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一场关于农民致富路径的对话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60票  浏览13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0年3月04日 14:12

“代种代管” 前不久,山东省郯城县郯城镇农民臧士坤(前排左三)与农机合作社工作人员签订农田代种、代管协议书。郯城育新农机合作社针对外出务工农民推出了农田代种、代管服务,帮助他们实现挣钱、种田两不误。目前,该农机合作社已同200余名外出务工农民签订了农田代种、代管协议书。 新华社/

  主持人:本报记者 程 晖
   嘉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综合研究室主任 郭建军
   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 刘旭
   中国农业经济学会会长、中国扶贫基金会会长 段应碧
   内蒙古永业集团董事长吴子申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工商局局长、原武威市市长 张绪胜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 温铁军
  
   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前夕,多位学者、官员和企业家一道,在第二届“如何让农民富裕起来”论坛上,就农民致富途径展开了一场热烈对话。其间,本报记者也就有关话题,与相关人士进行了一场深入讨论。
  
  农民收入增长 城乡差距仍大
  
   记者:随着最近几年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进一步重视,对农业的补贴力度进一步加大,农民收入情况也有所改观。
   郭建军:的确如此。从2003年开始,中央就向农村进行政策倾斜,先是在粮食主产区实行良种补贴,后来又陆续增加到农业综合项。2006年,中央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农业税。从2004年以来的中央政策,一直延续着“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连续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一直延续着这条主线。
   从农民收入增长的情况看,2008年全国农民收入达到了4767元,比2007年人均农民纯收入增长了600元,连续6年实现增长。
   记者:农民收入的增长情况是非常可喜的,那么,与社会整体水平尤其是与城市相比,又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呢?
   郭建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城乡居民收入仍呈扩大趋势。尽管农民这几年收入连续每年增长6%,但这一增幅仍然偏低,并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在扩大,这是我们城乡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农民收入水平较低,影响了扩大内需,也影响了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刘旭:就收入来讲,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是341元,2009年达到5100多元,这个过程中,如果以5年为一个阶段,每一个时期农民增收的主要亮点在哪里?
   “六五”时期在于增产增收,“七五”时期在于乡镇企业增收,“八五”期间主要体现提价增收。“九五”期间的新增长点不多,但这5年是我国粮食生产辉煌的5年,其中的4年稳定在1万亿斤以上。因此,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增产增收。“十五”期间,情况有所变化,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增收。“十一五”期间,农民增收出现了新亮点――免税和补贴。
   从统计数据上来看,主要统计的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而城市统计的则是人均可支配收入,二者之间是有差异的。而且,城乡收入的差距仍有拉大趋势。
  
  农民致富迫切 阻碍因素颇多
  
   记者:农民是一个非常勤劳的群体,为了使自己收入增加,他们从事着很多城里人不愿意做的辛苦工作,但是他们的致富之路却非常漫长,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温铁军:我国有14个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1亩,在这些地方的土地已经几乎失去了生产资料功能,而仅仅具备生存保障功能。其中又有6个省份的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5亩,在这些省份,土地甚至连生存保障功能都不能满足,更不要说生产资料功能了。
   考虑资源制约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水资源的制约。因为在那些人均耕地面积超过1亩的地区,大部分是西北缺水省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的制约。
   记者:作为一家去年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的涉农生物高科技企业,你们的7000多家产品零售店扎根在田间地头,直接联系着农民用户。在您看来,影响农民富裕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吴子申:导致大多数农民没有富裕起来的重要原因是“买难、卖难”问题。“买难”是假种子、假化肥不断“坑农害农”,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卖难”是由于生产缺乏计划,农民常常蜂拥而至,导致“谷贱伤农”。
   郭建军:目前阻碍农民致富的因素,除了自身土地规模的限制,还有就是基础设施和保障方面的原因。
   首先,农村教育不发达,限制了农村的智力支持。其次,农村养老保险机制还不健全,增加了农民负担。另外,农民的财产权益仍然没有得到切实保护。
   值得一提的是,“以工补农、以城代乡”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还没有建立起来,相关政策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说,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制目前还未建立,农民工到城市打工还不能享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待遇。再比如说,农民工的子女入学难,不能与城市同等待遇。农民工在医疗上同样也面临很多问题。
  
  人多地少难改 从抗风险切入
  
   记 者:对农民来说,“人多地少”的局面是短期难以改变的。很多农民在有限的土地上在探索致富的途径,但真正能致富的农民并不多。
   吴子申:我们在市场调研中发现,农业领域中农产品的营销存在很多问题,成为导致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现在看来,营销领域的问题主要出在两方面:
   其一,农民对于市场需求信息反应比较慢。当他们看到有些人因为种植一种农产品而发财的时候,就会一哄而上,而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出现阶段性的某种农产品过剩。经济作物的种植需要大笔资金投入,很多农民会因为“跟风种植”而折本。
   其二,现在农产品种植中的产品品质达不到相关标准,这使农产品找不到销售市场。而且,农产品还会受到市场上成品的影响。比如,当出现三聚氰胺问题时,奶农就会受损;有红心鸭蛋问题的时候,鸭农就会受损;有口蹄疫出现的时候,农民遇到的就是来自市场和养殖的双重风险。
   农民在种植养殖过程中,会经常因为种植养植技术而出现农产品质量问题。比如,2009年我们在走访西部某地香梨生产基地的时候发现,以前每斤4元都供不应求的香梨,现在因为过量施用农药,农药残留检验不合格而烂在了地里。华北某地的金丝小枣以前主要供出口,现在也因为农药残留问题而出口不力。
  
  放活农村政策 支持农民创业
  
   记者:对“如何让农民富起来”的话题,诸位有什么见解?
   段应碧:“如何让农民富起来”,是一个很大也很难的题目,但更是一个很重要的题目。这是个必须回答、必须解决的题目,需要大家来讨论、出主意。
   农村要发展、要富裕,就要考虑怎么在农村掀起新一轮农民自主创业的高潮?
   回想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首先在农村实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迅速发展了农业生产。生产发展起来以后,便出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面对这种情况,中央及时地调整农村一系列政策,包括逐步放开农产品的市场,允许发展国内农副产品市场、允许农民自己开办农副产品企业,农村出现农民创业的热潮。短短几年时间,全国迅速形成了农产品市场网络、迅速形成一支农副产品的流通大军,以农民为主体,迅速形成了几千万家大大小小的乡镇企业,并转移1.2亿多农村人口,整个农村经济活跃起来,农民收入增长幅度超过了城市。
   记 者: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市场发生变化,除了一部分大型乡镇企业继续发展,成长为著名企业之外,大量的中小企业、中小型乡镇企业逐渐消亡。在这种情况下,农民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在家种田,要么进城打工。
   段应碧:我觉得这个路太窄了。现在有必要在继续“多予、少取、放活”,继续减轻农民负担、继续增加“三农”投入的同时,还要进一步放活农村的政策,支持农民自主创业。
   应当看到,现在的自主创业和上世纪80年代中期相比有很多有利条件。全国有数亿农民工外出打工多年,积累了一定资金,掌握了一定技术,这是最重要的条件。现在,随着国际市场的变化,东部地区、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近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转型,这为中西部民营企业和农民创业提供了市场机遇。
   记 者:那么,新一轮农民自主创业和上世纪80年代中期办乡镇企业又有哪些不同?
   段应碧:新一轮农民自主创业,应该是全领域的、全行业的和多形式的,不应受到地域限制。但真的要形成这么一个局面,国家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
   首先是土地。上世纪80年代农民创业的时候,土地管理不是那么严格,只要在村里自办企业,就可以自己盖房子。现在这样做当然不行,一定按照《土地管理法》严格加以管理。我认为,目前应该考虑在县城、中心镇、中心村建立农民自主创业的园区。现在,国家土地指标基本到不了县,更不要说县以下。应该制定相关指标,这个指标可以是国家土地指标、也可以是动态平衡指标。比如说农民节省下来的土地,可以搞成农民园区。总之要让农民有集中创业的地方。
   第二是金融。要建立能够支持农民自主创业的金融服务体系。如农村开始建设多种银行金融机构,包括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这些主要力量应该用在支持农民自主创业上。
   第三是税收。过去对外资有减免,那我们可不可以也对农民自主创业试行“三免五减半”?
  
  改造小农经济 从合作社入手
  
   记者:我国农民“小规模、大群体”的现状是难以短期改变的。那么,还有什么途径能够帮助农民走出这个困局呢?
   郭建军:农村发展慢、农民增收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农民未能有效组织起来。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美国农民大多加入行业协会。美国有玉米协会、大豆协会,这些协会受到政府资金支持,并为农民开拓市场做了很多工作。日本则是通过建立综合农业合作社,对农民的生产技术、资金供给、资金信贷以及产品营销加工开展工作。
   在我国,农民对加入合作社的意愿还是很强的。
   由于我国绝大部分农民还是一家一户,生产方式与市场需求不能有效对接,这就造成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很难进入市场,即便进入市场,价格也往往很低。另外,很多食品安全问题是由于生产规模很小很分散引起,而如果把农民有效组织起来形成专业合作社,并且在专业合作社中让农民得到资金支持,才能为农民增收提供有效支持,并有助提高食品安全质量。
   当然了,通过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后,也要注意使生产形成规模化以及产品市场化。
   记者:我国政府对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但如何通过更好发展合作社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呢?
   温铁军:就农民致富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发达国家是完全靠农业完成农民增收的。要发展合作社,就不能只盯着农业这个领域。
   日本的合作社发展是较为成功的,农民的收入水平在社会平均水平之上。日本之所以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原因就在于,他们让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正是将农民组织成综合型合作组织,向农民开放二、三产业,包括开放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业等这些在社会上具有较高收益的行业,由农民合作社低成本、零税负地进入,并把在非农领域中产生的全部收入返还农民,变成农民收入的一部分。
   因此,要发展农民合作社,就要发展综合型合作社,为农民提供更多参与机会。
   记 者:不管是小农经济改造,还是发展合作社,都需要一个过程。从目前看,帮助农民致富,需要国家从政策方面给予哪些支持呢?
   郭建军:首先,在土地资源的保护方面,既要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也要提高土地的质量和利用效率,国家应当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与此同时,也要加大在农田水利方面的投入力度。
   其次,要加强农村道路建设。我在四川调查时发现,有很多地方的农民住在山上,由于市场形势不好,他们的柑橘都在树上挂着。主要原因就在于当地交通不发达,农民都住在山上,公路还不能入村到户,山上的水果很难运到市场。即使运到市场,也由于道路不好而使一部分水果烂掉。
   另外,也要在农村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养老保险。这几年,在城市务工的农民逐年增长,目前全国约有1.3亿农民外出务工,他们在城市务工有保险,但回到老家保险却不能接转,这样等于农民回家乡后保险就没了。这也影响了农民加入保险的积极性。令人欣慰的是,今年我国将就此在一些地区作制度完善试点。
   记者:甘肃省武威市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方面有较好的实践,这方面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张绪胜: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就好比一个工厂。农民增收难主要问题是小农户与大市场矛盾没有解决好,分散的农民抵御风险能力比较弱,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个非常好的路子。甘肃工商部门多策并举,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扶持和维护,这些措施对解决“小农户、大市场”矛盾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相关统计显示,在武威,搞专业合作社和没有搞的农民收入差别很大。入社后的农民成员,年收入比入社前增加4135元,增幅接近70%。没有入社的农民收入显然要低得多。
   当然,农民专业合作社仍面临一些问题,如资金短缺、政策支持力度还需增大。作为全国人民代表,这次我带来的议案就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基金”。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