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林科:“苹果状元”的“苹果经”
一米八的个头,雷厉风行的军人作风,做起果品生意来,给人一种沉着稳重的感觉。郑林科十几岁就出来闯荡市场,做过的生意不少,最终在果品生意上站稳了脚跟,至今已做了14年的果品生意。
老郑开始做果品生意很偶然,1994年武汉两个老板在法门寺旅游,在他店里歇息时谈起了苹果。他就从自家地里给每人摘了一小袋,看到这里的苹果色艳、个大,两个老板吃了后连连点头称好,说是这里的苹果味道很不错,原打算在法门寺拜完佛祖再回甘肃、洛川自己的收购点继续订购苹果,不想品尝了法门寺地区的苹果味道别具一格,甜酸中带香,有股浓郁的香气。于是当场决定让老郑当收购苹果的代办商,尽快收购两大货车22吨红富士苹果。价格商定好之后,老郑三天时间很快收齐22吨苹果。两卡车苹果到了武汉果品市场一出手,两老板净赚14万元。后来在一个多月时间里,由老郑代收共发走150吨法门地区的苹果。
以后老郑依靠这种武汉关系,一发而不可收,自己也单独搞起了贩运苹果的生意,逐渐进入广东、昆明、广西、海南、新疆等地市场。2004年开始,老郑果品打入俄罗斯、深圳口岸等市场。随着对市场的了解,郑林科的生意越做越大,关系也越来越广,由购销果品转向收购贮藏、销售一条龙,果品范围也扩大到李子、柿子、梨、猕猴桃等杂果。
郑林科先后在全国22个省市建立销售网点,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网上果品交易活动。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果品质量的要求,老郑在自己收购果区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培植绿色果品。老郑现在建有自己的果品气调冷库两座,可存2000吨的果品。他还租用县内外冷库贮存果品,收存的范围向外县延伸,存贮量可达3000吨。去年他又投资30万元兴建果品加工生产线,收购的果品经过分拣、定级、清洗、消毒、抛光、无公害检测,包装然后销售。
2000年开始郑林科在外面跑果品感觉应付不过来,爱人便负责起了新疆、上海、四川等地的销售。2002年和2003年从部队相继退伍转业的两个儿子,回家后老郑不让政府安置他们的工作,动员两个儿子、儿媳都加入到自己的果品营销股份制行列。现在他的果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果品也走出了国门,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市场扎住了根。
十多年来,郑林科利用自己的销售关系和资金,带动了县、区30多位果品购销贩运大户,使他们也在果品商海中大显身手,带动了当地的果业生产。从2001年以来,他被宝鸡市、扶风县多次评为果品销售状元,扶风县委书记、县长在全县的经济工作会上亲自为他披红戴大红花,发奖金。郑林科成了省上果业的明星人物,也成了渭北各县有名的“苹果经纪人”。(通讯员 王应祥 本报记者 李晓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