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葡萄大王”的甜蜜生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原经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29票  浏览26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10月24日 14:32
  秋日的阳光下,记者在方城县二郎庙乡庄科村葡萄园看到,葡萄架上挂满了葡萄,一簇簇晶莹剔透,仿佛一伸手就能碰出水儿来。
  
  “大叔你要多少斤?”“给我称五斤吧,这葡萄太好吃了,孙娃子们吵着要吃。”记者向周围的群众打听后得知,正在称葡萄的就是这片葡萄园的主人,被乡邻称为“葡萄大王”的二郎庙乡庄科村农民田野。
  
  一个念头的闪现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庄科村一些率先大胆走出去的人使家庭很快脱贫,盖起了新房。田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2007年春,田野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随着外出打工的人潮来到了上海
  
  在上海葡萄园做工的田野发现,当地果农每年3月、7月都会举行采梨节、葡萄节,而且办得有声势,很灵活,为当地的葡萄、梨打开了销路,果农的腰包也迅速鼓了起来。“我是农村人,第一次看到这种有特色且有效的营销方式感到很新鲜。”田野如是告诉记者。
  
  由于田野干活踏实、待人热情,很快和当地种葡萄的果农成了好朋友,从育种、栽培、整枝修剪、病虫防治到采摘储藏,田野都一丝不苟地学习实践。时光荏苒,两年的时间过去了,爱动心思的田野想:“葡萄是较为高档的水果,如果能在家乡种葡萄,那销路一定会很好。”2009年夏天,田野辞别朋友,带着学到的技术回到家乡发展自己的事业。
  
  一份辛勤的耕耘
  
  “葡萄好吃树难栽,你可别看这小小的葡萄,种植起来可讲究呢!”田野回忆起创业时的那份心酸感慨地说。回到家乡后,田野投入80万元,在村里承包了50亩地并把工棚建在地头,整天吃住在里面。他用在上海学到的技术,在地里每隔两米开一个1米深、80厘米宽的沟,将地块打通,在土地基层先铺上玉米秆,再上一层土,撒上有机肥,再上一层土,整地下来,硬是让这个年轻的汉子瘦了一大圈。“虽然这样整地很麻烦,但抗旱、保墒、增肥效果好,正常情况下能耐旱10多天,这是其他种植方式不可比拟的。”田野告诉记者。
  
  有了技术、有了土地,2010年春,在专家的指导下,田野先后从浙江、上海、秦皇岛、洛阳、郑州等省市葡萄培育基地引进优质苗种,并像伺候婴儿一样细心、认真地照顾着这些“宝贝儿”。在他的坚持和努力下,终于培育出黑美人、黎明无核、香悦、东方之星等16个主栽品种,又通过科学技术研究出玫瑰香味、牛奶冰糖味、草莓味等不同口味及黑色、紫色、红色、蓝色等不同颜色的高档葡萄,含糖量都在16%以上。同时,田野把葡萄按成熟期早、中、晚比例配套种植,把葡萄销售季节拉长了3个月以上。2011年,田野种植的葡萄开始收益,获纯利8万多元。
  
  一种信念的坚持
  
  在田野的组织下,2011年11月,方城县丰甜葡萄专业合作社成立了,当天就有6人加入。田野向合作社成员提供葡萄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服务,引导庄科村农民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增效益。为方便乡亲们更好地掌握技术,田野还编写了葡萄生产作业技术宣传单发给乡亲们,对什么时候施肥、浇水、防病都做了细致的说明。

  由于田野种植的葡萄果形大、口感好、色泽好,属于无公害水果,深受消费者青睐,“足不出田”就销售一空。田野说:“我的葡萄每斤在5~10元之间,今年的纯利润达40多万元。”
  
  种植规模上来了,收入可观了,但田野并没有停止追求的脚步。经过市场调查,田野发现许多水果上市越早价格越高,于是田野决定潜心钻研大棚葡萄种植技术,抓住商机,让葡萄提前上市,进一步做大葡萄产业,在现有基础上把葡萄园建成集示范、科研、休闲于一体的现代化葡萄园,带动周围更多的农民致富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