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小村苹果卖的就是名气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华商网-华商报   发布者:水果帮(FRUIT8.COM)
热度80票  浏览6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2月15日 04:44
  22日下午,乾县周城乡红旗村的果农们,在街道里销售自家的苹果本报记者李杰摄
  
  8月22日下午3时,乾县周城乡红旗村。村内一条窄窄的乡村道路上,站满了正在讨价还价的果农和“果客”(贩果商),大货车上装满了打包装箱的苹果。
  
  一位妇女拉着装满苹果的架子车,左右为难,原因是她拿不定主意把“嘎拉”(苹果的一个品种)卖给哪个“果客”。据她讲,去年她刚种了3亩多苹果,今年就赶上了大丰收,于是摘了三大篮苹果,来市场试试运气!
  
  上海客商连续四年来陕收果
  
  陕西人都知道,陕西苹果最有名的要属洛川和白水的,但在乾县周城乡红旗村,家家户户“主打”的都是苹果,用“果客”的话说,周城乡的苹果挺有名气!
  
  连续4年来收购苹果的上海果商毛文革说,这儿的“嘎拉”比山东的早熟20多天,刚好是一个市场空当,贩运回上海后特别好卖,这次过来已经待了20天,每天最少都要发一车苹果(每车20吨左右)回上海,接下来他还要继续收购。
  
  “4年前我从报上看到报道‘陕西苹果’后,就自己过来联系生意了,发现陕西苹果真的很不错!”毛文革说,“只要我还做水果生意,每年都会来陕西。”
  
  果农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村民王青果边装果边说,这两年,村里每年都会请专家给他们讲种植苹果的技术,所以他们村子苹果的“模样”一直都挺“帅”的,由于今年天气不好,“嘎拉”色泽不及往年鲜艳,但是由于已经打出了名气,一到时间,就有客商主动登门。让记者意外的是,她大谈“种树经”的同时,还了解苹果运到外地后,经过层层包装进一步加工,放到超市里,一个苹果能卖好几块钱,那价格里除了包装、运输成本,还有品牌价值!
  
  看来,如今的果农不仅知道及时更新种果技术,而且已经学会“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了解市场信息。
  
  有客商说一年要发150车苹果
  
  乾县人杨建涛,已经做了10年的果品收购生意,发现货源、组织销售让他一年不得闲,红旗村是他众多目标中的一个。“这个村子技术掌握得比较早,果子种得好!”杨建涛说,果子不敢长放,要“随收、随装、随走”,这几年为了收购果子方便,每年他都要雇人装箱苹果,这次他已经在红旗村待了一个星期,发了好几车苹果了。他说,每年他平均要发150辆车,一辆车20吨到30吨左右,他管收购包装,发到兰州、西藏后有专人接收,然后那边再组织销售。如今,他收的苹果最远已经卖到尼泊尔了。本报记者张蕙实习记者赵伯平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