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致富经:挽回败局的一个果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cctv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6票  浏览7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8月29日 14:48
  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田关乡孙沟村2008年6月6日
  
  一进入六月,就到了河南省西峡县孙沟村一年里最热闹的时候。在这个深山中的小村子,人们都在忙着摘杏李,卖杏李。2008年,孙沟村将是一个丰收年,但是一个从山东寿光赶来的年轻人显得格外着急,这个人就是郭涛。
  
  杏李是2001年由中国林业科学院从美国引进的品种,它是杏树和李树的杂交品种。孙沟村现在种植了3000多亩的杏李,树苗都是由郭涛提供的。郭涛这次特地从山东到河南来,就是怕果农掌握不好采摘的时机和技术
  
  郭涛:别把这层擦掉擦掉影响品质,保持原始的颜色,客户就比较喜欢。货卖一张皮你把脸都擦破了怎么卖。
  
  郭涛这次来还有一个目的,他要收购一些杏李带回山东。听说郭涛来收杏李,村民们都格外优待。
  
  村民:来帮忙的,不要钱,帮郭涛。
  
  村民:这些果子我都满意,关键是要让郭涛满意。
  
  村民:我们准备给郭涛说个媳妇,把他拴在这里不让他走,这是大的,必须先优先郭涛。
  
  因为杏李,郭涛成了村人眼里的大能人。可就在五年前,郭涛要引种杏李树时,父亲却怎么也不同意。
  
  郭涛的父亲是老果农,郭涛高中毕业后,就跟着父亲一起种油桃树。2003年夏天,油桃到了成熟季节,收购商找上门来。本是该高兴的时候,可只过了半天,一家人就都乐不起来了。
  
  郭涛:上午那客户没过来,下午客户来挑的时候,我记得一半全烂了。
  
  母亲:4000斤挑出来2000多斤,就不要了。
  
  油桃成熟后,必须在短时间内采摘、运输。就因为晚了半天,4000斤油桃竟烂了一半。不仅如此,引种了6年,油桃从当初的新奇品种变成了普通水果价格也从原来一斤3、4元钱,跌到了7、8毛。在郭涛看来,种油桃已经没了前途。
  
  郭涛:种了一年果,你说上午不卖,下午就烂一半,你说很伤心。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品种换过来。
  
  2003年10月,郭涛在电视上看到有人种杏李树,这引起了他的注意。
  
  郭涛:常温下能放一个月,在2到5摄氏度的低温能放4到6个月,这个耐储运型就决定了它可以长途运输是吗,你可以在寿光种了,可以运到非常远的地方去,这个加大了它的销售量。
  
  郭涛打听了一圈,在寿光还没有人种杏李,这让他有些兴奋,郭涛想第一个引进杏李替代油桃。他把想法告诉父亲,话还没说完就遭到了反对。
  
  郭涛父亲:我不同意,我总觉得这个不成熟。
  
  郭涛:从10月份知道有这个水果之后,一直说到年底了就不同意。
  
  在父亲印象中,李子涩口,吃的人少,油桃虽然价低,但是一种大宗水果,起码不愁卖。可郭涛却看准了方向。2004年年初,他瞒着父亲,带着6000元钱,到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中国林业科学院经济林研究开发中心,买了300棵杏李树苗。
  
  兴冲冲地回了家,郭涛又犯了愁,把杏李树种到哪呢?郭涛又打起了油桃的主意,他想着钱都花了,苗也买回来了,父亲不会再反对了。郭涛提出要砍掉油桃树。
  
  郭涛:我说砍了吧,弄个棚,他不同意,不同意我做了好几天工作,就是不同意。
  
  父亲:结果子我一年一亩地能产5000斤果子吧,哪怕就卖1元钱,0.8元钱一斤,一样还能卖四五千块钱一亩地。
  
  油桃树种了6年,正是结果旺盛的时候,父亲坚决反对砍树。话谈不拢,郭涛干脆直接动起了手。
  
  郭涛:趁着我父亲,在那儿睡午觉的时候,我用大斧子上一下,下面一下,咔咔两下挺痛快的,咔就掰下来了。
  
  父亲:这是郭涛当年给我砍的树根,我睡觉我怎么能知道。醒了一看全没了,我也很生气。砍得乱七八糟,毁了。
  
  有了地,郭涛又有了新想法。寿光是大棚蔬菜之乡,用大棚,不仅方便管理,最重要的是上市早。杏李没多少人种,如果能抢在普通水果之前上市,就更有优势。郭涛花两万多元钱盖起了一个大棚。
  
  到了2005年4月,300棵杏李树结出了5000多斤果子。尝了自己种出的杏李,郭涛没有急着卖果子,而是参加了山东卫视一个农产品展示的节目。
  
  郭涛在节目中介绍杏李的肉厚、甜度大,周边的人尝了以后也觉得比起传统的李子口感要好。
  
  记者:甜不甜?
  
  寿光市民:甜。水分太多了。
  
  寿光市民:这个果肉特别甘甜,果肉也特别多。
  
  郭涛上了电视没多久,就有人找上门来了。
  
  高晓利:我们就是想方设法去找他呀,这个东西我们就是根本不知道这个东西是在什么地方卖,怎么能接触上,想方设法就是,然后找到他。
  
  杏李甜度大,耐储运,而且郭涛的大棚杏李比传统李子上市早两个月,抢占了先机利润更高,5000斤杏李,郭涛卖了10万块。
  
  郭涛:10万块钱,是现金。看着就很高兴。
  
  第一次挣到这么多钱,郭涛很得意。种杏李前前后后投入了3万多,郭涛觉得钱挣得太容易了。
  
  郭涛:我要快点赚钱,我要开上车,开上好车,去炫耀一番,这就是当时的想法,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你就要快点投入,投入大一点,然后呢,钱就大一点回来。
  
  2005年,郭涛租了5亩地,育了5万棵嫁接苗,卖价一棵20块。他找到广告商一下就签了两个月的合同。18万的广告款限期一周交齐,这时郭涛才发现自己的钱根本不够,郭涛觉得借钱没面子,只好央求母亲。
  
  母亲:他说我需要钱,没钱,我说别管你爸了,我偷偷出去借去。
  
  从没借过钱,母亲也很为难,郭涛只好安慰着母亲也给自己鼓劲。
  
  郭涛:去学着去借钱是很难的,回来之后就跟我说,我就安慰她,我说咱们借钱是难一点,以后咱们会挣钱的,我们一定会发财的。
  
  起初,看着电视上播出自己的广告,郭涛就忍不住地乐。
  
  郭涛:就是影响力越大,知道这个东西好,都种,我就种的越多,我挣钱越多,天天这样想,这样高兴,天天就像,就像跟自己数钱一样,那感觉。
  
  可不到一个月,郭涛的脸越拉越越长。
  
  郭涛:钱花出去了,没见多少收入。
  
  寿光以种植蔬菜闻名,技术成熟,效益也不错。杏李是什么大家都不清楚,更别说来引种了。
  
  村民:不熟的品种不种。
  
  村民:以前没种过,不知道怎么种。
  
  村民:刚开始搞的时候也不知道能不能挣钱。
  
  可村民看郭涛在山东卫视做上了广告,认定他有钱,天天催着还钱,而母亲有难言。想到当时的情景,郭涛和母亲还十分激动。
  
  郭涛没有再做广告,一个人钻进大棚管理果树,指望着树苗能在第二年结果。直到2006年6月的一天,一群外地人闯入了郭涛家的院子。
  
  郭涛:当时他们就是从这里面进来的,有50多个人,他们就是所有人都围在我的周围,就到处看这个树,他们问我种的是什么品种。
  
  来的人是河南省西峡县孙沟村的果农,孙沟村从2001年就在村支书马景龙的带领下种李子,传统李子皮涩肉酸,果农自己都不愿意吃,大家不想种了。情急之下马景龙想起,看到山东卫视播过郭涛的杏李。抱着最后一线希望,他带着50个村民来到了寿光。
  
  马景龙:山东卫视,我见了。
  
  郭涛:能不能拿个果给我们尝尝,当时我母亲正好,刚好在那个前面拔草,剩下一个果,就把那个果拿过来了。
  
  母亲:一个人一口舔了舔,尝了尝。挺好吃的,咬了一小口,咬了一小口就行。
  
  村民:尝了,甜,甜得说不上来。
  
  那仅存的一个杏李让郭涛走出了困境。村民们买走了5万棵杏李树苗。杏李有7个品种,不同的地域适合的品种不同,郭涛干脆跟到河南给大家讲技术。
  
  树苗卖了48万元,郭涛打了翻身仗。可这次他沉住了气,杏李是新品种,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价格肯定会由高到低,要挣钱,必须以质量和规模取胜。郭涛想扩大种植量,家里还有两个大棚,种着西红柿,郭涛正在犹豫怎样开口要地,没想到,父亲竟主动把西红柿拔了。
  
  父亲:后来看看行了,果子也可以了。树苗也卖了钱了,干脆我也种不了西红柿,种西红柿也很累干脆都种树。
  
  2007年初,郭涛又种上了600棵杏李,到了2008年,大棚杏李在4月中旬就上市卖完了。6月初收购商高晓利又找郭涛收购杏李,说有多少要多少,都按照8元一斤的价格收购。
  
  郭涛:我没果了,我就想,这送上门的钱呀,是吧,不赚眼馋的。
  
  郭涛心里直抓挠,露天杏李在陕西、河南、河北等省都有种植,怎么才能用别人的杏李赚到钱呢,郭涛想到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孙沟村。
  
  从2006年引种杏李,到2008年,孙沟村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露天杏李种植基地。6月初正是第一批早熟品种成熟的时候,郭涛直接赶到了孙沟村。
  
  而这时孙沟村的杏李已经成了抢手货,不少外地来的收购商都等着收购。
  
  占迁:我要等到一个果子都没有,连树叶也给他收走。
  
  2008年6月,凭着老交情,郭涛顺利地收到了2400斤杏李。杏李一拉回山东,就被高晓利包了圆儿。
  
  何老板:这次还是发到无锡,在无锡那边,因为我们那边的市场做的非常好。
  
  郭涛把拉回来的杏李以8元一斤的价格卖给高晓利,而高晓利把杏李包装成精品水果买到上海等城市,每市斤的价格都在30元以上,这让郭涛很动心。
  
  只有直接和终端市场接轨,才能赚更多的钱。郭涛带着收来的杏李留下一部分,送到了寿光市的大型超市。如果效果理想,郭涛想自己做一个杏李经纪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