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新天国际易主低价葡萄难以为继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3票  浏览10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24日 14:17

  3月12日,新天国际(600084)发布公告,称其实际控制人新疆建设兵团国资委(下称“兵团”)与中信国安(000839行情,股吧)集团公司(下称“中信国安集团”)签署协议,将所持51%的新天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新天集团”)股权转让给中信国安集团。
  
  此前,新天集团持有新天国际37.35%的股权,是其大股东,因此该协议也意味着新天国际的实际控制权易手。除了拥有新天国际股权外,新天集团旗下还有石油、煤炭、房地产等资产,不过最为市场看重的,还是其旗下拥有的15万亩葡萄种植基地
  
  但是,这15万亩基地并非新天集团独有,其中2.5万亩属新天国际,7万亩属兵团,另外的5.5万亩属于新疆当地农户。此次新天集团控制权易手,兵团所有的7万亩葡萄种植基地的归属问题,将切实地影响到新天国际的基地实力。中信国安集团入主
  
  早在2004年5月,中信国安集团即携5亿元资金入主新天集团,持有后者49%的股权,另外51%的股权由兵团持有。中信国安集团与兵团约定,该部分出资用于葡萄酒方面的投资。
  
  获得注资后,新天国际加大了葡萄酒营销网络的建设,并把营销总部设在了上海,而在北京等城市则建立庞大的营销网络,其投入重点则放在商超渠道上。然而,一位知情人士称,新天国际过于急功近利,很多网络建设浮于表面,浅尝辄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
  
  2006年5月,由于不堪营销费用高企、销售提升缓慢,新天国际将营销总部从上海迁回新疆,这预示着此前的营销策略将作大调整。果然,随后新天国际营销管理团队进行了大幅调整,几位元老级高层职业经理人淡出公司,继任者则为技术出身的苏斌和空降兵赵利斌,后者原是北京龙徽的大区销售经理。
  
  然而,由于资金紧张,新天国际缺乏足够资源投入,苏斌、赵利斌的想法未能变成现实,其葡萄酒品牌销售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2007年5月,本刊记者曾在上海遇到赵利斌,履任一年的新天国际葡萄酒销售总监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由于没有资金支持,自己的诸多想法只能是空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2007年9月,新天国际与上海捷强烟草糖酒(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协议,新天葡萄酒将借助捷强集团的零售终端和分销渠道进行销售,以打开新天国际营销上的死结。捷强集团是光明食品集团子公司,在上海拥有强大食品零售终端和分销渠道,而这正是新天国际所缺少的。
  
  这一协议的推动者正是中信国安集团。2007年8月9日,中信国安集团子公司中信资本与光明食品集团成立光明中信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双方各出资10亿元,致力于食品领域的投资。在中信国安集团的牵线下,新天国际与捷强集团的合作推进快速,在2007年10月光明食品集团举办的“光明食品节”上,新天葡萄酒已经名列其间。
  
  知情人士介绍,在中信国安集团撮合下,光明食品集团曾有意参与新天国际股票增发,成为其战略投资者。本刊记者了解到,在2007年8月30日新天国际重组停牌后,光明食品管理层曾远赴新疆对新天国际进行考察,但后来这一想法搁浅。
  
  2007年12月25日,新天国际公告称,温州财团控股的温州新天投资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公司增发,将以8.24/股认购公司增发股权,认购股数待定。据称,之所以温州财团认购股数待定正是因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控制权尚未最后确定。
  
  有分析人士认为,中信国安集团购买新天集团,并非是因为其对新天国际的葡萄酒业务,更可能的原因是看好新天集团旗下的石油和煤炭资产。
  
  7万亩兵团所有的葡萄园会否继续为新天国际提供原材料?新天国际高管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不会有问题。新天国际董秘查勇说:“兵团会继续支持公司发展,因为作为当地主要的经济来源之一,公司的发展带动周边种植葡萄农户致富,并解决大量人口就业问题,有着很好的辐射效应。”
  
  对此,新天国际总经理苏斌也表示认同。他补充说,葡萄酒业是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重要范本,是兵团支持的好事情,即使今后兵团不是公司实际控制人,也会大力支持新天国际发展。
  
  然而,一位业内分析人士表达了不同观点。他指出,新天国际高管对公司未来的原料采购前景过于乐观,如果新疆葡萄资源供应过剩、收购葡萄的企业只有新天国际一家时,新疆建设兵团会全力以赴为新天国际提供服务,但是现实的情况是,目前葡萄资源相对紧缺,新疆葡萄资源备受青睐,很多企业觊觎这块优质资产,让与新天国际没有“血缘”关系的新疆建设兵团继续为其提供支持,难度不小。
  
  该人士预测,今后新疆建设兵团向新天国际提供葡萄资源将按照市场价格进行交易,新天国际的原材料收购将会受到其他公司挑战,收购价格也会水涨船高。这样一来,新天国际的最大优势不过是能凭借过往关系,在同等价格和条件下,优先获得葡萄收购权而已。
  
  实际上,新天国际高管对如何保证对新疆建设兵团的葡萄资源进行收购,也并不知晓详情。他称:“目前兵团国资委和中信国安集团方面仅就收购达成意向协议,具体细节尚未公布,相关情况将在3月底见分晓。”
  
  上述人士对新天国际葡萄收购前景表示担忧并非没有根据,发生在2005年的葡萄抢购风波即为先例。按照惯例,收购企业一般会在每年8月底至9月初进行收购,那时这些葡萄的成熟度高,必须要在很短时间内完成收购过程。
  
  在2005年收购季,新天国际厂门前并未出现昔日车水马龙的热闹场面,刚刚成立不久的一家名为新奥的企业却迎来了众多葡萄种植户。当时,新奥与新天国际展开竞争,抢购葡萄。
  
  新奥实力不容小觑,在短短数月内它斥资过亿元修建厂房、购置设备,并拥有了3.5万吨葡萄处理能力,尤其是能够打入新疆建设兵团的葡萄种植基地收购葡萄,可见其实力非凡。
  
  早在2004年上半年,新奥就开始在新疆寻找合适地点建立葡萄酒生产线。2005年,新奥的生产线落户到昌吉市高新开发区,并作为昌吉市当年重点招商引资企业之一。昌吉市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是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之一。
  
  据称,昌吉市政府愿意让新奥在当地建厂,也是看中其优惠的收购条件。2005年之前,当地葡萄收购皆由新天国际垄断,对葡农的服务有些欠缺,所以政府想引入一家竞争企业,以更好地保护农户利益。不仅昌吉是新天国际的重要原料基地,与之毗邻的阜康、玛纳斯,也是新天国际的重要原料基地。对于新奥来说,落户昌吉意义巨大。
  
  新奥的项目总投资2.1亿元,计划年生产葡萄原汁5万吨。按照计划,新奥项目分两年完成:2005年,新奥计划投资1.4亿元,建成年生产果汁3.5万吨的规模;2006年,再投资0.6亿元,续建1.5万吨果汁生产规模。项目建成投产后,新奥将成为集原料收购、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化企业,新奥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年加工酿酒葡萄8万吨、生产原汁5万吨,年销售利润7500万元。
  
  起初,新天国际对新进入的“挑战者”并未足够重视。新天国际认为,当地葡萄种植农户已与其签订50年的订单式合同,农户若将葡萄出售给其他公司是违约行为。其实,自1997年起,新天国际即陆续投入了9亿元发展自己的酿酒葡萄基地,为农户提供葡萄幼苗、给予技术指导、垫付前期农资款,而2005年时,恰是当地葡萄园进入盛产之际。
  
  然而,新奥公司却捅破了这层看似牢不可破的订单合同。按照惯例,新天国际要在葡萄收购完成后数月甚至更长时间,才将收购款支付给农户,对此,农户虽心中不满,但也无可奈何。不过,2005年9月,新奥抛出了先期支付30%收购款的收购条件,于是,当地农户纷纷将葡萄转卖给新奥,而非新天国际。
  
  最后在各方压力之下,新天国际虽收回了部分葡萄资源,但是其收购价格和付款条件却提高了不少,使得新天国际原本资金紧张的状况进一步加剧。知情人士透露,在此后的2006年和2007年葡萄收购季,为了防止葡萄资源被抢占,新天国际不得不筹措资金用于收购,“现在收购葡萄都是现金收购,否则很难收到。”
  
  在新天国际易主前,新奥能够争夺的葡萄资源仅限于当地农户所有的葡萄园,数量大致为5万亩。可以想见,如果新疆建设兵团旗下7万亩葡萄资源改变了“身份”,势必吸引更多的觊觎者。届时,新疆地区的葡萄收购将彻底变为买方市场,新天国际与新奥的葡萄收购战难以避免。更为重要的是,若葡萄收购价提高,不仅会增加葡萄园收入,也会促进当地葡萄种植业发展,与发展当地经济并不矛盾,必为新疆建设兵团所乐见。

        作者:陈晔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