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舒群:让云南红梨飘香海内外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云南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80票  浏览19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5月03日 14:29


  【为梦想而搏】
  
  科研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
  
  除了省农科院研究员的身份,生活中的舒群还有许多头衔和荣誉,但舒群并不爱提及这些。她说,自己这辈子最不接受两件事:一是不愿接受媒体采访,二是不愿上电视。
  
  “大家都容易看到一个人成功后光彩照人的一面,但却很少看到一个成功的人曾经经历过多少挫折和多少艰辛的付出。”见到媒体记者总是绕着走的舒群,一直是一个低调踏实的人。
  
  上世纪80年代,以优异成绩完成大学学业的她,曾有不少出国的机会,但她选择回到家乡、进科研机构工作。“我的专业就是与果树有关,我就喜欢做一些和果树相关的事。”从研究室到田间地头,巾帼不让须眉的舒群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过程中,找到了太多将科研转化为实际产出、带领农户致富的乐趣。“果树就像一个不会说话的娃娃,你为它付出了汗水、对它好,它一定会将好的果实回报给你。”
  
  从安宁到昆明不过20多公里的路程,但她总是一扎进安宁的果园就是几个月。“我并不愿做女强人,但我真的太喜欢这个事业了,尤其是看着自己的科研成果能转化,帮助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我觉得自己这一辈子已经问心无愧了。”舒群说,她只是一个将事业看作比生活还重要的普通女人。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出现,舒群的事业追求不再只局限于那一两亩的试验田,而需要更大面积的果园来转化这一科研成果,然而,如何说服农户拿出果园来种植并不是件易事。
  
  舒群清晰地记得,2003年,在安宁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她带领团队准备给农户的果树进行嫁接,并给果农开展技术培训。但农户们对此并不感兴趣,于是因为农忙,让他们晚上再来做培训,舒群他们一等就等到了晚上10点多,好不容易终于有农户来了,但来的人还没有开展培训的老师多。
  
  “果农很现实,看不到实实在在的成效,他们很难认可新鲜事物。”为了让研究出的红梨新品种能更好地走进农户、走向市场,同时改变人们对科研工作者一贯的看法,舒群带领自己的团队成立了云南红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率先提出了科研+农户+公司的产业发展模式来实现产、学、研的有效发展。
  
  有了科研技术的支撑、有效的管理和市场信息的掌握,云南红梨很快就在琳琅满目的梨市场中占领了一席之地,还作为云南的特色水果打进了国际市场,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如今,果农亲切地把舒群称为“红梨之母”。
  
  【让梦更精彩】
  
  高原特色农业需政府更多投入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梨地种植面积中,近40%都在种植红梨。这个数字让舒群感到自豪:“新的红梨品种种植不过10多年的历史,但作为一种云南的特色产业,它已经走出了国门,作为一张名片推介着云南的高原特色农产品,我对此充满信心。”
  
  长期工作在农田的舒群立足一名农科研究员的专业视角,她说,云南耕地面积有限,非常适合开展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因为我们搞特色产品,搞外面没有的品种,就不担心没有市场;另外,因为云南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许多农产品会提前半个月成熟,而这刚好就有了占领市场的先机条件。”
  
  然而,要搞高原特色农业就需要政府加大科研的投入,“农户是没有条件开展科技种植的,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科研投入,有了科研,才会有新的品种出现,市场也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新产品。”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