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翁阮祺:长泰的嘉源果园里一个农民的“新理念”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福建日报网 作者:苏丽凤 陈金荣 陈一宁 何秀珍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58票  浏览25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7月03日 13:06

重市场:

双轮驱动卖“品牌”

“种得好,也要卖得好,生产和销售,就像汽车的两个轮子,缺一不可。” 与水果销售打了几十年交道的老翁,深知打市场的重要性,“农民也要会销售,现在卖的不单是产品,更是一种品牌。”对如何开拓销售市场,老翁不仅改变“手提肩挑”的传统销售模式,还突破水果销售的地域限制,瞄准上海、香港等大中城市的高端市场。

“靓女也要巧妆扮,不仅要产品好,更重要的是树立品牌,以好品质、好形象取得消费者的信任。”为此,2007年,翁阮祺注册了“雪美”商标,统一给果园的珍稀水果取了个美丽的名字,也让它们有了合法的“身份证”。去年,老翁又向上申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果园创立之初,我就想着把‘雪美’打造成一个知名品牌。”在这一执著理念的驱动下,老翁还专门读书学习营销课程,亲自外出研究考察变化莫测的市场,且学会使用电脑网络即时了解水果行情。老翁说:“新时代新农民,我们也要学会利用这新手段了解市场!”

有了绿标和品牌的支撑,老翁就有了突破价格瓶颈的“资本”,几年来,嘉源果园的各类台湾珍稀水果,尤其是园里的木瓜,以其外观内质俱佳的绝好品质,远销广州、上海、香港等大城市,甚至走出国门远销俄罗斯市场,最高单价卖到每公斤16元,昔日被嘲的“猪食”,如今却入超市、出国门,卖上了“意料之中”的好价钱。

新追求:

成立合作社卖“标准”

今年初,对投产3年且已过“壮年”的木瓜,老翁没有丝毫犹豫横下心全部砍倒,请来挖掘机再次深翻园中的土地,提前施下每亩近1000元的绿色有机肥,重新种上木瓜新苗,并在畦间套种毛豆,既增加收入又增加肥力!“近一阶段来,许多新老客户都纷纷来电或上门要货,可我却没货可给……”老翁“无奈”地说。经济危机的“寒冬”,“雪美”水果却仍是“供不应求”。 然而像这样“没货给”的问题,已不同程度地困扰了老翁好些年了!也就是在几年中,老翁逐渐地认识到:120亩果园与庞大市场相比,是那样的微不足道!因此,老翁一直琢磨着一个问题:单门独户种植打拼,规模有限影响有限,即使品质再好,搏击外面的大市场,也只能是孤掌难鸣、难成气候,怎么办呢?

2007年7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颁布实施,为老翁的困顿拨开了心头的迷雾。老翁想,自家水果种植有技术、有市场却没数量,而周边的种果农户却盲种、盲卖价格低廉,彼此双方不就各有需求、互为补充吗,何不走联合双赢的发展道路呢!说干就干,在陈巷镇、工商局的帮助下,老翁着手筹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今年初老翁的“长泰县国美果蔬专业合作社”如期诞生,从注册登记人员手中接过营业执照的那一刻起,老翁也由一名“单纯农民”变成了“法人代表”。身份的转变,老翁顿觉肩上的压力更重,因此对国美合作社的管理运作,他不敢有半点马虎,对“入社”的果农,老翁要“精挑细选”:种植观念要确实转变,园区建设要标准规范等等。目前,已有周边4户果农加入合作社,种植规模正迅速扩大。然而,作为合作社的“旗舰园”——嘉源果园,老翁更想推广的是他的“标准”:即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的“标准化”管理。

对推销自己的这一合作社“标准”,老翁很是津津乐道:“让农户加入到合作社来,不仅壮大了自己的实力,也带动了周边果农同闯市场、同致富!”交谈中,“同闯市场、同致富”俨然成了他作为新型农民的一大追求和心愿。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