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泸溪实施椪柑产业化品牌致富战略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新网湖南频道 作者:向民贵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3票  浏览7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12月14日 15:11

  中新湖南网12月14日电 题:火红的产业

  ——来自中国椪柑之乡泸溪实施椪柑产业化品牌致富战略的报道

  通讯员 向民贵

  湘西神秘的在哪里?

  她在沈从文的书里,在黄永玉的画里,在**的歌里,在沅水文化的美丽传说里,更在橘香四溢的中国椪柑之乡湖南泸溪里……

  每逢初冬时节,橘香馥郁,又是椪柑果熟时。当你进入湖南泸溪县境内,只见国道两旁、悠悠沅水两岸,满山满坡的柑橘园果压枝头。来自广东北京、内蒙古等10多个省市牌号的大货车正停靠在公路两旁,果农们正欢天喜地地将椪柑装车销往全国各地。泸溪椪柑在竞争激烈的水果市场上能独树一帜,出现产销两旺现象,奥秘在哪里?

  近日,该县县委书记刘时进为记者释了惑:“近几年,泸溪县走‘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市场化营销,工业化加工’的发展路子,实施品牌战略,在椪柑提质和销售上狠下功夫,力推椪柑品牌,拓宽销售市场,今年椪柑下树前,就有大批外地客商前来泸溪订单组织货源,过去椪柑价低愁销,如今价高走俏,供不应求了…… ”

  目前,泸溪县椪柑面积已达30万亩,挂果面积15万亩,年产量过18万吨;年产值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全县人均开发椪柑面积达1亩,年人均创收750多元,已有10万农村贫困人口依靠椪柑产业脱贫致富,部分农民达到了小康。泸溪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椪柑产业基地,产品销售全国和俄罗斯等国外市场!

  柑橘红了,农民笑了,山坡绿了,渴望脱贫致富的山区群众脸上挂满了希望。潭溪镇朱雀洞三组村民唐祖明原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在政府的帮助下,他种植了椪柑145亩,年产量140万公斤,连续三年他家椪柑销售收入超17万元,全家5口人,仅此一项年人平收入3.4万元。今年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新楼房。唐祖明那张笑脸,是我们在成千上万橘农中随便摄取的一个特写镜头。

  突出特色: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泸溪县位于湖南省湘西州的南大门,迄今已有1338年的历史,总面积1565.5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这里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沅水明珠——白沙新城更让人流连忘返,沅江如玉带缠腰,十里河街花红柳绿,古朴民居鳞次栉比,大街小巷披绿叠翠,是全国最年轻的“氧吧城”,也是最宜人居的省级文明卫生城。

  泸溪县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十分适宜柑橘种植。勤劳的泸溪人自古就有种植柑桔橘的习惯,八十年代中期,该县县委、县政府几届领导班子,结合县域实际,大胆探索,把椪柑作为一项助民脱贫致富的项目来抓。做好土地开发文章,走农户开发低成本扩张的新路子。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大开发促进大发展,实施椪柑产业化富民战略的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以土地入股、出租、联营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有效流转,很快在全县形成了多元开发的可喜局面和多轮驱动的开发渐进渐高趋势。

  然而多年来,泸溪椪柑并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叫得响的品牌。一方面,养在深闺人未识,销售市场没打开;另一方面,缺乏品种改良和种植技术的改进,品质不高。泸溪属于国扶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大部分农民都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在椪柑上。怎样让农民的希望成为现实呢?2003年6月,时任县委副书记刘时进了解到,全县椪柑种植面积有10万亩,在泸溪这样一个总人口20多万(现在近30万)的山区县,完全可做以成农民致富的一个大产业,但是,当时椪柑的价格却只有0.6元至0.8元/公斤,果农基本上没钱赚,因而没有种植积极性,对现成的橘树也疏于管理。当时泸溪的椪柑由于质量不高,在外地市场没有什么知名度,不少人只好将其装进福建栌柑的箱子里、借助福建芦柑的品牌往外销。刘时进深切地感到,泸溪农民要致富,希望在椪柑,潜力也在椪柑。出任县长后,刘时进多次深入到村到户搞调研,通过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对泸溪椪柑产业发展,采取更奏效的措施有了更加成熟的思考。2004年9月,刘时进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一县委、县政府一班人的认识,把发展椪柑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的一篇大文章来做。

  科学发展:形成富民大产业

  泸溪椪柑,是中国椪柑之乡——湖南湘西州泸溪县生产的优质、无公害椪柑。千百年来,泸溪柑桔为历代朝廷贡品,解放后曾大量出口,享誉甚高。八十年代,由泸溪高级农艺师杨胜陶主持选育出的“8304”、“8306”两个椪柑优良株系,一般单果重130克,皮薄易剥,色泽鲜美,浓甜脆嫩,化渣爽口,含多种人体所需微量元素,品质优,耐贮藏,深受消费者的青睐。1990年获湖南名牌农产品称号;1999年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绿色食品”认证,是湘西州第一个获绿色食品证书的产品;2003被评为中国消费市场公认畅销品牌,荣获中国特色食品2004上海博览会畅销产品奖,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品牌和中国名优品牌。

  五年前,由于培管技术滞后,品种老化,优质果率呈下降趋势,致使椪柑价低难卖,挫伤了果农的积极性。为此,该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审时度势,进行了科学决策和战略规划,以“扩面、提质、营销、增效”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泸溪椪柑产业。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柑橘产业的决定》和《泸溪县柑桔产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从2005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资金用于发展椪柑产业。在培管上,从苗木到管理,从施肥到采摘,从分级到包装,都制定一套标准化方案。所供苗木均按照国家柑橘苗木等级标准。农技人员对农户集中培训,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对椪柑园进行了品改、低改,保证产品品质。并在实施乡镇建立品改示范点,成立了椪柑研究所,为新品引进、种植示范和品改提供科技支持。近5年来,每年全县低改橘园面积1.2万余亩。同时按照“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的原则进行布局,以增修蓄水池和改善园区工作道路为重点进行基础设施改造,每年共投入300万元对全县椪柑重点乡镇、生产大户总共11多万亩的椪柑基地进行了基础设施改造。在各乡镇建设精品园,共创建无公害椪柑标准化生产示范区11000亩,建成椪柑精品园22个,1万多亩。全县共有10万亩椪柑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

  2009年10月,记者在泸溪采访,亲身感受到椪柑产业开发的强劲力度和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极大热情。在泸溪红山椪柑公司的300亩精品示范园,记者采访了公司的总经理谭永峰。小伙子今年才27岁,大专毕业。在外面打工了几年,看到父亲经营橘园干得红红火火,便回来加盟,利用自己的知识打造具有现代理念的公司。几年下来,红山公司产量大增,且联络了30多家客商,打开了远至俄罗斯、朝鲜等销路。他还把附近几个乡镇的农民吸引过来,由公司包销他们的产品,年销售椪柑500万公斤。今年他投入500万元,办了一个年产3000吨椪柑粒粒橙的加工厂,吞椪柑残次果5000吨,年创产值1000万元。据悉,泸溪的椪柑生产、销售大户,目前已数以百计。开心的笑容挂在这些农民兄弟的脸上,记者深受感染,一种愉快的心情油然而生。

  “神山神水出神果”,勤劳智慧勇敢的泸溪人,大挥产业之笔,躬耕山水之间。20多年来,全县共投入椪柑开发资金2.6亿元,引导农民开发椪柑30万亩,已形成了“两线两水一环”为格局的优质椪柑生产基地。椪柑1万亩以上的乡镇10个,5000亩以上的乡镇有5个,1000亩以上椪柑专业村86个,全县50亩以上的开发大户达500户,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优质椪柑生产基地,椪柑已成为了农民致富的支柱大产业,享誉全球。

  出击市场:叫响品牌民更富

  产品要增效,市场营销很重要。过去由于宣传力度不大,没有分级也没有正规包装,没有发挥品牌效应,营销一度处于州内销售多州外销售少,坐等客户上门购买多、主动出击找市场少的现状。为此,该县主动出击,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构筑销售“绿色通道”,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招引客商,广辟销售市场。在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上进行宣传,建立了中国泸溪椪柑网站;在北京、广州、沈阳等地批发市场建立了推销“窗口”; 组织客户、果农召开恳谈会,了解终端消费者的信息。同时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组织了一系列活动, 2005年12月,举办了首届泸溪椪柑节,县里请来著名歌唱家张也拍MTV,一曲体现椪柑美的《沅水神韵》唱遍大江南北。县里同时组团在长沙、上海等6个城市开展了“泸溪椪柑中华行”活动。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效果良好,当年泸溪椪柑价格上升到了1.1元/公斤。按照当年1亿公斤的销售量,全县增加收入3000多万元。

  2006年,泸溪成为全国椪柑基地县,并注册了泸溪椪柑商标,举办(开展)了第二届泸溪椪柑节和“泸溪椪柑中华行”活动。当年泸溪椪柑价格攀升到1.4元/公斤,全县增收4000万元。也就是这一年,泸溪椪柑首次以泸溪椪柑的品牌与从前的“老东家”福建栌柑同场竞争,每公斤价格高出后者0.3元,泸溪椪柑因此抢占了部分福建栌柑的传统市场。连续四年,该县成功地举办四届中国泸溪椪柑节,今年将在12月12日举办第五届中国泸溪椪柑节,文化搭台,政府唱戏,椪柑增产,农民增收。同时,县里还组织100果农闯市场,在上海、北京、沈阳、哈尔滨等城市开展促推销活动,效果非常明显。泸溪椪柑成为国内椪柑首次成功进入上海沃尔玛、家乐福大超市的水果市场,泸溪椪柑一时声名鹊起。整个推介期间共签椪柑销售订单6.1万吨,外销达8.2万吨,椪柑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俄罗斯、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该县还充分发挥中介组织作用,为农户引来了全国范围内的订单。目前椪柑销售网点达100多个,营销队伍达6000多人。通过一系列的营销活动和措施,使得该县椪柑出现了产销两旺的好局面,年均增收3000万元以上。

  此外,该县大力兴建“绿色”龙头企业,形成了“公司+农户”、“农户连基地”的产业化规模经营格局。狠抓椪柑的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目前共投入1.1亿元扶持建立7家大型加工企业,建起了果农椪柑贮藏库200多个,承担了大批果品销售任务;由金圆公司投资4000万元新建占地1.8万平方米的武陵山区最大的柑橘批发市场,集中对柑橘进行贮藏、包装、分级、保鲜,每年的吞吐量3万吨;泸溪县政府与港籍省政协委员投入1000万元,兴建了3000吨气调保鲜库;泸溪富泰公司与四川成都超人公司强手联合,投资1.1亿元,建椪柑精深加工颗粒汁和橙皮甙生产线,年可加工椪柑落地果和残次果5000吨。县里还出台文件奖励农户建贮藏库、买分级机,形成了精致的包装系统。

  二十多年磨剑剑出鞘,名牌叫响民更富。该县围绕产业抓服务,围绕市场抓品牌,柑橘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拉长、延伸,驶进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全县建起椪柑系列加工、包装、经销企业(公司)20多家, 泸溪县于2006年被国家认定为“中国优质椪柑生产基地重点县”,2007年荣获“中国椪柑之乡”、“全国无公害柑桔生产达标县”、“国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等殊誉。泸溪椪柑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和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等,还多次被评为全国与湖南省名牌农产品和金奖、银奖等。

  泸溪椪柑的大产业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大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GDP)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1.8亿元,同比增长16.0%,经济增速均在全州排位第一。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农业总产值达6.98亿元,增长5.9%;椪柑和特色经作获得丰收,新农村建设取得新成效。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38.3亿元,增长52%,增速居全州第一。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突破2亿元大关,达到2.257亿元,增长37.6%,增幅名列居全州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2224元,比上年增长21.4%。今年1—10月,全县实现GDP21.29亿元,增长23.3%;完成工业增加值10.32亿元,增长39.61%。GDP、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位居湘西自治州第一。连续两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先进县”、今年4月并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县”。

  该县县委书记刘时进充满信心地向记者透露,到2010年,泸溪椪柑种植面积将扩大到30万亩以上,年产量30万吨以上,产值2亿元以上,仅此一项,全县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500多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