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可逛昌平苹果节 三条线路任选
■追访
果农增收年收入超30万
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营苹果产业、举办苹果文化节采摘活动,其最“实在”的目标就是:让农民的苹果销售顺畅,让市民喜欢吃昌平的苹果,最后,让农民高兴、市民满意。
每年一进入10月份,就是崔村镇真顺果园王丽华最忙的时候,树上的果子熟了,采摘客更是一拨接着一拨,虽然王丽华嘴上会说“累”,可她脸上的笑容却透露出了她的满足与乐在其中。王丽华的10亩果园,品种以王林和富士为主,每年产量达万余斤。在十年间,王丽华家也依靠这十亩苹果树,盖起了三百平米的两层小洋楼。
像王丽华这样,通过政府的扶持加上自己的辛勤付出,成为富裕的“有房有车”族的苹果种植户还有不少。
兴寿镇桃林果园的兰晓华告诉记者,承包了20亩苹果园,她每年的毛收入在30万元以上,很多城里的白领都羡慕她的“高收入”。
昌平区针对果品销售渠道的变化还建立了网络信息交易平台,开设果品超市、市场信息、专家库、实用技术等栏目,可以进行网上交易、信息查询、学习技术、专家咨询等。果农获取信息更加便捷,获得了更好的收益。
■揭秘
那些年,一路走红的“昌平苹果”
“过去,一提到昌平,大家恐怕也就只知道十三陵了,如今,他们一定还知道咱们昌平苹果!”昌平当地老百姓开玩笑时不忘自豪一把。
昌平苹果是怎样一路走来,直到红遍京城的呢?展开昌平地图,横贯东西的燕山山脉,形成了一道天然屏障。这一地域北高南低,海拔高差50至120米间,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日照长,地下水丰沛,为苹果生长发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昌平苹果生产曾一度处于低潮,当时北京地区各区县甚至出现砍伐盛果期苹果树的现象。昌平区委、区政府意识到苹果质量不好,是制约苹果产业提升的瓶颈。之后,昌平区对苹果树进行了改造,选择了现在的三合庄果园、北流果园等作为试点。
2000年,昌平区委、区政府加大力度给予果农专项补助。13年来,果农们年年享受着政府的补贴政策。今年,昌平又投入了1000多万元专项资金,为苹果果农提供苗木、果袋、矮砧支柱、防鸟网、生物菌剂、覆膜节水、农药残留检测等扶持政策,全力推进苹果产业的优化升级。
在坚持扶持政策的同时,昌平区委、区政府推广果实套袋、果园生草等10余项实用技术,使全区苹果优果率达85%以上,100%达绿色食品标准,实现零农残有机生产。同时,不断加强现有乔化园的精细管理和发展矮砧密植集约高效果园,加强对苹果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今年,昌平区园林绿化局果树科举办苹果管理技术培训班、现场会66次,开展入园指导百余次,累计培训果农7000余人次。
为了能够使昌平苹果更加高产优质,从2003年起,昌平开始逐渐推广矮砧密植的栽培方式。据了解,普通苹果树为乔化苹果树,因树体高大,一亩地可栽44棵左右;可这种矮化的苹果树,一亩地能栽到67到73棵,大幅提高了亩产量。经过十年发展,全区3万多亩苹果园中目前已有5000多亩更新为矮化品种。
昌平区园林绿化局副局长刘惠平表示,矮化密植成效明显,将来昌平新增苹果园,或者更新老化苹果树,都将采取矮化密植的栽培模式。
■服务
上昌平苹果网可查采摘信息
市民可以通过昌平苹果网(http://www.chpapple.com),或使用智能手机微信平台“扫一扫”、下载手机APP软件等渠道将苹果网安装在手机平台上,从而了解昌平苹果观光采摘信息。“昌平苹果网”还与门户网站搜狐相对接,从搜狐首页即可点开“昌平苹果网”的链接。
对于“苹果迷们”来说,这个新网站很实用,通过网站主体部分“采摘导示”,可以马上查询到从北京各个地方到昌平每个采摘园的交通线路,这包括详细的公共交通乘车路线和自驾车路线。
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的刘旭东科长介绍,为了“采摘导示”信息准确无误,他们的工作人员反复核实了农户信息。记者登录昌平苹果网发现,每个农户的姓名、电话、苹果种植面积、栽植年份、苹果品种,都能在“采摘导示”中查询得到。而每个村的负责人姓名、座机电话、移动电话,每个村的种植面积和品种,也都列举得清清楚楚。
本版采写 新京报记者 张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