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雨良:从“投机倒把”贩柑橘到新农村建设领头人
“今年经济形势好转,厂里的生意很不错。”56岁的畲族汉子蓝雨良站在自家纸箱厂门前介绍。他说现在自己根本没精力管厂子,基本上交给儿子在经营。蓝雨良于2011年1月被选为浙江衢州柯城区航埠镇北二村的党支部书记,当上了全村的“一把手”,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北二村位于经济相对落后的浙西丘陵地带,村里的750亩农田因土质差只适合种柑橘。于是,千方百计让村民富起来,就成为蓝雨良从1998年当选村委会主任以来一如既往的“施政”目标。为此,他用上了自己早年跑江湖闯市场学会的“十八般武艺”。1972年,蓝雨良初中毕业后就成了一名常年在外乡奔波的篾匠。1974年,刚满19岁的他敢为人先,在干篾匠的同时成为衢州第一批从事“投机倒把”做柑橘生意的农民生意人。“我每次跑出去贩柑橘都要先到公社开好介绍信,碰上抓"投机倒把"时拿出来抵挡一下。”他感慨地回忆说。风雨兼程觅商机。蓝雨良孤身闯荡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终于为全村打开了可观的柑橘市场,成为当地叫得响的经济能人。1998年,在北二村始建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的畲族蓝氏宗祠,蓝雨良在全村1117位选民的“海选”中获702票,当选村委会主任。同年,蓝雨良光荣加入中国**。从那时起,北二村的社会经济发展驶上了快车道。这个长期靠产销柑橘为生的畲族村不仅一二三产业并举,人均收入也从1997年的1500多元增至2010年的7200多元,该村还被评为“浙江省民族团结进步小康村”。蓝雨良不负众望,连续四届蝉联村委会主任,一直干到2011年3月因已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而“让贤”年轻人,但他仍被推选为村经济合作社社长。“要想富先修路”,蓝雨良现在全力投入的是村集体投资60多万元建设的村道工程。他想请更多的游客来村子里过一把“畲乡风情游”的瘾头,同时也方便村里15亩食用菌基地生产的鲜菇及时运销出去。蓝雨良说,新农村建设总要有人领头干,想到是在为全村做好事谋福利,即使自己经常耗时贴钱甚至被村民误解,他也感到很满足。但蓝雨良发现他们这一代村干部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他对镇领导说:“要是能给北二村派个驻村的大学生村干部就好了,多帮帮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