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南果梨丰收的“尴尬”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辽沈晚报鞍山版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4票  浏览15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9月07日 15:32

  本期现场:大孤山镇摩云山村

  本期人物:果农曹明山、摩云山村南果梨合作社社长曹振福  

  核心提示

  对果农曹明山来说,昨天是夹杂着喜悦与忧愁的一天。

  辛苦一年,终于迎来南果梨采摘的日子,又赶上个丰收年。然而,面对采摘下来的3万斤南果梨,曹明山却乐不起来。

  “今年雨水足收成不错,但是增产不增收,与往年相比根本赚不到钱。 ”曹明山说。

  丰收的南果梨,成了果农们的“难心事”。“抢行”、“果品下降”、“成本增长”……果农们面对着累累硕果,却品尝不到收获的喜悦。

  昨日,记者走进大孤山镇摩云山村,架梯、爬树、摘果……在忙碌的一天中,体验了南果梨采摘的辛苦,更深切地理解了果农们辛苦背后的无奈 

  记者体验

  爬高摘梨很“忐忑”

  一大清早,太阳刚露头,记者赶到了曹明山家。梯子、梨包、筐、挂钩……人和工具一起挤上了三轮车。布满石子的山路上,三轮车上下左右颠簸,谈话声都变成了“颤音”,下车后屁股发麻。

  还有一段山路更加崎岖,需要步行。说是山路,其实是用独轮车运梨时压出的小道,记者猫着腰儿往前走,没走几步已经气喘吁吁。迎面,一位果农推着满载一车梨的独轮车,健步如飞下山去。曹明山告诉我们,这一车梨能有200多斤,一天时间,上上下下得数十次。

  到了山上,曹明山家雇的卸果工人已经忙活起来了。放眼望去,一棵棵南果梨树上,缀满了果实。

  一根七八米高的松树杆吸引了记者的注意,树干上每间隔一尺左右就打个洞,用木棍穿过去。果农说,这是“摘果专用梯”,采摘南果梨,这种梯子必不可少。

  左手拿筐,右手紧抓松树杆,小心翼翼地爬上梯子……伴随着“怦怦”的心跳声,记者爬上了一棵高约5米的梨树。按照曹明山的指示,记者将筐挂在树枝上,一手扶着树枝,另一只手去摘梨。“高处不胜寒”,来一阵风,脚下的树枝剧烈晃动,身体禁不住发抖,生怕一脚踩空掉下去。“摘梨时要把梨轻轻地往上擎,否则梨把儿一旦撅折,梨就容易变坏。 ”曹明山说。

  摘南果梨看似简单,但得用巧劲儿。不仅如此,装南果梨时也很讲究,“倒梨的时候要紧贴着包底倒,这样梨不容易磕破。 ”曹明山一边说,一边做着示范。

  记者试着将装满200多斤梨的独轮车推下山,虽然周围有几位好心的果农伸手帮忙,可还是控制不住,独轮车摇摇晃晃,好悬摔倒。

  下午,炙热的阳光烘烤着大地,果园里的石头都被晒得温热,树叶也打蔫了。记者再次爬上树,刚摘下几个南果梨,后背就被汗水浸透了,猛地喝了一气儿矿泉水,还是觉得口干舌燥。

  下午5时许,忙碌了整整10个小时,曹明山家的1万多斤南果梨采摘完毕。一天的搬搬扛扛,记者的胳膊和手臂都挂了彩,稍微一动就感到酸痛。接过曹明山递过来的新鲜南果梨,咬了一口,满嘴的清香。  

  果农心声

  一年到头闲不着

  摩云山村的果农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四季的辛苦,只为一日的采摘。 ”

  一年内,南果梨树要进行修剪树枝、嫁接、施肥、授粉、疏果、杀虫、除草等多个环节。

  “就算寒冬腊月,我们也闲不着。”曹明山说,每年12月到次年3月,要对南果梨树进行修剪,俗称冬剪。这样能对剪口下的枝芽,有明显的刺激生长的作用。“不管多冷,穿上大棉袄也得去山上干活。

  除了冬剪之外,每年的6~9月份,南果梨树上会长出许多不结果的树枝,“这些‘明条子’也得剪掉,否则它们会吸收树的养分,耽误果实生长。 ”曹明山说。

  6—9月是南果梨成长期,平均每半个月要打一次药。曹明山说,虽然脸上戴着口罩,由于头总是迎着农药喷洒的地方,口罩经常被药水浸透。由于许多农药对皮肤有刺激,“打完药后,脸就有一种被烤的感觉,就像火烧似的,生疼。 ”

  为了提高坐果率,开花时,果农都会人工授粉。“从当地合作社买些花粉,用工具点到正开的南果梨花上。 ”曹明山说。果农们把这种人工授粉的方式叫做“点花粉”。“每隔一寸左右距离的花,就得点一下花粉,并且整棵树都要点到。 ”

  这是个精细活,必须耐得住性子。如果一个人干活,点一棵树就需要一天时间。“点花粉时得目不转睛看着梨花,看久了,眼睛都花了。 ”  

  记者观察

  南果梨缘何“增产不增收”

  昨日,面对着挂满枝头的南果梨,曹明山脸上却挂着一丝愁容,“就怕今年白忙活了,赚不到钱啊。 ”

  曹振福,摩云山村南果梨合作社社长。曹振福粗略估算,今年南果梨要比往年增产三到四成,全村大概收获南果梨一千五六百万斤,然而时至今日,只销售出十分之一,

  “往年这个时候,我们只剩十分之一南果梨没销出去,这回整整调了个儿。“曹社长说。

  除此之外,南果梨批发价与往年相比也下降了,“以前稍好点的南果梨,一斤能卖上2.4元左右,现在能卖到1元以上就已经不错了。 ”曹社长表示,今年的收购价基本在0.7元到1元,极个别好的南果梨才能卖到1.5元。

  “抢行”这个词,是影响摩云山村南果梨销售的关键词。“9月10号左右才是南果梨成熟最佳时候,市场上现在卖的都是‘早产儿’。 ”曹社长表示,有不少果农为了抢占“商机”,在8月20日左右就开始摘梨了。

  这些“早产”的南果梨,色泽、水分和糖分都未成熟,“市民把这些南果梨买回家,觉得不好吃,就认为今年的南果梨口感都不好,南果梨的信誉度降低,等我们村的梨上市后,销售量自然就受到影响了。 ”曹社长说,

  对于这个事实,不少果农也觉得挺无奈。“梨没熟,我们不能往下摘。等梨熟了,市场上又卖不上好价钱,你说愁不愁啊? ”

  另外,成本费的增高,也让果农的纯收入大大降低。“运输费涨了,卸梨的人工费也涨了,税费也增加了……可我们南果梨的价钱上不去,赚得就更少了。 ”

  现在雇人卸梨,每人一天工钱大概是100—120元,运梨下山更在180元左右。曹社长算起了账,一斤梨大概卖1元钱,抛去成本费用之后,一斤能赚到4角钱就算不错了。“一年忙下来,我家这80多亩地,连一万元都没赚上,真没多少信心了。 ”说到这儿,曹明山猛抽了一口烟。

  除此之外,今年雨水多,南果梨品质下降,也是不好卖的原因之一。“往年东北三省、唐山、北京等地都会来我们村批发南果梨,但今年只在周边附近城市才有销售,道远的都不过来了。 ”“增产却不增收,不少果农都失去了信心。 ”曹振福说,“南果梨是咱们鞍山的特色水果,是鞍山的‘脸面’。真不希望南果梨一直这样沉下去。 ”

  曹明山家80多亩200多棵果树,今年能产3万多斤南果梨。要是在以前,这些数字会让一家人高兴好多天。可是今年,他却笑不出来。

  “虽然没有出外打工赚钱多,但祖祖辈辈的行业也丢不下。 ”55岁的曹明山说,不知道来年南果梨会卖得咋样,但这份四季辛苦换来口中甜的行当,他会坚持下去。

  临走时,记者记下曹明山的电话,希望能为缓解村里的“南果危机”尽一点力。曹明山说,如果有人想购买他家的南果梨,可拨打这个号码:18841229106。  

  记者 王铁军 李福升 实习生 滕飞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