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百年“梨园村”的“复活”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充日报   发布者:管理员
热度76票  浏览69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3月27日 15:10
  ●周汉兵
  
  3月23日上午9点,来自成都的圆黄梨种植专家裴宗富要到高坪区老君镇鲁家桥村来进行技术指导。
  
  得到消息,当地的110多户农户早早来到了村委会的院坝里。同时来的还有镇上的35名帮扶干部。
  
  村民和干部如此齐心,只为一个共同的梦想——“复活”陈家梨子园的百年盛世景象。
  
  一个村的梨树情结
  
  说起鲁家桥村,高坪区的许多市民不一定知道,但如果说陈家梨园,那就赫赫有名,老君镇的居民人人皆可当向导。
  
  据当地村民陈继强介绍,陈家梨园以前的主要分布区域在鲁家桥村4组和5组,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最兴盛的时期是上世纪50年代,那时家家户户都有梨树,最大的树,直径有0.5米左右。
  
  只可惜,在“大跃进”时期,陈家梨园大部分被毁,上百年的老梨树一棵也没剩下。在一些村民的捍卫下,10多棵当时还算弱小的梨树总算保留下来了,成为鲁家桥村村民最珍贵的宝贝,在随后的半个世纪里,没有人再去毁掉一棵梨树。
  
  为了“复活”这一盛事,2009年,鲁家桥村的村干部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决定成立合作社,栽植圆黄梨。
  
  当年11月,镇、村投入资金18万元,从成都购回圆黄梨苗3万余株。在合作社的组织下,四川省劳模、成都市十大杰出青年裴宗富以资金、技术入股,88户农户以土地入股,村民只支付每株苗1元的资金,当年就建成核心示范园300亩,带动近百户农户种植200余亩圆黄梨。
  
  如今,该村圆黄梨栽植面积达到1200亩、近10万株,今年70%左右的梨树开始开花。全村1276个村民,人均达到80株,最多的是易延兵,一人有梨树1300多株。
  
  一条成功的发展路径
  
  今年64岁的村民易胜奇,2009年底放弃了从事50多年的养鸭行当,一次性栽植梨树750株,他要求自己种的梨树,树形要美。
  
  为此,易胜奇多次跑到赵家花园、李家坝村等基地偷师学艺,然后在自家的梨树基地试着套种蔬菜、栀子花、麦冬等5个品种,仅蔬菜今年就收入1000多元,第二季蔬菜目前又下了地。他还编了不少顺口溜:“树形一把伞,挂果才能得高产。”“自力更生有耐心,出门就是花果山。”
  
  为有效提高土地的复种指数,合作社鼓励社员采用“水果+蔬菜”的种植方式。今年,该村1200亩梨园全部套作辣椒、西红柿、生姜、花生、葡萄等经济作物。合作社理事长易胜利算了一笔账,采取套作方式,每亩可增收500元以上。
  
  “按照现在的长势,明年每株平均挂果5公斤不成问题。”裴宗富一边在田间地头指导村民去叶、拉枝、梳花,一边算账:10万株梨树明年就可挂果50万公斤,如果按照每公斤4元计算,总收入至少有200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