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书李书国带领村民种黄金梨致富
李书国在宣讲中。
大兴区榆垡镇刘家铺村位于北京的最南端。村民年收入从几千到几万、十几万;从过去的养儿防老到人手一份养老保险……该村党支书李书国参与并见证了这一切的变化,他说,只要时刻把村民放在心上,村民就能凝聚在一起,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本报记者周宇
改良梨树品种村里建果树协会
李书国记得,刘家铺村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开始种果树了,由于品种老化,一斤才卖两三毛钱,村民们忙活了一年,每亩地能收入1000块钱就算好收入了。
2001年,为了提高果农的收入,政府出台了补贴政策,把品种不好的梨树全部嫁接换成了丰水梨和黄金梨。他们村就搭上了这列致富快车。
为了提高嫁接后的管理技术,以村党支部为主体,组建了刘家铺村果树协会,大伙推选李书国当会长。协会帮助村民购买生产资料、协会帮助村民请专家教技术、协会帮助村民联系销售渠道,为村民提供一条龙服务。协会也立了自己的规矩,就是不挣老百姓一分钱。2003年,嫁接的丰水梨和黄金梨开始结梨了,一斤卖到了一块三四,大伙甭提多高兴了。
转过年来,果农们提出套梨用的果袋太贵,一户每年要用十几万个,光这一项的投入就是五六千块。李书国几个一合计,村民用的果袋全都产自山东,如果能实现厂家直销……“干脆咱为大伙去趟山东吧!”
联系厂家买果袋每年省下20万元
李书国说,当时村里没啥钱,又不能收老百姓的钱,但多难也得为大伙办事儿。他求一个朋友帮忙,开着朋友的车去了山东。到了青岛,李书国苦口婆心地和厂家谈村里的情况和果农的难处,最后签单的价格比之前便宜了将近一半!一年下来就为全村果农节省了20多万。
嫁接后的果树要人工授粉,雇用一个劳动力,一天要五六十块。李书国打听到河北省青县卖电动授粉机。他又坐了6个小时的长途车,为村民买回了80台授粉机。回到村里一报账,会计看他这趟差只住了20块钱一宿的小旅馆。李书国说:“出去给大伙干事,有地儿睡就行了。”
果农种黄金梨年收入超10万
李书国介绍,现在,刘家铺村的黄金梨最高亩产值达到了9000元,85户果农中,收入超过10万元的有20多户,成了榆垡镇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村民富,村委会可不富,全村只有两辆公车——一辆垃圾车、一辆小铲车。李书国和其他村干部几个人还是骑着自己的电动自行车。
“人心换人心,黄土变成金”。李书国对这话深有体会。2009年,村子里要修路,村民的800棵树要移栽。党支部要求全体党员带头,号召村民要在10天之内完成任务。连他自己都没想到,村民在党员的带动下,只用了5天,800棵树全部搬了家。
李书国说:“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替村民着想,村民才能拥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