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会讯 >> 展会会讯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激情战寒冬 枇杷树“穿衣” 石棉县积极筹备第五届中国枇杷学术研讨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雅安日报 作者:刘世杰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202票  浏览20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月26日 15:13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该县迎政乡的300亩精品枇杷示范园区,抢先一探枇杷会筹办情况。
  
  今年上半年,素有“藏彝走廊”之称的石棉县有两大盛事,被简称为“一会一节”,即举办第五届中国枇杷学术研讨会和首届中国黄果柑节。目前,“一会一节”正在紧张筹备中。3月中旬首届中国黄果柑节即将举办,5月第五届中国枇杷学术研讨会也将召开。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该县迎政乡的300亩精品枇杷示范园区,抢先一探枇杷会筹办情况。
  
  迎战寒冬 300亩枇杷穿“御寒服”
  
  “我们今天是去给枇杷‘试衣服’的,下一步就要它们穿‘御寒服’了。”一大早,石棉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和技术人员来到了迎政乡红旗村。
  
  这里海拔1400多米,种植面积1100多亩,其中有精品枇杷园林300亩。作为石棉县三大枇杷种植核心区之一,这里也是第五届中国枇杷学术研讨会一个重要参观推介点。
  
  不过,受连续寒潮低温天气影响,红旗村千亩枇杷目前正不同程度遭受冰冻灾害影响。虽然之前已经采取了一定的防冻措施,但是,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直接影响枇杷产量和质量。
  
  “早在12月份,按照相关专家的建议,我们就专门从西昌运回了大量谷草,为枇杷树保温。”顺着迎政乡副乡长王国涛手指的方向,只见每棵枇杷树树根周围都围了厚厚一层谷草。但是即使这样,也未能防止枇杷受冻。远观果园,虽然枇杷树叶依然翠绿,但走近部分已经挂果的枇杷树,掰开果实一看,里面的种子已经枯萎。“这就是被冻坏的枇杷,可惜了!”石棉县农业局局长何健康说。
  
  对症下药,借鉴外地果农经验,石棉县开出了给枇杷树套薄膜的“药方”,这一方法也被形象地称作给枇杷树穿“御寒服”。“薄膜的选择还是很有讲究的,既要考虑果实成熟所需的光合作用,又要考虑防冻效果。而且因为每棵枇杷树大小不一,因此还必须考虑成本。”有着“全国优秀科技特派员”称号的康伟说,他们此行的目的,就是实地考察、试验,尽快选定薄膜,尽早给300亩精品枇杷园区的枇杷树穿上“御寒服”。
  
  县农业局副局长肖建平透露,一旦选定,他们将在最快时间内向上争取资金,采取补助的形式,引导果农自主为枇杷树套薄膜。除了迎政乡,石棉县另外两大枇杷种植核心区——丰乐乡和回隆乡,也已采取熏烟增温等方式,降低冰冻灾害。
  
  喜迎年会 枇杷树成村民“摇钱树”
  
  “以前我们这里全是泥巴路,现在好了,水泥路都修到田间地头了。”自从石棉县成功申办第五届中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获批后,如今的红旗村,水泥路蜿蜒掩映于葱葱郁郁的枇杷林中,形成了“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的新农村格局。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红旗村就有了枇杷种植大户。10年前,红旗村党支部与县农业局果树专家和技术人员带领农户栽种以油桃、枇杷、干果等为主的经济林,让300多户群众告别了贫困,改善了生活环境。“目前,红旗村的枇杷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300余亩,成为全县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也是全县有名的‘无粮村’。”王国涛说,枇杷已成为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枇杷成了村民的“摇钱树”,开枇杷年会自然也成了村民关注的话题。
  
  在红旗村一组,六七个村民调沙的调沙,砌砖的砌砖,在寒风中干得热火朝天。“政府出钱,我们投工修路。”一村民告诉记者,靠山吃山,靠水喝水,红旗村人靠枇杷“吃饭”,村民们也希望能通过枇杷年会,将该村枇杷推向更广的市场,吸引更多的客商。
  
  作为全县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迎政乡打算依托果园,结合新农村建设,将红旗村打造为集旅游(生态果园采摘体验游)、经济作物外销为一体的新村。而在这一轮枇杷年会的筹备中,红旗村百姓也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这些田间水泥路就是由村民自主投工建成的。”
  
  相关链接:2010年5月中旬,世界枇杷年会在土耳其召开,会上传出消息:“石棉野生枇杷,是古老大渡河一直以来特有的枇杷种属……石棉县也是世界野生枇杷的一个原产地中心。”目前,石棉县已计划发展规模2万亩的枇杷标准化示范园。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