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张晏志:一夜财富归零 一年绝地翻身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CCTV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61票  浏览53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5月30日 13:11

  要用人格担保贷款20万,在当地还没有人敢这么做,没想到,吴久福当场拍板,不仅带给张晏志20万元,还免除了这20万元的利息。
  
  吴久福:利息支付呢,是我们财政所来支付,不用张晏志来支付。
  
  张晏志:当时我从内心油然地有一种什么,一定要把它做好,一定要做出来给领导看,证明我自己。
  
  张晏志信心十足,卯足了劲发展茶园。2002年,他组建了一个高效率的团队,而他的管理模式堪称别具一格。
  
  这里是张晏志的办公室,在这里,记者发现了一面镜子。张晏志告诉记者,这面镜子在他的团队管理中可是起着重要的作用。
  
  张晏志:以前我要是和你说个什么,如果说急了,一定要怎么样,你看这个目光,感觉很凶,那这么,别人感觉好像有压力,或者觉得很难融通,那我无法改变别人,我只有来优化自己。怎么优化呢?我们商量商量,那这个事,我们看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我有意无意都在瞟镜子当中的我,是不是慈眉善目,是不是把面部表情放松。
  
  记者:镜子就是起着一个提醒你的作用?
  
  张晏志:提醒我时时刻刻照镜子,反观自己。
  
  张晏志不仅时时刻刻照镜子反思自己,他还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每天必须对员工说十遍以上“太好了”。
  
  张晏志:每天尽可能说十次以上“太好了”,“太好了”。你们试试看,如果你每天说十次以上“太好了”,然后会发现真的挺好。如果在“太好”的状况下,你再去做任何事情,他首先心情就很轻松,就很愉悦。
  
  2007年,张晏志的茶厂已经初具规模,他注册了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然而,就在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之时,张晏志忽然做了一件让人看不懂的事,这件事让张晏志背上了六亲不认的骂名,但也是这件事,让张晏志的财富翻了一倍。他到底做了什么呢?
  
  杨再兴——张晏志的舅舅,2006年在张晏志的鼓励下种茶。2007年3月28日,舅舅兴高采烈地把新采的茶叶送到张晏志的公司,本以为能卖个好价钱,不料却被张晏志当场拒收了。
  
  舅舅杨再兴:舅舅的他不收,那怎么行了?当初是你叫我搞,我搞了,村部给我承包茶园也花了两三万,交给村部,一次性交了,我这钱也要不回来,我这怎么搞呢?
  
  张晏志:不符合标准,白给我们都不要,坚决拒收。你这个材料不符合标准,那你这个怎么弄的?
  
  舅舅的茶叶不符合标准,张晏志坚决不收。外甥不给自己面子,杨再兴就找到张晏志的母亲,希望姐姐能替自己撑腰。
  
  舅舅杨再兴:找我姐姐,找我姐夫,慢慢搞啊。
  
  母亲:我说,张晏志,你舅舅搞的茶叶他们说不好,那不好不好就是不好啊?我说,那你一点不能包容吗?他是舅舅啊。我妈没死,你都不认了。
  
  哪知张晏志不仅不给舅舅面子,就连母亲的面子也不给,气得舅舅杨再兴破口大骂。
  
  舅舅杨再兴:骂他混帐东西。我家儿子就讲,他是你亲外甥,你不能瞎骂他呀。我说,这个混帐东西,我还有什么不能骂的,我是他舅舅,这茶叶这样不合格呀?
  
  那么,张晏志为什么要和自己的舅舅过不去呢?这还跟张晏志的一个财富计划有关。
  
  原来,在2007年以前,张晏志的茶厂一直以公司的形式运行,2007年7月1号,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开始实施,张晏志立马意识到,合作社是未来发展的必走之路。
  
  张晏志:我凭我感觉,这应该是未来的一个方向,这个是真正可持续的、可复制的、合作共赢的,这个是时代最前沿的,一定按照这个路径去走。
  
  然而,合作社的管理非常松散,如果农户们种植的茶叶不符合收购标准,那么,张晏志刚刚创出来的品牌可能就毁了。这时,正巧自己的舅舅送来的茶叶不合格,张晏志干脆就拿自己的舅舅开刀。果然,看到张晏志对自己的亲舅舅都这么严格,茶农们意识到,张晏志这次是来真的了,送来的茶叶质量明显好转。
  
  社员何继满:张总就是牌子呀,品牌产品,不能把他的牌子砸了啊,我们都按照他的规矩来搞。
  
  社员左绪月:你不这样严格要求自己的话,你这个产品没有保障啊。你这样按照管理体系来的话,这人心里多踏实。
  
  2007年,张晏志社成立了合作社。2008年,张晏志出国考察,大开了眼界,回国后,他率先从日本引进了国际顶尖杀青机,填补了当地的一项技术空白。如今,张晏志又开始进军茶食品行业,他宣称做中国最好的茶食品,而他的合作社成员也达到了四百多农户,一年整个合作社的销售额达到两千万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