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女支书的沙糖桔情缘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百色新闻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07票  浏览7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12月15日 10:59
  王兰英,在西林县也算是个“名人”,因为她是目前在任的全县唯一建制村女党支部书记。但是要成为名人,她靠的不是自己的位置和职务,而是她近10年的沙糖桔情缘。就是这小小的沙糖桔,使她写就了一个党员干部的朴素为民故事,让乡亲们萦绕心头。
  
  “我带头种果树的时候,一些群众说‘如果你种成功,我拿头走路’。”谈到当年动员群众试种沙糖桔的感受,她笑着说出了群众和她斗气时的往事。为了带动群众,她说服丈夫把自家的7亩水田“狠心”地全部变成“果园”,并且还走家串户动员乡亲们一起种沙糖桔。
  
  由于经常到县里听技术培训课,王兰英对沙糖桔产业的未来充满着希望,护理的要领也是一点不敢马虎,全都详细地记在笔记本上,她不想让县里的这一惠民“大动作”在自己的寨上有种无收。作为多年的村组干部,她很自然地想到了不能让寨子里的贫困户分不到这个致富项目的“一杯羹”,也动员他们栽种沙糖桔。
  
  有一户姓陆的贫困户,经不住王兰英的动员,抱着怀疑的态度开始种植沙糖桔。为了鼓励他在致富的路上不“掉队”,王兰英还为他垫付每株一元的苗木钱(另外两元由政府补助)和肥料钱,而这些费用也是后来等政府的补贴款到位时才还上。由于护理技术不到位,2004年这一陆姓群众的果树落果情况严重,老陆有了砍果树的念头,但经过王兰英的反复动员、劝说和讲授技术要领,他决定再信这个女干部一回。经过外出“取经”回乡反复研究,她掌握了“环割”这一技术要领,实现了果树开花落果少、棵棵果树都结果的目标。如今,种有6亩沙糖桔的这户群众每年都有3、4万元的收入,现在正打算明年建新楼房。
  
  “不结果时,我也很担心,因为那时传言说沙糖桔这种果树是外面都不种了才拿到山里种的,压力很大。”说到敢突破传统习惯开发新的致富路子时,王兰英说出当时的心声。
  
  而在村里,当年还有一个受她影响迎难而上种植沙糖桔的人也是经历了戏剧性的故事。
  
  王正华说,2002年王兰英开始来动员他种沙糖桔。开始也犹豫不决,但自己又刚被群众选为队长,自己不种是说不过去的,只好顶住来自家中的反对把果树栽下田。由于爱人反对,他只好一个人去种,由于每亩要挖110个果坑,虽然早出晚归,仍然进度缓慢。后来由于他的坚持,心疼丈夫的妻子无奈地拿起锄头到田里一道挖果坑,但口里还念叨“种完果了,拿什么买米吃呀”等话语。但王正华心中却一阵窃喜,虽然妻子不情愿,但最终还是和自己走一条道了。
  
  2006年,王兰英开始来查看王正华的果园收成,虽然是试产年,竟然每亩收入5000元,让王正华喜出望外。到了2010年,由于他对果园管理有方,2.5亩的果园收入提高到4.6万元,成了村里有名的“种果大王”。这时,他家的缓坡地也被其妻种满了果树,这回连王正华劝都劝不住,担心果树太多管不过来,但妻子不理会他的“阻拦”。说到当初动员群众种植果树,王兰英说那时确实让王正华受累了,当年他顶着那么大的压力。但老王却说:“如果不是你不厌其烦地来动员,哪有我们今天的收入呀,这可是种水稻的好几倍呀。”
  
  如今,群众们碰到果树栽培上的难题找到王兰英,无论多忙,她都亲自到果园帮助解决难题,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群众。用她的话说只有自己一家的果园,收成少,外地的客商不会来要货,只有做大了产业,才能吸引更多的经销商进山收果。现在,一听说有农业水果专家前来讲课,不论是在教室里,还是在果园中,王兰英都会通知果农前去听讲、去学习。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培训,现在果农们开始树立了规划管理、统一品牌销售、分级出售等市场意识,使当年被她拉上“果船”的果农们开始琢磨要打造西林沙糖桔的“航空母舰”,他们要到水果营销的大海中破浪前进。
  
  在笔者采访王兰英的过程中,一谈到果树栽培,她的声音就兴奋得高了几个分贝,一下子四邻的群众就三三俩俩地聚到了晒场上,以为是王支书又带来了“专家”到寨子里讲授果树管理和市场营销知识,弄得笔者连忙解释自己不是专家,只是来采访支书的媒体通讯员。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