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彭友达:把西瓜种到了缅甸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农民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4票  浏览15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25日 13:28
  浙江省温岭市箬横镇彭友达是个种西瓜的“状元”。13年来,带动当地近万名农民种西瓜,从原先3亩地的种植规模发展到现在省内外的20多万亩的西瓜种植基地。他不但在国内许多省种植,而且还把西瓜种到了缅甸,成为第一个到国外种西瓜的农民。
  
  1992年,彭友达从《浙江科技报》上看到“8424”西瓜新品种的介绍,于是就去新疆农科院出高价引进了三两“8424”良种西瓜籽。他承包了3亩海塘地,搞起了大棚西瓜种植试验。结果,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大棚西瓜丰收了,拿到路桥市场上一卖,3亩地净赚1万多元。
  
  尝到甜头之后,他一发而不可收,并动员当地村民一起种瓜,还手把手地向村民传授栽培技术。在他的带动下,当地的西瓜种植面积迅速扩大。
  
  西瓜产业形成规模后,彭友达开始琢磨如何给自己的瓜打出知名度,走精品化道路。1999年,由箬横镇政府出面组建了箬横镇农贸服务公司,申请注册了“玉麟”商标,实行种植、质检、包装和销售“四统一”,品质优良的“玉麟西瓜”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在历届省农博会上大出风头。在各地的水果摊位上,“玉麟”牌、“8424”也成了高价西瓜、精品西瓜的代名词。
  
  2001年5月,彭友达到杭州新塘路开了家西瓜精品店,打出“彭氏玉麟西瓜”的牌子卖西瓜。如今,他的精品店已经发展到150多家。
  
  为了把西瓜产业做得更大,使质量、品牌都能得到提升,2002年初,他与29户农民正式组建了箬横西瓜合作社,按照股份合作制方式,进行生产、经营、管理和分配,彭友达任社长。合作社实行提供瓜苗、技术培训、生产标准、物资供应、合同订立、使用商标、市场销售、结算分配等“八统一”,专门从事“玉麟”牌西瓜的标准化生产,到现在,成员已经发展到了252户。2005年,全社销售额达1亿多元,利润高达2000多万元,社员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1993年,彭友达当上了长山村的党支部书记,为让更多的人富裕起来,他积极引导村民发展西瓜生产。一些村民种西瓜缺少本钱,彭友达就为他们担保,帮他们从商店赊购生产资料。对那些连种子也买不起的村民,彭友达不仅免费把西瓜种子送到他们家里,还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种、如何施肥等。在彭友达的带动下,长山村47户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起了优质西瓜。不仅如此,现在箬横镇越来越多的农民也加入到了种瓜队伍中,由此直接促进了8万亩西瓜产业带的形成,让数万户农民过上小康生活。
  
  种植大棚西瓜获得成功后,彭友达又和几个种瓜能手一起试验种植反季节西瓜。但由于当地冬季气温低,影响了西瓜的品质。然而,彭友达没有就此罢手,又萌生了冬季到气温较高的广东等地种西瓜的念头。
  
  1998年,彭友达带上35位瓜农南下,在广东揭阳市承包了180多亩土地。尝到甜头后,他和他的“温岭军团”不断在全国找地种瓜,相继挺进广东、广西江西、云南、安徽、江苏、上海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在省外建立了中心生产基地17个,种植面积达20多万亩,1万多温岭人在省外种西瓜。他们也被称为“追着太阳种瓜的人”。从此,“玉麟”西瓜基本实现了全年生产,一年四季都能买到他们种的“玉麟”西瓜。
  
  随着工价上涨、土地日趋紧张,彭友达又将目光瞄向了国外。2006年8月,他带领50余位社员组成了跨国种瓜队,在缅甸租下6000多亩土地,成为第一个走出国门吃“螃蟹”的瓜农。这一年,彭友达为温岭瓜农净赚了100万元。目前他们在缅甸已经有了种植基地,接下来彭友达打算向越南、韩国等国家尝试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