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詹明润:梦想果园挖掘创业第一桶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东南在线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409票  浏览33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2月23日 11:27
  詹:最不能忍受?我刚来这边,什么都不能忍受,交通啊、生活环境啊、卫生啊都不能忍受,
  
  好在有创业的梦想支撑着,很快詹明润他们就适应了新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农场的生产管理中。学农业出身的他们把台湾精致农业的理念运用到了农场的管理中。为了让甜柿更好地吸收营养,他们开车下山买来黄豆、花生壳等制作有机肥,他们把甜柿当成自己的孩子,每天细心照看着。甜柿怕霜冻,他们就每天登记着温度,在霜冻之前排出采摘日期;资金不足,人手不够,他们承担起大部分的重活累活,果园就在他们的辛勤努力下慢慢地改变着。
  
  记:那你现在租用的地,原先是什么样的?
  
  詹:原先是人家养羊,无意中种了很多甜柿下去,但是那个果树到了现在已经八年了,他没有采到任何一个果,因为技术不到位,他经营了八年完全没有柿子可以采,他就有了想卖的念头了,八年,支出与收入不成正比,他就有了想放弃的念头,那里被评估只适合畜牧,土壤贫瘠,但是我过去看了以后,土壤贫瘠,我们人可以克服它,可以进行后天的改造,其实技术一进场,马上就可以改变。
  
  记:那你就租了他的地?
  
  詹:买了他的地。这三百多亩全部买了下来。我今年技术一进来,马上剪枝施肥管理,但是太慢了,因为是年年累积下来了的,我今年包了20万5千袋,就是有20万5千个果。但是我这个还不是很开心,因为这块地三百多亩来说,以台湾的比例,要有200万个果,才是真正进入理想的生产状态。还有十倍的潜力可以挖。所以我这五年要慢慢地把我自己的理念、想法做好。
  
  詹明润:看到果实累累的时候,那种的开心是有钱都买不到的
  
  经过将近一年的精耕细作、辛苦劳作,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漫山遍野的柿子红了,静静地躺在白色的套袋里等着收获、上市。可是在詹明润看来,这只是小小的收获,他的心中有更为远大的目标。
  
  詹:用五年来改变果园的一切,变成精致化。要玩精致化,各种(甜柿)的品种都要有。每个月的流程每个月的采收才不会象塞车一样。现在全部是单一品种,而且这样子很容易被压价。甜柿有很多品种季节不一样,象最早的花御所先出,接着来是次郎,再有就是富友。如果把它三分之一、三分之一地经营的话,这个农场会搞得非常好。这是我未来的想法和要实施的做法。
  
  詹明润所说的花御所、次郎,富友全是台湾甜柿的优良品种,这些品种成熟的时间各有不同,可是每个品种都只有40天左右的采摘时间。在他的规划中,他要在果园不同的区域种下这些品种,这样在甜柿收获的季节,他们可以从每年的9月到12月都有甜柿上市。可是要达到这样的结果,至少需要五年的坚持。
  
  詹:因为一个甜柿苗种下去以后,五年可以第一个投产,五年后可以看到的是不一样的果园。
  
  记:你是要逐渐的改造?
  
  詹:有分层次,要把它耕种得路线哪边比较适合,日照多的要种什么,日照少的要种什么,风比较少的要种什么品种,它们各缺的东西不一样,9月到12月,可以拉长到四个月,要不然单一品种,只有四十天左右的产期。三种品种下去就可以有四个月。
  
  如果不改良的话,现在可以维持我的收支,可是如果实现我的想法的话,那就必须要改变,这三年四年会非常痛,好好的果树把它换掉,这段时间会比较痛苦。
  
  记:就要忍耐等待?
  
  詹:其实种果树的人都把自己的果树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尤其是看到它可以为你结下果实累累的时候,那种的开心是有钱都买不到的,并不是说这个树要帮你赚多少钱,看着那个果树长得果实累累我真的很开心。
  
  在记者采访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台湾农民中,不少人都把果树当成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成长历程是漫长的,从事农业生产,等待成功和收获的过程,也是漫长的,象詹明润,实现他的田园梦想,至少就要五年的时间。难得的是,詹明润和管逸纬这两个年轻人,为了自己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着。詹明润告诉记者,2009年采摘结束后,他要马上对果园的道路进行改造。
  
  詹:今年我要做的是采收以后,让道路全部贯通,车子可以进去,铺碎石,这样子象雨天采收不会滑。我尽量把它精致话,把果场交通啊变得理想中想要的。
  
  詹明润和管逸纬在生产之余,把山居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他们带记者参观了他们的农场。
  
  小詹带记者参观农场
  
  记者看到,农场的空地上,他们种上了各种蔬菜,还种了牧草,放羊养鹅,完全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他们的住所就在农场边上的山坡上,虽然外表看过去很简陋,但是整洁的房屋设备齐全,他们还用心地辟出了娱乐室、泡茶亭,可以看出来他们是用心地打理着自己的生活,显然是慢慢地融入了这个偏僻的山区。
  
  发呆亭是眺望农场的最佳场所
  
  记者最喜欢的一块就是沿着山势搭出来的一个凉亭的平台,主人把这里布置成茶室的样子,亲切地把它称为“发呆亭”。平时可以在这里泡茶聊天,透过宽大的窗子,可以眺望整个农场。
  
  詹:客厅出来再搭一个泡茶亭,
  
  记:你这里的感觉很象一个观测哨
  
  詹:这是自己搭的发呆亭,我们巴厘岛玩回来发现他们自家门口有泡茶的地方,这个做法就是沿用去那边玩的想法
  
  记:你的果园尽收眼底,看着就开心?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