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周朝军:在贵州种果树的温州商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温州日报 作者:沙默 张睿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351票  浏览26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2年8月28日 12:42

  

周朝军在观察水果的生长。沙默张睿摄

  在贵州创业的众多温州人中,周朝军显得与众不同,他不像许多同乡那样把钱投入到房地产、矿产等来钱多且快的行业,而是从事国内外优质果树品种的引进、示范、推广。他创建的金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至今已在贵州全省四个地区建起了九个标准化精品水果示范基地,总面积达1.9万亩。
  
  虽然赚的钱与同乡相比不算多,但多年来他一直保持着企业产、学、研一体的形式,将优良的果树品种提供给当地的农户、无偿组织标准化的种植管理技术培训,带动了万余农户致富。他也因此获得了“国家星火科技二传手”、“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独好种树,产研结合
  
  初见周朝军,他晒得黝黑的皮肤、手掌上的老茧和握手时颇具力道的劲儿,让我们印象深刻。他告诉记者,在企业里他既算是老板也是果树培育的专家,这些年来,各种新品种的果树培育他都要亲力亲为。
  
  1972年出生的周朝军老家在乐清大荆,曾经就读于温州农校,20多岁时,他跟着亲戚在上海做建材生意,在同龄人中也算是小老板。不过他却不喜欢那样的生活。由于喜欢脚踏实地的农业,同时也觉得作为西部大开发平台的贵州潜力无限,1999年,他只身来到贵阳,在贵阳市小河区租下了50亩地建设果园
  
  这成了他的一个人生转折点。
  
  在农校时,周朝军学的就是果树种植专业,在创业过程中,他不像传统的商人紧盯着利益,而是一直进行精品果树的引种工作。引进优良品种后,进行几年时间的培育实践,掌握适宜本地的种植方法后,又与其他优良品种嫁接进行改良,他称之为“引种、消化吸收、组合”的循环。
  
  在他位于贵阳市开阳县的葡萄种植基地,采访时正是挂果的时候,记者粗略一数,光这里一个100多亩的鲜食葡萄基地就有夏黑、水晶、玫瑰香等20多个葡萄品种。“引种一个新品种,虽然前期要做许多工作,同时要承担风险,但成功后,其经济价值要比老品种好上几倍,而且后续更替的期限能达25年至30年。”周朝军告诉记者,这是企业保持生机的竞争力,创业至今他引种到贵州的杏、桃、梨、葡萄等优良品种果树已经硕果累累,均能达到原产地标准。
  
  分享科技,寻求双赢
  
  “南橘北枳”的道理,周朝军是熟知的。他告诉记者,在经营果园的前几年,他经常将引种成功的果树种苗提供给当地的农户种植,然而虽是良种,却没有良法(种植管理方法),这些农户们以老办法种果树,结出的果实和他种的不一样,不少农户还以为上当受骗。
  
  在贵州创业,这里贫困和落后也让周朝军深有感触。“我接触一些地方政府扶持农户的方式,也有这样的弊病,光提供物质资助,却没有提供后续的种植或管理的指导,结果依然是坑农害农啊。”周朝军说。在消化吸收新品种种植技术的过程中,他开始以自己的基地作示范,无偿组织标准化种植管理技术培训,既有集中农户讲课,也有到地头现场讲解。几年来,他无偿培训的果农已经达5万多人次,发放的免费资料6万多册。在一些地区的基地,他还优先雇佣租给他土地的农户,让他们作为企业工人参与果树的种植和管理中,亲身体验并掌握技术。
  
  在贵州省毕节市梨树镇平乡村,记者看到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周朝军在这里建设了1120亩的育苗和种植基地,这里的农户不仅能拿到每年每亩600元的租金,还成为这里的工人,每天工作8小时,一天工资50元,在繁忙时每天做工的农户达150多人。正在现场割除杂草的农户胡光辉告诉记者,她家的6亩多地原本只是种些玉米作为口粮,现在通过出租和自己做工,收入比过去增加了不少。
  
  平乡村村民张云是当地计划投资建果园的几个农户之一,首个50亩的桃园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与他交谈,他对果树的种植、果园的经营等如数家珍,似乎已是经营老手。他笑着说,现在只要一有空,他就喜欢跑到周朝军的基地去看,并和基地的管理者交流经营的经验。“我最感谢的是他转变了我的思路,按照三年挂果、五年投产的预期,我前期的投入五年后就能收回成本。”他胸有成竹地说。
  
  与农户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并从中找到“双赢”是周朝军所期待的。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正与当地的农业部门合作推广“托管”模式,农户的土地由他的公司全程进行前期的果树栽培,在三年实现果树挂果之后,交还给农户,前期投入由政府的扶持资金和公司负担,直到三年后果园挂果后产生的经济价值,其中一部分将返给企业。“简单地说,给我一个蛋,三年后我还你一只会下蛋的鸡,对农户来说,前期他们不用投入,三年后却能享受成果,同时这三年中还能接受培训成为掌握技术的新型农民。”周朝军说。
  
  记者 沙默 张睿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