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陈传意:《食品安全法》修法突出完善质量追溯制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97票  浏览11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06日 13:07
  中国经济网北京11月5日讯(记者苏兰郝红波)“建立食品追溯制度,既能顺流追溯相关产品的流向,又能逆流追溯相关食品的商家、产家和原料提供人员。企业应该有忧患意识,严把质量关。食品追溯制度在目前的形势下亟需得到更广泛推广,要建立起如同防火墙般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日前,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等单位组织发起的“2013年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在河北衡水启动,国家食药监总局巡视员陈传意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汇源果汁集团生产线上的工人在认真挑选水果
  
  近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中国质量万里行促进会等单位组织发起的“2013年食品安全大家行”活动在河北衡水启动。该活动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食品安全监管,了解监管部门的工作和食品企业生产加工过程,增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记者们在参观汇源果汁集团灌装无菌车间。
  
  汇源回应:“左手果农 右手消费者 责任所在!”
  
  接连两天中国经济网记者走进汇源衡水工厂、顺义工厂采访调研。在工厂,经过一道道严格的卫生风淋、消毒后方可进入水果加工车间采访,所到之处,无论是人工拣选、加工、喷淋、灌装杀菌、30秒瞬间高温压榨等等流程都是严格执行国家标准运行。
  
  “汇源衡水工厂实行四位一体的农残监管模式,每年定期对水果产区进行农残普查,确保水果采摘后农残、重金属含量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要求。公司每年通过收购水果原料,向果农支付收购资金近亿元,带动10万余果农的收入增长,有效带动衡水地区及周边区域农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了农民收入水平,推动了衡水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军人出身的汇源党委书记赵金林一口气说出上述问题。
  
  赵金林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作为一家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公民,我们左手牵着果农,右手牵着消费者,因为质量问题毁的不仅仅某一方的利益,而是国家的利益。这是我们的责任所在。而今,事实证明,任何不符合事实的东西都会不攻自破……”
  
  严格执行标准 有的项目超过国标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第一果园”,水果年产量约占全球总量的17%,但深加工滞后影响产业优势的形成。龙头企业是果汁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解决中国果业深加工比例不足的问题,亟需龙头企业的带动。
  
  顺义基地是汇源果汁集团的总部。记者进入该基地灌装无菌车间,只见制瓶设备快速吹出一个个PET瓶子,迅速通过洁净通道,由超净灌装机进行无菌热灌装,再经过封口、套标等环节,一瓶瓶营养美味的果汁就可以打包装箱了。整个生产过程避免了人手接触可能产生的污染。这里的生产线每条价值1亿元,日产量30万瓶,而灌装工段人员仅需10个。由于采用先进的进口设备进行自动化生产,实现了无菌状态,进一步加大了食品安全系数。
  
  在汇源果汁企业研究院检测中心,记者看到一台台液质联用仪、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仪正在运行,大批研究人员专注地开展检测研究工作,对食品添加剂、功效成分、污染物、水质等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汇源果汁生产人员这样做,目的是针对食品中新出现的危害因子迅速建立检测手段和方法,形成开展对果汁原料检测的能力,及时发挥预警功能,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秘书长康永璞告诉中国经济网记者,中国果汁行业起步比较晚,汇源是开拓者,一切是标准来说话。汇源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参与了《饮料通则》、《浓缩橙汁》、《橙汁及橙汁饮料》等国家标准的制定。
  
  “我们不仅按照国家标准,甚至在某些环节我们远远超过国家标准,比如,我们在验收果农的水果时,国家标准规定不良果率是5%,我们对自己提出的是小于1%。进入公司生产线的水果,需经历进厂检验称重、二道清洗、二道喷淋、分拣筛选多个流程,每个流程有多人把关,确保质量合格。”赵金林说。
  
  汇源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研发总监李绍振介绍说,汇源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承担了国家“九五”、“十五”等重点食品饮料行业的研发工作,主持了一项国家863计划的支撑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液相色谱仪的检测。这项工作直接和国家食品检测中心对接,对原材料的是否含有重金属超标等都能及时检测。
  
  食品追溯制度亟需建立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现在的饮料、食品生产过程,从原料的采集到产品的加工,再到商品的出售,食品供给的链条越来越长,环节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不排除一些小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在原材料的购入和食品的加工过程中,放宽标准的情况。
  
  针对于此,国家食药监总局巡视员陈传意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说,企业应该有忧患意识,严把质量关。要建立起如同防火墙般的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陈传意表示,食品追溯制度在目前的形势下亟需得到更广泛推广。建立食品追溯制度,既能顺流追溯相关产品的流向,又能逆流追溯相关食品的商家、产家和原料提供人员。比如,果汁的原料从哪来,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了哪些符合标准的添加剂,物流运送过程是怎样的,都能一目了然的呈现到消费者面前,让消费者能放心消费。
  
  陈传意说:“我国推行《食品安全法》4年以来,食品安全领域有了长足进步,但问题不容忽视。当前,《食品安全法》修法工作呼声很高,国家也很重视。此次修法,有很多亮点,其中亮点之一就是突出强调企业主体责任。企业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将是重中之重。新的《食品安全法》或将颁布,对此也会有新的界定严格要求;亮点之二就是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建立可追溯制度。企业从原材料到出厂检验,要建立登记记录制度,建立可追溯体系;亮点之三就是处罚力度加大,当前的《食品安全法》处罚力度明显偏低,‘货值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的处罚很难让无良企业‘长记性’。修法完成后,企业一旦违法,将加大惩罚力度,或者行政拘留,或者直接吊销许可证。”
  
  随着社会对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重视,对危害食品安全的处理也越来越严格。相信随着法律的不断完善,我国的食品安全治理一定会走出——曝光——舆论哗然——突击检查——严惩被曝光者——风头过后——依然照旧的模式,为全社会建立起食品安全保障体系。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