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泥腿干部”雷曦,一年四季“钻”果林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建始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88票  浏览393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4月28日 14:11
  记者刘波 特约记者申万萍 谭双瑛
  
  前言:建始县红岩寺镇林业站党支部书记、站长雷曦,始终把全镇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果农增收致富当作自己的事,始终把果农当作自己的亲人,他深入田间地头倾力服务果农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4月25日,红岩寺镇委政府作出了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向雷曦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决定要求全镇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学习雷曦同志服务大局的政治品格、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和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将其转化为真心为民的巨大精神财富,为大力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建设“宜商、宜居、宜游”的重点中心镇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镇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只有自己脚上始终沾满泥土,心中时刻牵挂百姓,百姓才会和你打成一片!”“与农民朋友打交道,要有三‘心’,用心、真心、贴心。”——摘自雷曦工作日记
  
  “哪像干部,比我们农民身上的泥巴还多!”在田头,老百姓这样夸赞;“这样的干部不优秀,哪样优秀!”评优秀,全镇党员干部异口同声;“别叫醒‘雷开发’,这些天他太累了!”会场上,镇委书记张作明、镇长刘传华特别提醒别叫醒他。
  
  前不久,记者见到他时,他和同事正指导农户给今年栽植的优质核桃苗追肥,在田间地头不停示范,弄得满身是泥,“泥腿干部”果真名不虚传。
  
  “双肩”扛出的担当
  
  建始县猕猴桃产业的发展起源于红岩寺镇。上世纪90年代以来,猕猴桃苗栽了又扯,杆子栽了又拔,一直徘徊在数百亩左右,任其自生自灭。猕猴桃产业重镇,谁来挑重担?小镇要搞出大产业,绝非易事。
  
  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郑重地把全镇打造以猕猴桃、速生丰产林为主的林果生态旅游观光农业走廊的重担交给雷曦。“这是一种信任,更是一种责任与担当!”雷曦告诫全站职工,“只有浑身都是泥,累脱三层皮,才不负众望。”
  
  “能不能把春节过了再干?”“不行!”2013年春节临近,县主管局给站里下达速生丰产林任务后,职工的要求第一次遭否决。当时,全站职工不理解,甚至有人认为他出“风头”。他什么也没说,只是和职工分别驻点各村,召开群众会,爬山头,搞规划。春节过后一上班,他又带着职工上山刨雪挖窝。去年,该站在全县第一个完成1000亩日本落叶松和山地杨栽植任务,比县里规定的时间提前一个半月。
  
  同样,今年临近春节,一干又干到腊月二十九。问及战果,一脸黝黑的他笑了:3个月冬农开发,3700亩猕猴桃冬管100%到位,计划栽植1000亩优质核桃100%完成,700天保人工造林整地工作100%完成。
  
  雷曦两次出“风头”绝非争个头筹,如果不抢时完成速生丰产林或核桃栽植任务,就要耽误猕猴桃产业春管和栽植。渐渐地,职工理解了,说他是“一头牛”。再后来,站里的其他人跟着他变成了“一群牛”。“嘿嘿!看到百姓渴盼发展的眼神,换谁都一样!”雷曦笑了笑。
  
  “双脚”丈量出的信赖
  

  “开始雷站长和我们人生疏,与狗也生疏;现在是和人熟悉了,与狗也熟了!”该镇红岩村支书杨本元打趣地说。
  
  杨支书感慨:“他太认真负责了,我们村267户猕猴桃种植户,他一年每户至少要到3趟,脚都跑起茧了!”两年时间,该村猕猴桃由不足200亩零星种植面积猛增到1009亩。
  
  去年镇里“七一”民主推荐优秀党员,当念到雷曦的名字时,当了18年支书的杨本元第一个站起来说:“这样的干部不评优秀,哪样的干部优秀!”
  
  2012年,当镇里把建猕猴桃长廊建设的任务分解到林业站后,雷曦认为要重振猕猴桃产业,首先必须过群众关,要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抓产业的重要性。为此,他带领林业站职工进驻所包村,逐组召开屋场群众会,逐户上门动员,结合身边已获得收益的果农谈效益,切实帮他们算好经济账,使果农信心倍增。
  
  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把技术指导到位?职工认为以村为单位组织几场声势浩大的栽培技术讲座,多发一些技术资料就行了。可雷曦坚决反对,认为必须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指导栽植。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