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褚时健:中国的企业家缺乏艰苦创业精神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都市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4票  浏览297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5年1月04日 10:53


  
  供不应求的果子
  
  今年,哀牢山上的“褚橙庄园”已修建完成。1959年,刚成家4年的褚时健被划为右派,下放到位于云南中部的哀牢山元江红光农场,1961年“摘帽”后,又留在新平县工作,直到1979年调到玉溪卷烟厂(红塔集团前身)才离开哀牢山。
  
  2002年,保外就医的褚时健,选择回哀牢山承包荒山,种起了橙子。这一年,他75岁。
  
  十年栽树,当年漫山红土如今已郁郁葱葱。
  
  最新一季的“褚橙”,上市40天就卖光。由于去年5、6月份持续高温,“褚橙”比前年减产2300吨,市场供求吃紧,一些地方出现囤货甚至假冒“褚橙”。有些地方的“褚橙”价格甚至比出厂时“翻了一番还不止”。
  
  “有些人买了不吃,存在家里,等价格涨高了再拿出来卖”,褚时健很无奈,“这个我们没有能力控制,市场说了算”。
  
  但即便如此,他也曾努力试图将“褚橙”被炒高的价格“压下来一点,让想吃的人买得到”。
  
  褚家召集经销商想办法,其中一个办法是限购,每人限买两箱,希望能制止“倒卖果子的人”,但这招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除了囤货,还有假货。起初,褚时健购入定制的设备,在每个橙子上打上一串数字用于防伪,但“别人很快又学会了,不起作用了”。
  
  他认为,根本办法是增大供应量,“现在开始,我们种植量差不多提高了3倍,现在每年生产1万吨,3年左右产量陆续达到5万吨左右,我想市场就缓和一点了。”
  
  “褚橙”难求,就如上世纪90年代,玉溪卷烟厂的烟一样。
  
  最初,褚时健没有想到种出来的橙子会这样火。
  
  “我怕搞出来的果子要托亲人朋友帮忙销售,所以就想,在现有条件下,一定要做到全国最好”。种橙遇到不少具体问题,他坦言“吃了不少亏”,但一年把问题解决一些,一年年积累,“最终还是达到了”。
  
  如今“褚橙”大受欢迎,褚时健仍然觉得要解决的问题不少,“有些人说吃下来口腔的感觉,有这样那样的问题,现在还说不清楚,但我们的技术管理很规范,努力做看看”。
  
  “吃得舒服”,是褚时健对种出来的橙子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他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土地和气候的规律。
  
  比如土壤含水量严格控制在60%-70%,不断研究和调整肥料结构。2006年,新果树第一年挂果,由于落果严重,2400亩总共只收了14吨。褚时健研究后认为一亩地种148棵果树过密,一下子砍掉了1万棵。之后,他果园的树每年砍10%,到现在每亩地只保留80棵,但产量却年年提高,质量也越来越好。
  
  回忆起当年为什么要种橙,褚时健说动机很简单,一是解决晚年生活的经济需要,二是找事做。“只要活着,就要干事”,这是褚时健对自己的概括。
  
  现在,种橙的事业越做越大。原来两千多亩的冰糖橙果园,现在变成了5000多亩,接着还在漠沙镇扩展3000亩种植沃柑,下一步打算在曲靖马龙县种苹果。
  
  “北方所有的苹果都赶不上云南这个高原上的苹果,种在海拔2000米左右,出来味道特别好”。种苹果已列入褚时健的五年规划中,“我们准备种1万亩左右,用5年时间搞到五六万亩”。
  
  对于“褚橙”的未来发展,褚时健只认一点:质量要比同行好。“不管是1万亩,还是5万亩,规模扩大的同时,品质不降而且要逐年提高”,他说,“质量提高也有规律,把它研究好了,做得踏实一点,只要认认真真,应该能做到”。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