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孙经中:给苹果跑市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农民经纪人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6票  浏览317次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11日 12:41
 背地叫“二道贩子”,正式名“农民经纪人”
  
  个人简历
  
  孙经中,农民经纪人。1962年生人。现任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经理,东马屯苹果协会会长。
  
  ■首席记者孔庆蕾摄影张子健
  
  如今,果农们往往有三大愁:一愁树上结果少,二愁苹果个太小,三愁丰收卖不了。尤其是这第三愁“丰收卖不了”,最折磨广大农民的心:眼看着辛勤一年的果实因没人买,被迫降价甚至被迫烂掉,那种疼无异于心头剜肉。可是在瓦房店市的东马屯村,广大果农们已经不用再为这些事情发愁了。他们只要安心种苹果,秋天就一定会有好的回报。至于那些愁事,他们都统一交给了一个人来解决——这个人就是瓦房店市东马屯苹果协会会长孙经中,在我市广大果农心目中颇为闻名的“农民经纪人”。今年截止到11月20日,瓦房店市东马屯周边农村生产的两万多吨优质苹果全都被这位农民经纪人销售出去,孙经中给果农的购价平均为每公斤4.8元,比去年平均增加0.8元左右,实现了历史性的“新高”。
  
  而当果农们为今年的增产增收欢欣鼓舞的时候,孙经中却并不满足。因为今年,他和新加坡、俄罗斯等国外商签下的12000吨优质苹果的意向合同,只完成了三分之二。虽然只是意向合同,孙经中并不必为此支付违约金,但他还是为东马屯苹果协会今年联系的3180户农户浪费了4000吨的订单而感到惋惜,所以,他开始为广大农户筹划明年的苹果增产计划……
  
  20多年前就开始闯市场
  
  今年43岁的孙经中是土生土长的东马屯人,他的家乡南山、北山到处都是苹果树,可以说青石板垫上土也长树。可是到了1983年,21岁的孙经中又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种得好不如卖得好。因为那一年,计划经济时“统购统销”的购销方式突然不存在了,父老乡亲丰收的“国光”苹果突然面临“找不到市场”的困境,而在当地,家家户户种植的苹果其实就是每家一年的生活费用啊!
  
  于是在1983年,孙经中把心一横,就将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交给了老婆,自己开始为丰收的苹果跑市场。孙经中笑着告诉记者:“那时没人把我们叫做什么‘经纪人’,背地里全叫我们‘二道贩子’……”
  
  但农村和城市间真需要这样的“二道贩子”,孙经中说,那时“物资短缺”,求大于供,他看准了一些单位在逢年过节时把为职工分苹果当做“福利”的市场机遇,每斤加价1角钱从乡亲们手中收来苹果,再卖到那些需要苹果作为福利的单位。他永远难以忘记他第一次将一车近2000公斤的苹果卖到沈阳的情景,那种高兴劲儿不是因为挣了几百元钱,而是因为他终于知道了乡亲们的“市场”在哪里。
  
  此后的8年间,孙经中一直是当地的惟一一个农民经纪人,最高时一年为当地卖出几百万公斤苹果。他靠卖苹果致了富,先富起来的孙经中没有忘了乡亲们,他开始考虑如何更好地带动身边的果农共同致富
  
  成立苹果协会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瓦房店市东马屯村的一位老乡告诉记者:“孙经中在我们这儿的口碑‘没的说’,他在我们心中不仅是一个‘农民经纪人’,更是一个有信誉的人。”这位老乡回忆,大概是1995年,苹果“求大于供”的市场形势突然倒了个个儿,变成“供大于求”,孙经中从乡亲们那里收来的苹果没有卖到预期的价钱,如果按他答应的收购价给各家发钱,他自己得倒贴近8万元钱,许多老乡以为孙经中会违背当初的诺言,但最终孙经中宁可自己赔钱,也按最初协议将钱付给乡亲们,大家都对讲信誉的孙经中刮目相看。
  
  2003年,当孙经中构想“组织苹果协会,要把一家一户的小生产联接成千家万户的大生产,共同应对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这一理念时,马上有270多农户带着自己近800亩苹果地,加入到东马屯苹果协会,他们还以此为基础组建了大连东马屯果业有限公司,要以此为平台奠定“以公司闯市场、以协会拓基地”的长远发展基础。
  
  当年,该协会农户在孙经中的组织下全都种植“富士”苹果,当年产量1600多吨,市场收购价达到1.8元一公斤,比往年高出近6角。孙经中的东马屯苹果协会在周边一下子出了名,吸引了更多的农户前来要求入会。2004年入会农户总数达到1700多户,2005年更是达到3180户左右,种植苹果树土地达到1.6万亩。由于协会中的农户们都是按照孙经中的市场经验去种植苹果,使当地苹果收购价每年都有提高,仅今年就为3000多农户增收3000万元左右。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