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一群新型职业农民,走在干鲜果产业化发展的大道上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建始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2票  浏览86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1月20日 14:34

  白云潘贤成:痴心种植六月雪梨
  
  走进白云,树木葱郁,白鹭群飞,清清溪水绕村流;绿浪滚滚,畦如棋盘,悠悠白云荡晴空。潘贤成正在和几个村民分享梨树管理栽培技术。一个年轻小伙子兴致勃勃地说:“我们是来求教的,请潘贤成老人家帮忙分析市场行情,学习六月雪梨嫁接、梳花、梳果等技术。”
  
  十多年前,长梁乡白云村的一位农民与西南农业大学的一名知名果树专家飞鸽传书,架起嫁接六月雪梨的桥梁,成就了这位农民的梦想——他就是农村党员潘贤成。从1991年开始水果种植,老潘浏览各种水果杂志,书信咨询,引进品种,育苗培育,成立林果专业合作社。潘贤成严格控制操作程序,提高单产,保证品质,做好绿色农业新兴产业。连闯品种关、技术关、市场关,六月雪梨如苹果般的脆、蜜一样的甜。由于上市早,品质佳,每斤8至10元的高价也是供不应求。
  
  目前,白云村的六月雪梨已从潘贤成家的七分地,发展到全村近1000亩。潘贤成带领老百姓继续扩大“六月雪梨”的种植规模,并且带动全村、全乡的村民行动起来,走上共同致富之路。
  
  双塘张兴银:狠心推广猕猴桃
  
  走进双塘猕猴桃果园,犹如步入世外桃源。园中,乡里来的一名技术人员,正在给十多个猕猴桃种植农户进行技术培训。技术人员就秋冬季猕猴桃护理进行现场讲解操作,老百姓凝神听着,仔细学着。“乡里、县里经常会有专家来给我们做培训、搞指导,我们不断进步,越搞越有劲头。这都是张兴银给我们指的一条好路子啊。“一位果农激动地说。
  
  从1998年下岗外出打工,张兴银几经碰壁,做过销售、当过副总,挣得一笔钱,但更重要的是在“华西村“的工作经验所长的见识,以及结识的众多有识之士。开山炸石,砍刺修路,每天起早贪黑,张兴银的绿色农庄建起来了,猕猴桃产业越办越有起色。优质果子金桃和米良四块到五块一斤,红阳批发价12元一斤,果子一成熟,就被抢购一空。张兴银还在不断探索猕猴桃深加工,以解决猕猴桃鲜果保质期的难题,将高端猕猴桃“走出去”。今年,张兴银与恩施州一家公司签订合同,将联合发展2000亩猕猴桃,猕猴桃产业发展来势较猛。
  
  长梁乡果农明星走出来,干鲜果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在铜锣、石板山、龙洞湾、大坦一线,建成6000亩猕猴桃基地;在白云、红石垭、旋龙等村,建成5000亩六月雪梨;沿天生桥、罗家嘴一线建成3000亩空心李基地;在杨家坦、火龙等地建成2000亩火龙玉皇柚基地。
  
  该乡强化林果种植政策扶持,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回归农民的职业属性,让农民与工人、教师等职业一样,掌握专业的技能,享受同等的社会认同和社会待遇。在此基础上提高科技含量,提高林果种植专业化水平。
  
  该乡完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立“阳光职校”,增投入、重实效,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纳入乡级财政预算,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将培训内容与本乡主导产业紧密结合,办在农村、驻进田间,不断探索新机制。
  
  该乡成立的干鲜果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20多家。依靠专业合作社发展本乡干鲜果产业已初有成效,“公司+农户+基地”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是长梁经济发展的新课题。该乡有许多干鲜果品种已有一定规模,但产业如何做大做强还需要下工夫,如何提高科技含量、如何打造长梁乡自己的特色品牌任道而重远。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