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年薪几十万海归博士当农民 躲进山里种蓝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青年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42票  浏览455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3月28日 13:53


  
  挫折里开出的花更美
  
  天有不测风云。2008年,柏家坪村遭遇严重干旱。为了寻找水源,罗伟拖着沉重的胶皮水管,满山寻找积水。可这只是杯水车薪,眼看蓝莓枯死了八成,80万元血本无归,还欠下村民十几万元工钱。“苗子死了,骨干走了,农民都在抱怨。身体上、心灵上都受打击。”罗伟说,“但是我不能放弃,既然认准了一个事,就必须好好做下去。”
  
  心里苦的时候,罗伟就做俯卧撑,50个,100个……有时愁得睡不着,他就推开木门仰望星空。“困难和磨炼,绝对是人生的一部分。与其抱怨和躲避,不如尽早面对和主动迎接。我始终坚信,今天经历的这些痛苦,都是为了未来所做的铺垫。”
  
  朋友来电话叫罗伟回上海一起创业,家人为罗伟安排了优越稳定的工作。面对这些诱人的选择,罗伟却异常坚定。“还没到最后,还可以往下走。”他说。
  
  思来想去,罗伟叫来了二叔,帮忙照看“幸存”的蓝莓,自己则到城里去打工。
  
  在法国驻武汉领事馆,罗伟重新过上了西装革履的体面生活。拥有光鲜的工作和丰厚的物质条件,从前学到的知识也可以再用起来。从质疑声中“逃”出来,重新沐浴在周围人“高看一眼”的目光中,罗伟感觉“不错”。可是半年后,挣够了钱的罗伟毫不犹豫地再次上山。他回到山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去还欠下的工钱。
  
  得知罗伟在山上种蓝莓的事迹,区政府出资100多万元,修路、建造灌溉设施。基础设施的完备终于为蓝莓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像“一次性筷子一样”的小树苗,经过两年的精心培育,终于开出了第一批花朵。罗伟兴奋极了,恨不能一朵花一朵花地闻个遍。“我拿我用了三年的山寨手机拍下花的照片,可是没有信号发不出去,就导进电脑里,再配上文字发出去。”
  
  蓝莓终于挂了果,销路又成了难题。为了取经,罗伟趁春节水果市场火爆,跑到上海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去,和打工仔们打成了一片。“给他们买个盒饭,买他们几斤水果,很快就混熟了。”数九寒冬,罗伟白天观察各种进口水果如何储存、包装、定价,晚上就借住在人家的阁楼里,冷的时候只能用毛衣裹住双脚取暖。“很多学问,你只在家里看电视、看书是学不到的,必须亲自去看去体验。”
  
  慢慢地,蓝莓的名声响了起来。观望的村民们终于不再质疑这个“来作秀”的小伙子,纷纷要求罗伟带他们一起种蓝莓。2010年,罗伟成立了合作社,先后有300多户村民加入。
  
  带青年打造新产业
  
  一位挖土机老板曾经试图说服罗伟一起去“挖矿”。“他说种树挖一铲子等三年还不知道有没有结果,挖矿一铲子下去可就是2000块。”罗伟说,“但我觉得挣钱只是伴随结果,而不是我创业的目的。”
  
  的确,从创业之初,罗伟就从来没有设定具体的目标。“挣100万,还是500万,这都不在我的考虑范围。”罗伟说,“我只知道这件事肯定能做成。”
  
  虽然自己用着破了洞的毛巾,时常“闹小脾气”的山寨手机,但每次给村民发工资时,看着他们的笑脸,罗伟都会发自内心地开心。“想当年,当白领一年挣几十万也不觉得怎样,现在发给他们几千块钱都特别有成就感。”
  
  虽说身份变成了“农民”,但罗伟坚持读书的习惯从未改变。不管走到哪儿,他都会随身带上一本书。“有一次坐大巴睡不着,就掏出新概念第三册来背。我就坐在司机旁边的位置上,夜色里奔驰的大巴上所有人都在昏睡,只有司机很同情的看着我背英语。”回忆当时的情景,罗伟不由地哈哈笑起来,“其实不管做什么工作,你学习过的东西都不会白费。”
  
  柏家坪村地大人稀,交通不便,很难留住年轻人。但罗伟总会想方设法,帮助更多青年共同为家乡的建设出把力。当地有位青年养蜂能手,罗伟将他的蜜蜂带进蓝莓果园,生产果园蜂蜜。“他在果园养蜂能够得到优质蜂蜜,也帮助我们进行花粉授粉,一举两得。”
  
  当罗伟的名气越来越大,他接到的邀请也越来越多。外出参加青年创业交流活动时,他发现很多年轻人有创业的热情,却不知如何着手。“他们比我年轻时还要傻乎乎的,啥也不会,特别可怜。”罗伟笑道,“我创业时至少已经工作了几年,有些资源、经验和人脉的积累,可他们什么都没有。”
  
  罗伟想把这些“傻乎乎”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一起做事。于是,他在湖北省内长江沿线的五个城市发起成立了青年果园联盟,发展观光产业。
  
  在罗伟看来,要想创业,必须有足够强大的心灵。“如果很容易就悲观、低落,这样的"玻璃心"还是找个温暖的地方呆着吧。”他笑道。
  
  罗伟建议想在农村创业的青年人,要从市场出发,不能盲目跟风。“市场需要什么服务,什么产品,就去对应这种需求。比如生态食品,生态旅游,特种养殖都是很有潜力的产业。”
  
  罗伟希望,自己能帮助更多人点燃梦想,一起建设家乡。“希望家乡能通过我们的行动,变得更好。希望能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走的更远,看的更远,一起来改变身边的世界。”
  
  作者:黄丹羽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