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海涛:想办西瓜连锁店
茫茫瓜海中
独爱“超甜冰糖瓜”
去年9月,到处辗转掘金的龚海涛找到了住家越来越多的海虹景小区附近,这里正好有一家碟店低价转让,他就以1.8万元的价格盘下门面,卖起了水果。
起初,生意也没有特别红火。但一次偶然的卖梨经历,却让龚海涛发现了“症结”所在。一连好几天,他店里5元/斤的香梨卖了个“精光”,而普通的1元多/斤的鸭梨反而卖不动。“我这才发现,附近居民消费水平高,并不是水果便宜就一定好卖。”自此,龚海涛就常常进些高价的“洋”水果回来,销售情况还不错。
今年2月的一天,在华南果批里进瓜时,龚海涛结识了一对来探西瓜市场的浙江杨姓兄弟,品尝了他们刚在武汉种出的“超甜冰糖瓜”。凭着多年卖水果的经验,他知道这种甜瓜一定好卖。“不能再让他往行里送,行毒行毒,如果大家都卖这种瓜,我就没有优势了。”龚海涛心里暗想。
“这样,你们以后再不用起早贪黑的进市场,我包下你们所有的瓜。”“你能要得了那多?”“放心唦,我既然说了,就全部都承包了。”仗义的龚海涛拍起胸脯。
为了垄断货源,第二天一大早,龚海涛就拉上两位要好的朋友,一块到了杨家兄弟的瓜地里。这时,龚海涛无意瞥到了杨家兄弟记账本上记的肥料价格,“贵得吓人”。他忍不住好奇,“你种这瓜划不来啊,这高的成本。”杨家兄弟一笑,“我的瓜要是不甜,你会要?”
杨家兄弟告诉龚海涛,这种超甜冰糖瓜的瓜期短,产量又不高。“西瓜这个东西,就像养伢一样的。施的肥好又贵,瓜就好吃。守着不甜的瓜,再低的成本也没用。”
自此,龚海涛和朋友从兄弟俩这固定拿货,每去一趟就进回所有的120盒瓜。自从进回了这瓜,隔壁2家水果店天天都眼巴巴地盯着龚海涛的店里纳闷。别人家一天难得卖几个瓜,可龚家的店到下午5点后,买瓜的人还要排队。
龚海涛告诉记者,这个瓜也带动了其他水果的销售,前几天刚进回的0.7元/斤便宜花皮瓜,进回600斤就卖掉了400斤。“现在,只要市场里有新品种出来了,我就赶紧进货,抢先机卖新品,才能占到市场。”
火眼金睛挑瓜传出好口碑
龚海涛的生意好,瓜好是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特别会挑瓜,根据顾客的要求,个个挑得准。
一次,海虹景小区一位的孕妇来龚海涛店里买瓜。她自己左拍拍、又拍拍,犹豫半天也不知道挑个什么瓜好。看到她为难的样子,性格豪爽的龚海涛忍不住开了口,“我帮你选吧,你喜欢吃脆瓜还是沙瓤瓜?”孕妈妈看着龚海涛,不相信地说,“我要吃脆瓜,你要挑的不好,就是开了,我也要找你退瓜。”
龚海涛站起身拿起角落的一个瓜,用四个手指对着瓜“啪啪啪”拍了几下,自言自语地嘟囔着,“这是个沙瓤的。”接着,他又拿起孕妈妈看中的一个瓜皮发亮的大瓜,再次拍了拍,“不行,这个还有点沙。别急,一定帮你挑个特脆的。”他开始挨个的在每个瓜上拍起来,直到听到“砰砰砰”的几声响,龚海涛才满意地笑着,对孕妇说,“你要担心,就在这里开瓜,现场验证,要是沙的你就不要。”
说完,他拿出刀,只听“咔”的一声,刚切一刀,瓜就自动裂开了,里面露出了鲜红的瓜瓤。龚海涛用刀挑出一小块,给孕妇品尝。“咦,真的很脆,很甜呢。师傅,刚才不好意思啊,你真是个内行。”
看着对方行动不方便,龚海涛羞涩地用手挠了挠头,说道:“好事做到底,我看你也不方便拿,我帮你送上门吧。”孕妇为了感谢他,本来只买一个瓜的,改为一下买了4个。
计划办西瓜连锁店
没过两天,孕妇又来到店里,还带来自己的一圈朋友买瓜。此后,只要碰见行动不方便的,龚海涛都会主动提出帮忙送上门。有些小区内的熟客,甚至会给龚海涛打电话要他送瓜上门。“没事,反正我有劲,帮人帮己,也吃不了什么亏。”龚海涛说,这一来,不少人反倒和他成了朋友,有时瓜卖完了,还有要求预订第二天的西瓜的。
大家还把他的瓜甜的事不断向外宣扬。一天中午,他正在店里睡午觉,一个骑摩托的年轻人来买瓜。怕对方不好拿,龚海涛顺口就说,“你住哪,我给你送去吧。”年轻人惊讶地说,“我住在汉口火车站啊,太远了,还是不用了。”这下轮到龚海涛奇怪了,“你住那么远,怎么到我店里买瓜?”年轻人不好意思地一笑,“我听朋友说你的瓜超甜。”
现在正是西瓜的旺季,每天龚海涛进1300斤西瓜,都能卖完。眼看生意越来越红火,龚海涛又打起了小算盘:他嫌店面太小,明年想开个连锁分店,顺便把店里的水果秤换成条码秤,再买一台可平视的透明冰柜,把台湾水果、洋水果全放进去。这样,既可以满足普通消费者,还可以吸引一些高端客户来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