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一名受灾果农的财务状况分析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54票  浏览14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2月29日 11:32

 南方农村报新闻时间:2008年02月28日
  
 
  □本报记者赵威
  
  一场罕见的冰灾,打碎了清新县禾云镇果农老汪一家整年的投资计划。
  
  2008年元旦过后,看着果园内20亩丰收在即的沙糖桔,汪氏夫妇开始盘算一年的收成:预计摘果10万斤,收入20万元,除去人工、农药、化肥、果园基础建设投入等各项支出,净利润可达10万元,这将是汪家辛苦劳作一整年的全部收入。
  
  临近春节,夫妇二人已经开始筹划着新一年的家庭投资计划:买一台二手面包车2万元,一年的养车费用1-2万元;全年肥料农药预计投入6-7万元;在果园内建一个10-20头生猪的猪舍,预计前期投入2万元;全年家庭生活支出2.5-3万元。
  
  如此盘算下来,家里的存折上还能增加几万元的存款。
  
  美好的投资理财愿望,被农历腊月二十三开始的一场雪灾,刮得粉碎。汪家果园内的10万斤沙糖桔只卖出去2万斤,实际收入不足2万元,还清去年赊欠经销商的化肥农药款后,几乎颗粒无收,老汪的一整套新年投资计划全部落空。
  
  从2001年开始,这片占地60亩的沙糖桔果场就成了汪家五口人唯一的收入来源。家中两个小孩一个读初中、一个读小学,两夫妇和一位年逾60岁的老人几乎承担了果园内的所有人工。
  
  2004年果树开始挂果后,汪家果园的投资开始有回报,但每年的收入基本上全部投资到果园的发展扩建上,至今已经陆续投入20余万元。以2007年为例,年初果园收入13万元,全年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投入5万元,场内基础建设、维修费用等2万元,前期投资猪栏2-3万元,剩余全部用于家庭的基本生活支出。
  
  春耕已经开始,同广东柑桔产区众多受灾果农一样,汪氏夫妇当前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资金严重紧张,且找不到合理的融资渠道。
  
  老汪估算这一年果园的投入大概要10万元,今年肥料、农药价格上涨,使得果园生产资料的投入增长30%;猪舍投入使用后,沼气池发酵的有机肥可以降低果园的1/3左右的肥料投入,但猪栏建设、猪苗、饲料等前期成本还要投入2-3万元。
  
  雪灾过后,汪家的财务状况一度紧张,但并没有出现明显赤字。虽然存折上没有足够的再投资资金,但账户上也没有银行和个人欠款。2006年,老汪为家庭成员购买了2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和重大疾病保险。汪家唯一一项果园外投资是前年在镇上购买了一块面积为130平方的住宅用地,本打算今年盖两层楼房出租,但目前这一计划也已经搁浅。
  
  2月25日,老汪用从亲戚那里借来的2万元,购买了今年第一批肥料和农药。目前,汪家解决资金困难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亲戚朋友借款,“连高利贷都很难借到”。
  
  案例分析
  
  在当前南粤农村灾后复产中,清新果农老汪一家遭遇的资金困难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幸运的是,汪家过去几年的果园投资计划相对合理,并没有因为行情看好,而盲目扩大投资,家庭财务没有欠款,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灾后复产的资金压力,也为通过亲戚朋友借款打好了基础。与之相比,灾区无力偿还原有生产投资债务的受灾农民数量占很大比例,甚至出现因欠几十万巨额债务自杀身亡的极端个案。
  
  笔者在采访中,重新认识了农民出于本能的自救力量。以老汪为代表的受灾农民对于灾后的农业生产仍抱有足够的信心,同时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也为新一年的生产提供了保障。为降低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老汪选择了投资建猪栏和沼气池,养猪的目的在于获得有机肥,从长远看这是一项非常科学的投资项目。另外,老汪全家购买医疗保险和意外保险的投资,也显示出农民未雨绸缪的理财意识。
  
  汪家的投资计划值得商榷的是去年没有落实出租房建设的投资计划,如果2007年初能够从果园收入中抽出一部分资金建好一部分出租房,就可以形成家庭收入的另外一个稳定来源。
  
  针对该案例中反映出的农村金融体系中的问题,本报特邀请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农村金融研究团队”的专家,诊病开方抓药。
  
  程昆(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副院长、教授):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手中的剩余资金往往与家庭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利用市场的能力严重不足。这与农村金融组织机构的缺失密切相关,尤其缺乏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能够发挥合作互助作用的新型金融机构。如果村镇银行等互助类金融机构相对完善,案例中的果农可以通过投入一部分资金,成为村镇银行的股东,遭遇资金紧张时,就可以通过村镇银行的互助贷款解决一部分资金问题。
  
  潘朝顺(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在面对大面积的农业灾害时,国家正规农村金融机构和民间互助金融应该共同发挥作用。从民间互助融资的角度,国家对民间非正规的农村金融体系应该给与更加宽容的政策,允许多元化的形式存在。在现有的农村金融体系中,案例中的受灾果农可以考虑通过农信社的五户联保贷款的方式,解决一部分资金困难。
  
  刘仁和(华南农业大学经管学院金融系副教授):
  
  目前农村金融市场提供给农民的金融产品太少了。国外的农产品市场很多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期权、期货交易市场,有效地转移农产品生产中的灾害风险,我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落后,主要是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缺失,从事农产品生产、流通、加工的风险都很大,在没有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风险支撑的情况下,更多的压力最终转移给农民。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