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人命如桔,雪灾致果农接二连三自杀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彭进 高强
热度122票  浏览636次 【共1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3月01日 20:41

  冰冻雪灾,沙糖桔滞销,佛冈果农李老汉大年廿八在果园喝农药自尽
  
  “桔子的命就是农民的命啊!”他试探着问:“你知道吧?龙山那边,有一个老人喝药死啦?”
  
  正月的佛冈龙山镇,四处弥漫着古怪的桔香。田间,桥头,公路旁,被丢弃的沙糖桔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在微风里慢慢发酵。下岳村村民李小易(化名)从街头匆匆而过,他闻见那股略带酒酸的腐烂果味,眉头锁得更紧,步伐一下子加快。
  
  不远处,有几个人对着他指点:“就是他老爸,因为沙糖桔,喝了农药……”
  
  那几个人,李小易似乎认识,又似乎不认识。
  
  

  佛冈龙山镇的道路边,被扔掉的沙塘桔堆积如山,散发出怪味
  
  桔亡人亡
  
  十几天来,李小易渐渐习惯了这种境况。自从去年腊月29日父亲不幸去世以后,他的家庭已经成为远近百里乃至数百里舆论的中心,佛冈、清新、英德三个相邻县(市)的果农们都在传说:某某处某某家因为沙糖桔吵架,老头一气之下自杀了。
  
  有人说,是儿子卖了桔子不给父亲酒钱,父亲负气所致;
  
  有人说,是父亲起初舍不得卖桔,后来遭遇冰冻天灾,卖不掉了,亏损巨大,家人天天责怪,便负气走的;
  
  有人说,是父亲喝醉了酒,遇上家人责怪,一时冲动造成的……
  
  这些说法,李小易都略有耳闻,其中最令他难受的,是把他形容为不孝之子,气死了63岁的父亲。李小易不敢去理会别人的谈论,他说,自己知道事情是怎么样就行了,母亲讲得对,人已故去,活人还得过活。没了父亲,果园从此就只能靠自己。
  
  和众多佛冈人一样,持续红火的沙糖桔行情给了李小易无限的刺激乃至信心。多年来,他一直和老婆在顺德打工。4年前,他开始用打工挣的钱投入种植沙糖桔,1000多棵,近20亩地。他把果园交给父亲全权管理,自己两公婆继续外出务工,“挣点周转资金”。
  
  沙糖桔第4年开始挂果。4年里,父亲李老汉付出了许多汗水,而李小易已陆陆续续投入了将近8万块钱。2007年底,希望开始露出曙光,他们的果园有600多棵树挂果,粗略估计大概可产3万多斤。如按照往年2元/斤的价格,价值6万多元,利润不可谓不丰厚。收果的贩子陆续进入龙山镇,不过,如同周边的众多果农一样,李老汉根据往年的经验判断,春节前几天价格会更高,因此按兵不动,期望卖个好价钱然后过年。
  
  只是,李老汉万万没有想到,他苦苦期盼的胜利果实,会被一场几十年不遇的雨雪横扫,而他自己,连辞旧迎新的春节也过不了。
  
  为桔争吵
  
  1月24日,京珠北高速冰冻封路;1月28日,龙山镇下起雪水。随后的日子,低温雨雪笼罩。龙山镇乃至整个佛冈、清新、英德等地的果贩都少得可怜。高速路堵了,沙糖桔运不到北方去,果贩们不愿做生意。待价而沽的果农们个个只能傻眼。
  
  恐慌如同传染病,迅速席卷了所有靠种果维持生活的乡村。佛冈龙山镇、佛冈龙南镇、清新升平镇、清新飞来峡镇、英德黎溪镇……这些相邻的沙糖桔种植区陷入前所未有的焦躁。许多果农直接把桔子拉到四会、东莞去卖,运气好的以一块多甚至几毛钱每斤的价格销掉,运气不好的,找不到愿意收购的贩子,只得又拉回家。
  
  而大多数人只能在雨雪冰冻的威胁中观望,等待。
  
  李小易回到了老家,他和父亲整日为受冻的桔子发愁。要知道,沙糖桔经不起雨雪的折腾,冻坏了,它就会掉下地,会变质,从黄澄澄的金子蜕变成无用的垃圾。也不知道是谁开的头,家里渐渐开始为怎不早些卖果而争论,如果早些卖,即使1.5元/斤,也不至于陷入如今的困境。如同当地所有家庭一样,关于沙糖桔的争论时起时落,父亲、母亲、儿子都参与其中……
  
  2月4日(腊月廿八),龙山镇仍飘着雨。不过,李家当天抓紧机会卖了12000斤果,价钱是1.3元/斤。相对来讲,这个价钱很低,因为就在不久前,价格还是1.8元/斤呢。更何况,地里尚有20000来斤果子,眼睁睁卖不出去将要打水漂,一家人的情绪都提不起来。
  
  大清早,李老汉便出门,和朋友喝闷酒去了。中午,李老汉又在某处和朋友喝酒。这一整天,李老汉没有在家吃饭。
  
  下午三四点钟,李老汉才回家。不知怎么回事,一家人又为卖果的事情争吵起来了。在李老汉看来,果子卖不出去,似乎众人都来追究自己的责任,他很是恼火,他质问:“难道每斤四五毛的时候也要卖吗?”
  
  对于这天的争论,李小易后来一直悔恨不已。他想不起自己和母亲说了什么严重的话,让犟脾气的父亲竟解不开心里的结。他只记得,争吵中,父亲说了一句:“我死也要死在果园里。”然而,当时谁也没有十分在意,以为不过是一句气话。
  
  傍晚6点,有人来报信,说李老汗居然在果园喝农药了!所有人大惊失色……
  
  当晚,李小易把父亲送去抢救,从镇里、佛冈县一直到清远市,辗转几家医院……在医院里,老人曾经醒过来,可语音已经不清晰,李小易隐约听见父亲说了一句:“这次花了多少钱?”
  
  2月5日,李老汉辞世。医生说,老人喝了酒加速了农药的吸收……2月6日,正是除夕,李家在悲恸中把老人火化。
  
  这个年,李家很是冷清。
  
  风雪传言
  
  李家的不幸消息顺着公路到处传播,从佛冈的龙南镇到清新的飞来峡镇,到英德的黎溪镇,绝大多数果农们都听说了这件事。
  
  传闻各种各样。最有杀伤力的传言是这样的:李老汉给儿子看管果园,可儿子只给他200元钱过年,那天卖了果,他想要1000元,儿子不给,便吵了起来……
  
  李小易说,他不想为传言生气。只是他很少到处溜达了,而且按照风俗,他也不能到别人家去做客。去年,由于20000多斤沙糖桔被迫扔掉,他还欠了经销商10000多元肥料、农药款。父亲走后,他再也无法出去打工。他想着今年好好干,把父亲管理多年的果园管好,把天灾造成的惨痛损失弥补过来,去告慰亡父。
  
  他说生活还得继续。
  
  据闻,李小易的悲伤经历并非绝无仅有。在佛冈、清新、英德一带,还流传着另外几个同样是因为天灾而造成的悲剧故事。情节大致相似,冰雪灾害未来之前,果农们都按照以前的习惯,未开始卖果,可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让人措手不及,许多人家亏损乃至破产,严重者甚至损失上百万。剧烈的变化令许多家庭夫妻间、父子间互相埋怨、争吵,时间一长,彼此动了真火,有人想不开,干脆拿一根绳子或者一瓶农药寻了短见。
  
  在清远,随便从路边拉了个果农打听,他会告诉记者,“听说自杀事件有3起,其中有的救活了。”当然,他绝不会告诉你就在本村,具体发生在哪一家更不清楚,他只会说,在某某镇,“听人家说而已。”
  
  不过,传言较一致的,是有三户人出事。传言地址最集中的,除龙山镇下岳村(已证实),另有两个地方:清新县升平镇竹园村,传一对夫妇因沙糖桔卖不出双双上吊,丈夫被救活,而妻子不幸辞世;清新县飞来峡镇社岗村,传一妇女因沙糖桔破产上吊幸好被救回。
  
  人们在讲起这些模模糊糊的事故时,总是本能的叹气:惨!天灾人祸。
  
  和升平镇竹园村的干部一样,飞来峡镇社岗村委会干部陆生矢口否认该村发生了悲剧,不过,他坦陈近来村里因为沙糖桔吵架的现象十分普遍。据了解,现在许多村民的主要工作,就是花钱请人摘果,然后迅速拉到某个地方扔掉;有部分亏损严重请不起工人的农民,干脆不再理睬果树,让果子直接烂在果园里,虽然这严重影响下一季收成。
  
  据了解,去年,清新、佛冈、英德交界一带的多个镇,沙糖桔仅卖出一成,绝大多数农民亏损严重。如飞来峡镇,根据当地镇政府的统计,截至2月5日,该镇7.5万亩沙糖桔,有6.9万亩受灾。当地的天堂山农场,是周围数百里沙糖桔的发源地,今年也基本未卖果,可能有上千万斤果被当作垃圾扔掉。
  
  “今年的冻害,至少让我们这里的经济倒退3年。”陆生苦笑:“我们农民贷款十分艰难,许多人资金链断裂,开始贷高利贷。今年肥料农药又概不赊帐,复产好艰难,有些人一下子接受不了。发生意外,也是难免的。”
  
  “桔子的命就是农民的命啊!”他试探着问:“你知道吧?龙山那边,有一个老人喝药死啦?”(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主人公为化名)
  

    人命如桔”引发的多重反思

  南方农村报南越君
  
  发生在佛冈龙山镇的桔农自杀事件,正是典型的“天灾人祸”,天灾是五十年一遇的冰雪灾,人祸则是个人心理素质薄弱,面对自然灾害,在错综复杂人情世故的心结,李小易的老父亲,这样一位老桔农不堪重负,除夕当天,走向生命的尽头,连辞旧迎新的春节也过不。这是个极端个案,也是令人伤悲的事情。
  
  然而唏嘘之余,正如李小易所说,生活还得继续。而我只能说,时下正是灾后复产的关键时期,如何重树农民的信心,如何在今后避免类似现象的发生,应当是政府和农民们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
  
  其实,李小易的悲伤经历在农村地区,时有耳闻。比如近些年来发生的菜贱伤农,或更多的是面对突如其来的天灾,不少农民缺乏必要的心理预期和规避风险的意识,而地方政府又往往没有及时介入,加强引导,在“三农”问题上缺失应急机制和处理预案。
  
  正如“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认为,中国“三农”问题处于一种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双重困境之中。我们的农业根本还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还没有独立自主地进入市场。八亿农民生产农产品,往往不知道市场在哪里,不知道农资供应的渠道在哪里,这在一个市场经济社会中是不可想象的。农业整体利益的瓦解和农民的被支配,使农村社会无法与现代市场接轨,使“三农”问题成为一个典型的市场边缘化问题。
  
  桔亡人亡事件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原本沙糖桔丰收,正是桔农增收的大好机会。但因为农民对天气因素的影响预估不足,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引导,采取预防措施,比如劝导农民及时摘果等等。而在沙糖桔的滞销上,也缺乏足够的准备和产业支持,最终只能看着沙塘桔烂在地里,也无法将抢摘下的水果做成罐头或干货形式的果品等以减少损失?
  
  我们知道,粤西地区,尤其是广宁、四会、佛冈、清新、德庆、郁南、云安等地以盛产沙糖桔著名,当地农民主要以种桔为生,许多农户根本没有种其他农作物。但是,一旦沙糖桔的产购销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大面积伤及农民的积极性,更会给地方农业经济带来高风险和致命打击。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失灵显然难辞其咎。这种把地区农业和桔农的命运都牵制于沙糖桔身上的,正是所谓的“人命如桔”。而“人命如桔”,不仅是农民兴衰成败的真实写照,而且也是“三农”政策最值得反思的现实问题。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反思这场几十年一遇的灾害,我们会发现,农业规避风险的意识仍然相当薄弱。农业本来就是高风险的行业,每年都有不同的灾害可能袭来,如果仅仅靠个人单薄的力量,必定难以防范和应对。为什么不可以鼓励更多的保险公司,适时增加农业类的保险品种?而如果农民能积极参与投保,或许就可以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起到分散风险、转移风险和损失补偿的作用。
  
  现在,悲剧已经发生,逝者已去,生者犹在。那么,在此期间,农民朋友和政府官员们都要有所反思。不仅要积极抗灾复产,继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要在今后调整种植结构,合理转移和规避风险,增强市场信心和经营意识。但愿人们能汲取经验教训,类似桔亡人亡的事件,不要再发生。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