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登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讲台的农民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者:网络转载
热度71票  浏览5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月22日 20:52
作者:江耘舟   01-22 09:44:56  
  今年元旦,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杨家店村果农李作正的家中喜气洋洋,他高兴地说起起了自己到北京参加“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会,并与周小川、龙永图等经济界的风云人物同台演讲的新鲜儿事,听得乡亲们直竖大拇指。
  李作正今年57岁,是金州区一个普通果农,学历仅为初中一年级。1982年,他开始从事果树种植。最早他种的是桃树,当时金州区产的桃子只有几角钱一斤,可是旅顺口区产的油桃却能卖到两块多钱一斤。当时,他就觉得纳闷儿,这两个地方自然条件差不多,桃子的价格咋差别这么大呢?后来,他才得知旅顺产的桃子是经过嫁接的优良品种。从此,他就成了村里的“怪人”,全村人都在种植果树,可他却拿着从苹果树上砍下来的枝条跑到旅顺请教“嫁接技术”。别人冬天都在家里“猫冬”,可他却揣着小本子东家串西家走,问人家收成咋样,还让人“谈谈感想”。后来,全村的人都说李作正是一个“爱看书”、“爱琢磨事”的“不安分人”。
  为了掌握果树的嫁接技术,他着了魔似的整天泡在旅顺的一个果农家里。当时交通不方便,他就抱着被褥住在看果园的小屋里,看人家是怎么操作嫁接的过程,回家后他再照葫芦画瓢。1993年,他开始在自家果园研究嫁接。2003年,他将自己摸索出的“香花槐快速成树的嫁接方法”申报国家专利,2006年获得了国家工商总局批复。国家专利网对他的发明评价是:“技术成熟,可操作性强,在长江以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除此之外,李作正还是第一个将景观植物石竹引入国内的人。目前,这种植物已大范围用于城市绿化。
  除了钻研果树嫁接技术外,李作正还有一个爱好就是搞“社会调研”。现在养老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他觉得农村养老还是个研究空白点。于是,他就和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取得了联系,在研究院相关专家的帮助下,在当地收集整理了大量数据和资料,于2006年写了一份12000字的材料,寄送到中央党校三农研究中心,很快得到了回复。去年12月16日到18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商务部共同主办的“第九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在北京召开。李作正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收到了这次会议的请柬。在这批“特邀嘉宾”中,有谢旭人、周小川、杨伟民、龙永图等经济界风云人物。在论坛上,他与周小川、龙永图等名人一样获得了演讲机会。在演讲当中,除了阐述自己对农村养老问题的一些看法外,他的果树嫁接专利也引起了不少与会者的兴趣,有10多家企业或个人与他联系,希望能够合作开发这项专利。在参加会议期间,他还和与会代表们一起受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蒋正华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10多年来,李作正研究的“果树快速嫁接方法”获得了国家专利,他被誉为“农民学者”。但李作正并没有满足,他说:“现在我的第一个工作是研究果树嫁接,第二个工作是继续搞调研。在60岁之前,我要实现两个目标:一是申请自己的第二项国家专利;二是写出一份有参考价值的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