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加入水果邦 | 找回密码
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看农民, 他的眼里总是满含深情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新华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60票  浏览6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4年5月29日 07:12


  
  他不拿农民一只果子
  
  “你见过六七十岁了还和庄稼人一起干活的干部吗?你见过天天从城里赶到乡下帮别人挣钱的人吗?你见过每天喜滋滋吃着粗茶淡饭,穿得比农民还农民,只想帮别人,自己什么都不图的人吗?”说起赵亚夫,白兔镇龙山湖村生态果园的农民赵爱珍感慨不已。
  
  果园的果子虽已旺销多年,赵亚夫却从没带回去一个。
  
  果农们经常劝他带些回去,“没有你就没有这果园,没有这果园哪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然而每次都被他婉拒,“果子是你们的血汗,我不能拿。”即使是不能装箱的次品,他也坚决不带。
  
  2003年,在赵亚夫的指导下,黄梅镇农民王巧娣种起桃子。桃树苗种下一个月,有一片始终没发芽。赵亚夫闻讯赶来,跪在地上,扒出底部的泥土,仔细检查原因。此情此景,王巧娣至今难忘:“赵主任风里来雨里去,帮着我们赚钱,却从不要我们一分钱,他就是我们句容的孔繁森!”
  
  2008年,赵亚夫被授予“江苏省科技兴农模范”称号,开表彰会时,他竟没一件像样西装,只得向同去的人借。奖给他的30万元奖金,回去后被他捐出来发展戴庄农业。
  
  “赵老这么多年发展250多万亩高效农业,给农民直接带来经济收益200多亿元,如果他靠技术、项目和管理入股,早就可以凭分红成为千万富翁。”镇江农科所党委书记潘跃平说,很多老板想请赵亚夫当顾问,都被他拒绝了。赵老的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一段时间没工作,想请父亲帮忙开公司,赵亚夫也坚决不同意。
  
  帮农民圆“乡土中国梦”
  
  2011年,当了一年多大学生村官的姚伟超考上公务员。“得知这一消息,赵主任和我掏心窝子谈了三个小时,希望我能留在戴庄帮助他,帮助农民。”感受到赵老对人才的重视,姚伟超下定决心留下来。
  
  赵亚夫没出过“大部头”著作,为农民编写的通俗科普读物却超过百万字。他先后24次去日本取经,把近百项农业科研成果教给农民,还多次自费带农民到日本学习先进技术。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每个月都要去一次绵竹,在当地建立起高效农业示范园。
  
  40岁学日语,50岁学市场营销,60岁学计算机,70岁学有机蔬菜种植……生命有限,大爱无限,怀着对土地和农民深沉的爱,年逾古稀的赵亚夫,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不知疲倦地奔忙着。
  
  “想过什么时候歇一歇吗?”有人心疼地问。“有这么多农民需要我,我怎么歇得下来?”老人的心愿是:尽己所能,帮助农民圆“乡土中国梦”。
  
  本报记者吴琼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用户登录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