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产区动态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本地产西瓜之困 烟台西瓜,为何只有一个月商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水母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85票  浏览24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6月11日 13:34
  烟台西瓜,为何只抓住一个月的商机
  
  眼下有的瓜贩一天能卖出上千斤西瓜,全是潍坊货;批发商一天能就能批发出十几万斤西瓜,也不是本地瓜;批发市场一天成交几十万斤西瓜,更不见本地瓜的踪影。
  
  本地西瓜口感好,但不争的事实却是仅有一个月的销售期。
  
  YMG记者王鸿云通讯员孙晓杰报道
  
  眼下正值西瓜热卖。
  
  王殿学的货车上还有几百斤的存货,他准备卖完了这车西瓜以后,再去趟潍坊,抓紧再进几次货,趁着天热好好卖卖。35岁的王殿学在红利市场已经卖了几年西瓜。他说,每年3月潍坊的西瓜就上市了。
  
  去一趟潍坊得一天一夜的时间。王殿学一般是晚上12点走,第二天晚上12点回来。他说,为了赚钱他不怕苦,“可问题是我赚不了多少钱。”他算了一笔账:每次去外地拉西瓜,来回一趟货车的油钱和过路费就接近500元,一个月去六次,就是3000元钱;再加上摊位费、吃住,一个月到头确实赚不了多少钱。他苦笑着说:“成了给潍坊的瓜农白打工了。”
  
  烟台当地的西瓜哪去了?
  
  3月份西瓜就开始热卖

  
  卖了三年的西瓜,王殿学的生意经简单明了:
  
  每年从3月份开始,他就和其他的瓜贩一样开始从潍坊进西瓜。等到5月下旬的时候,烟台本地的西瓜上市,也会卖些本地西瓜。但是由于本地瓜的产量少,最多也就能卖一个月的时间。7月份,东北的地雷瓜就打进烟台市场了,能一直卖到九十月份。
  
  卖西瓜的商贩,有像王殿学那样,自己去外地拉一车西瓜在农贸市场上零售的;也有谭津博这样的西瓜批发大户。
  
  谭津博今年37岁,来自威海乳山,在烟台贩西瓜有长达9年的历史。用他的话说,一年四季,都在外面贩西瓜,最远的时候能跑到越南往回拉西瓜。从三站市场的水果批发市场,转战到烟台市果品批发市场,谭津博一年四季里,卖的大多数西瓜还是外地西瓜。可是,这也是让谭津博遗憾的。
  
  批发市场难见本地瓜
  
  批发市场的情形又如何?

  
  来自红利市场的信息显示,每天都有七八辆货车在市场里销售西瓜,一天下来,每辆货车都能售出千余斤的西瓜。据了解,这些地雷瓜大部分是从潍坊运过来的外地瓜,很少有本地瓜。
  
  位于幸福的烟台市果品批发市场,是我市规模最大的一个专业水果批发市场,在烟台五区之内的水果批发份额占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烟台市区内的水果摊贩基本都是在这里批发西瓜。
  
  在市场上,停着一辆又一辆装满西瓜的大货车,货车周围是交易的货主和瓜贩,大家热烈地讨价还价,市场里一派热闹景象。批发市场的副经理宫照堂说,目前正是批发市场西瓜交易火爆的时候。每天凌晨三四点钟,瓜贩们就来这里批发西瓜,一直持续到中午11点多,一天下来市场能批出20多万斤的西瓜。当然,这些瓜都是从外地运来的,本地的几乎没有。
  
  宫照堂说,烟台的西瓜市场最近几年的趋势都是外地瓜唱主角。根据时间段的不同,基本是潍坊、本地、东北西瓜三分天下,但是本地瓜的销量远远没有外地的西瓜多,往往只能持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紧接着就又是外地瓜上市了。
  
  来自烟台市果品批发市场的统计数据显示,到了七八月份天气最热的时候,一天能进十五六辆拉西瓜的大货车,成交量能达到100万斤以上。再加上一些小商贩自己去外地运进西瓜,烟台市场每天消费西瓜的量相当可观。
  
  今年的春天较往年冷,延迟了西瓜上市的时间。将近半年的时间里,本地市场上出售的西瓜一直都是外地瓜唱主角,这令许多商贩都十分懊丧。采访中,谭津博有些失望地说:“多半年的商机啊,就这么白白错过了!”
  
  本地瓜为啥没抓住商机
  
  如此巨大的商机,为啥不见烟台本地瓜来争抢?

  
  在市场,不少市民在买西瓜的时候都会习惯地问上一句:这是本地的西瓜吗?看来,不少消费者还是认本地货的。因此也有不少商贩为了迎合消费者,能卖个好价钱,都会说自己的西瓜是本地瓜。王殿学和他的同伴们也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每到这时候,他都感觉特别扭:“明明是外地的西瓜,却要说成是本地的,不舒服。”
  
  与外地瓜相比,本地瓜有自己的优势。烟台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科科长孙振军说,本地的西瓜皮薄,含糖量高。而且从地里采摘以后,一直到上市的时间间隔短,西瓜新鲜。“老百姓都爱吃个新鲜的西瓜,经过长途运输的西瓜肯定没有从地头直接上市的优势。”
  
  这种优势,使得本地瓜在市场上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情况。王殿学说,到了本地瓜上市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量能比以往多出几成。“本地、外地的西瓜一起上市的时候,本地的西瓜肯定会稍贵一些,但还是不够卖的。市民们还是偏重于买口感较好的本地西瓜。”而对于瓜商们来说,拉进本地瓜,也可以节省相当可观的运费。
  
  既然本地瓜这么好卖,为啥市场上难见本地瓜?来自烟台农技推广中心蔬菜科的数据也许能解释这个问题:今年,全市的西瓜种植面积为11.67万亩,与去年种植面积相当。按照一亩地均产1万斤西瓜计算,一年下来,烟台本地瓜的总产量也就是在10亿斤左右。其中,集中上市的本地瓜向市场供应只能维持一个月的时间,其它时间都是分散上市,形不成规模优势,很难满足批发市场集中批发的需要。
  
  宫照堂说,烟台市场上西瓜旺销时间至少能持续6个月左右,烟台瓜只能集中上市销售一个月,而市场的需求量又很大,因此,在绝大多数旺销时间消费者在市场看不到本地瓜也就不足为奇了。
  
  本地瓜少,一个重要原因是瓜田越来越少了。近几年来,烟台用来种植西瓜的农田急剧减少。对此,王殿学有着直观感受。他说,以前牟平、蓬莱、招远、福山等地都种西瓜,现在不少地方的瓜田都没了踪影。孙振军也持同样看法。他说,芝罘区小沙埠、黄务一带原本都有瓜田,而现在却无人种植了。
  
  瓜少,也与种植方式有关。孙振军说,外地的西瓜可以用大棚进行温室反季种植,但烟台本地的瓜农却很少有进行反季种植的。至于原因,谭津博这样分析:气温不合适,用大棚种西瓜的温度低,瓜农不敢轻易试水;大棚种植西瓜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不少瓜农不愿意承担风险,就舍弃了大棚种植。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