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叔美:小葡萄做出大文章
全州县科协 唐春 刘卿 邓有富
在湘桂走廊,八桂大地,一位极普通的农家妇女李叔美她勇当科普先锋,成为致富能手的先进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如今她凭过硬的科学种植技术共种植美国提子葡萄20多亩,葡萄年收入达20多万元,不仅她个人靠科技种植发了家,而且她乐于在科普园地辛勤耕耘,带领广大群众科学种植美国提子葡萄,闯出了一条科学致富的好路子。现在她拥有美国提子葡萄协会17个,入户会员达2218户,种植葡萄达2100多亩,2004年,协会创造的产值突破900万元。以“协会+基地+会员”的科学经营模式辐射周边乡镇及外县,其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为此她荣获广西第五届“十大女杰”殊荣,并当选为广西第十届人大代表。
“不经一番寒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几年如一日,李叔美正是怀着对农村科普事业的热爱,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敢想敢干,敢为人先的气魄,在科技致富的征途中,历尽艰辛、艰苦创业,谱写了一曲曲科普兴村、协会富民的动人乐章。
探索致富路
今年42岁的李叔美是全州县才湾镇白石村人,原来作为普通农家妇女的她,靠种几亩薄田和经营一家生资小店维持生活,由于她善动脑筋,乐于助人,1999年被群众推选为白石村妇代会主任,当她因工作走村串户,看到村里群众广种薄收,致富无门,劳累一年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时,她便暗暗发誓,要带领群众树立科学的种养观,凭科技种养来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实现科技富民、科技兴村的目的。于是她引导群众在科普百花园中勇于探索科技致富的新路子。李叔美所在的才湾镇是全州县最大的柑桔产区,原来李叔美本人就种了柑桔20亩,由于管理粗放、科技含量少,柑桔产品的销路差,经济效益极低,当时刚担任村妇代会主任的李叔美,为了想办法帮助群众寻找柑桔销路,她只身到南宁、沈阳、长沙等地寻找柑桔销售市场。一天,她在长沙市的水果批发市场看到一种像葡萄却比葡萄大的水果销路很好,供不应求,经打听其批发价每公斤达30元,这种水果就叫“美国提子”葡萄是市场上供不应求的名、特、优水果。亲眼所见,耳濡目染,使正在因为柑桔滞销而瞑思苦想另寻种植好路子的李叔美一时茅塞顿开,深受启发,她苦苦探索的一条带领群众科技种养致富的路子终于在她心里豁然开朗。回到全州,李叔美来不及回家,便带着满怀希望买下的半斤“美国提子”葡萄到县科技部门向技术人员请教,农业技术人员告诉她,全州的气候、土壤条件应该适合种植这种水果,但目前全县尚未有人试种,如果试种成功其经济效益十分可观。有科技撑腰,李叔美要种植“美国提子”葡萄的想法十分坚定:“只要气候、土壤条件适合,我就要在全州做‘美国提子’种植第一人!”
潜心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这一理论李叔美尽管没有深刻的研究,但柑桔滞销,种养单一、管理粗放的深刻教训,使她深深地懂得,没有科学技术就干不成大事,没有过硬的科技种养技术,找准的致富路子也走不通。于是她丢下家里农活,潜心学习“美国提子”科技种植技术。2000年春,李叔美到桂林市供销社高科技示范园,虚心向技术员学习请教“美国提子”栽培管理技术,认真查阅有关资料,做学习笔记,在那里一住就是四个多月,直到园里的提子成熟上市了,她才带着一大捆技术资料回到村里。此后,李叔美,先后多次到桂林农校、区农科院、浙江省金华市葡萄研究所,县科协、农业局等单位向科技人员求教,积累了一整套有关“美国提子”种植、管理、销售的科技知识。为了学技术,李叔美花费了一万多元,有人问,你花了那么多钱去学那些还没试种成功的技术,是不是太冒险了,李叔美就和他们说,技术就是生产力,掌握了科学种养技术,就提高了种养的生产力,有科学知识撑腰就不是冒险!
科技结硕果
学成技术归来,李叔美首先将学到的科学种植“美国提子”的技术向广大群众宣传,她像个不知疲倦的喇叭筒,不管走到哪,就宣传到哪,使广大群众对种植“美国提子”铁了心,吃了定心丸。2000年底,李叔美真刀实枪地干了起来,她首先率先在白石村租下8亩多水田,请来20多个劳动力拉槽整地,在她的带动下,当时全村就有100多群众报名要求种植“美国提子”,但李叔美考虑到“美国提子”刚刚引种,技术要求高、资金投入大,风险大,不能盲目干,于是在她的提议下,经县科协指导,她选择了部分经济条件好,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和热爱科学种养技术的群众,组成了全县第一个“民办、民营、民受益”的葡萄种植协会,当年全村就有77户入会,种植“美国提子”98亩。
为了把“美国提子”试种成功,走好科技种养致富路子第一步,李叔美不仅精心管护自己种下的8亩“美国提子”,而且对群众种植户进行逐户指导,手把手地为他们传授技术,还利用晚上组织他们进行培训学习,甚至还垫资一万多元为群众买苗木、农药、化肥,赠送技术资料,由于她为群众指导技术耐心、及时、周到,遇到疑难问题随叫随到,被群众称为“科技‘110’”。功夫不负有心人,科学种植结硕果。李叔美带领群众种下的98亩“美国提子”于2002年全部挂果喜获丰收,亩产在1000公斤以上,其产品刚上市就被广东、湖南的老板以每公斤9元的价格抢购一空。
李叔美种植“美国提子”成功了,她勇当科技先锋,成为致富能手的事迹连同她组建的“葡萄协会”都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称赞。中央党校“三农”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张虎森教授率中央新闻调查研究考察团在调研考察了李叔美的协会后,称赞李叔美办了件了不起的大事。并指出,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是个新尝试,为今后全国农村经济发展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发展农技协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2001年3月18日李叔美在才湾镇白石村成立第一个农技协——葡萄协会以来,她时刻关注着农技协的发展,为了把“协会+基地+会员”的经营理念,经营模式深入人心,产生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她又倾心于发展农技协,壮大农技协,她不仅多次到县科协了解、咨询建立农技协的有关知识,而且经常邀请县科协的领导到天福葡萄协会畅谈发展农技协的理想,2002年7月,李叔美在参加广西农业厅在北海举办的农业产业化培训学习后,大胆地提出了要把全镇乃至全县美国提子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形成规模效益和支柱产业的设想,于是她按照“协会+基地+会员”的经营模式,先后于本镇的秦家塘村、绍水、咸水、凤凰、龙水、永岁等乡镇,以及毗邻桂林市的灵川县,先后组成了新的“葡萄协会”,共发展会员2218户,种植面积达到2100多亩,种植品种达20个,其“才湾镇天福葡萄协会”总会不仅制订了章程和各项管理制度,还配备了电脑、传真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选举产生了理事会和监事会,李叔美被推选为理事会会长。值得一提的是,李叔美在发展农技协的过程中,坚持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在县科协的指导下,她在农技协中开展“党会联创”活动,即尽可能地吸收党员进入农技协,并在农技协中成立党小组,切实改变了农技协中无党组织的状况,先后在9个葡萄协会中成立了党小组,党小组的建立,使农技协有了主心骨,从而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与强劲的活力。
今年,为使协会葡萄畅销,提高葡萄产品档次和知名度,天福葡萄协会总会已将葡萄协会的产品注册为“晶美”牌商标,并设计了包装。总会下设的16个分会种植的1657亩提子葡萄有970亩挂果丰产,平均亩产达1250公斤,每公斤销售价在8—9元,亩收入在1万元以上。以“协会+基地+会员”为模式的葡萄经营体制,在科技富民,科技兴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呈现出显著效益。
如今,以天福葡萄协会为龙头的葡萄种植业,已在当地农村经济格局中初步显示出无可比拟的优势。在“民营、民管、民受益”的农技协中得到实惠,发家致富的农技协成员对李叔美创建葡萄协会,带领群众奔小康的事迹交口称赞,他们自发组织,敲锣打鼓,沿途一路燃放鞭炮为李叔美送来了写着“真诚奉献创协会,携手前进结硕果”14个金光闪闪大字的锦旗。
党和政府对李叔美的不平凡业绩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01年她被评为全国、区、市、县“双学双比”女能手;区、市、县“三八红旗手”;2002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科技种养能手 ”称号;2002年11月,当选为广西区壮族自治区第十届人大代表;2003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 优秀人才称号,记二等功;同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种养能手;2004年被评为桂林市劳动模范;2005年获广西第五届“十大女杰”和全国农村科普工作先进个人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