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10万斤芦柑 一个没卖出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台海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7票  浏览190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12月28日 14:28

  果农老吴在集美区坂头水库上游山上种了50多亩芦柑,今年冬季挂果10万斤,老吴却愁上眉头。往年果贩抢着报价,芦柑早就卖完了;可今年眼看到年底,却一个芦柑都没有卖出去。昨天,记者到老吴的果园里,听到最多的是他对销路的揪心。

  硕果累累愁煞果农

  老吴的果园,位于后溪街道办新村。该村村民多为坂头水库的移民,所以这个比较偏远的村子却叫“新村”。村子里很多村民都像老吴一样,在山上经营果园营生。

  走进老吴的芦柑果园,2000多株芦柑硕果累累,金灿灿、沉甸甸的果子压弯树枝,让人赏心悦目。老吴指着一株挂满芦柑的树说,这棵可以产两三百斤,整个果园产10万多斤。20年前,他承包了这个果园种植芦柑,这一带自然环境好,泉水充足,施用鸡粪等农家肥,加上精心管护,结出纯天然、无污染的好芦柑。品尝一下,清甜可口,水分充足。

  这几年,是果园挂果盛期,老吴赚了些辛苦钱。因为芦柑的品质好,往年还不到成熟,就有很多果贩给老吴打电话抢着要买芦柑。他按每斤一块钱的价格,将整个果园的芦柑批发给一个果贩摘走,自己还省下雇工摘芦柑的工钱。

  然而,今年芦柑销路形势大变。“往年跟我买芦柑的贩子今年都不敢来,说手上的柑橘都不好卖。”老吴无奈地说:“如果是一两万斤,可能还有贩子敢买,但是10万斤谁都不敢要。”芦柑已经成熟,老吴担心遇到下雨下霜,芦柑会脱落烂掉。

  这个果园老吴每年投入四五万元,往年可以赚几万元;但今年,他担心血本无归,还担心影响到明年的投入。据了解,当地很多芦柑果园是砍掉龙眼树改种的。

  四大原因导致滞销

  老吴把今年芦柑滞销的问题归结于几个月前的“蛆柑风波”。“大家都说桔子长虫子了,都不敢吃,也影响到芦柑的消费了。”

  就老吴遭遇的芦柑销路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埔水果批发市场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市场信息的张先生。他认为,“蛆柑风波”是一个起因,主要还有3个原因:金融危机影响,消费能力下降;柑橘类水果产量增加;而芦柑销售情况较差的直接原因则是受到脐橙的挤压。

  张先生说,就中埔水果批发市场来说,目前是脐橙大上市的时候,今年脐橙大丰收,但出口减少,国内市场供应过剩,价格比往年下降30%-40%,打蜡的脐橙每公斤批发价2元-3元,而普通的每公斤1.2元-2元,比芦柑便宜。芦柑较晚登场,被已经积压的脐橙等柑橘类果品又顺时挤压了市场。

  张先生认为,要解决芦柑果农的问题,关键还是要政府出面,出台相关措施保护果农利益。他也建议,果农们可以先把芦柑摘下来,储存一段时间再卖。“芦柑只要套保鲜袋,放在仓库无需冷藏就能保存半年左右。”张先生说,等脐橙退市了,芦柑的销售情况会好转。

  农业局:将为果农牵线找销路

  老吴和张先生都想到了找政府帮忙解决销路问题。老吴说,他邻居的果园还得到政府的项目扶持,有好几十万元。现在,比扶持更关键的,就是像他这样遇到的销路问题。老吴说,每斤收购价能有七八毛钱就好了。

  记者就此联系了集美区农业局,分管副局长林生产表示,可以帮助老吴联系厦门市的一些涉农龙头企业,比如夏商集团等,让企业以保护价收购芦柑。他说,集美区种植芦柑的果农不多,最近的芦柑销售问题他们也注意到了,农业局可以提供信息牵线搭桥。

  老吴告诉记者,他从来没有试过将芦柑包装储存延后上市,如果实在不行他会考虑试试。但他觉得,采摘、包装、储存、运输、分销,这一系列环节对他来说成本恐怕负担不起。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