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果业新闻 >> 人物访谈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袁洪林:把“石骨子”枇杷卖欢了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第一食品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55票  浏览184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9年3月09日 14:20
  从农历正月中旬开始,就能吃上脆甜的枇杷,这让不少人难以相信。然而,笔者3月7日走进地处偏远山区的眉山市东坡区万胜镇天池村生态枇杷园,就惊奇发现了这种早熟的枇杷。
  
  在一株株套着纸袋的树上,只要撕开纸袋一看,都是透红颗大、脆甜可口的枇杷。该园主人袁洪林边让笔者品尝,边欣喜地说:“我这100亩全是优质早熟枇杷,今年可产8万斤,预计到4月底,其它大路货枇杷上市时,我的枇杷就卖完了。”
  
  袁洪林所在的天池生态枇杷园,原是一片荒芜的石骨子山。2002年初,潜心水果种植的袁洪林通过实地勘察,认定这是一块适合种植枇杷的好地方。于是,他便在此流转土地100余亩,将坚硬的石骨子开挖到1.5尺左右的深度,经过逐年艰苦开发整理,如今已全部种上从福建引进并经过嫁接改良的优质早熟枇杷6800多株,并在工商部门注册了“石骨子”生态枇杷商标。袁洪林告诉笔者,之所以能种出早熟生态枇杷,与同行常规枇杷比较至少有四个优势特点:一是成熟期提早。一般在农历正月15左右开始上市,而此时攀枝花市的枇杷销售已逐渐“下批”,即使主产地成都龙泉、仁寿文宫的枇杷也还未成熟,而4月底,待早熟枇杷已全部销完的时候,龙泉、文宫的枇杷才陆续开始上市,但此时已迟我半个多月了,所以我的枇杷是捷足先登市场,销售价相应也较高。二是地理环境独特。袁洪林的枇杷园地处石骨子山,其土壤富含的钙、镁、钾等元素很高,是枇杷生长所必需的养份,而且浇灌用水也全部来自就地打出的80—90米的3口深井,水质勘称一流,一点污染也没有,加之果园海拨高,光照充足,所以产出的枇杷既很原生态,品质也很好。三是肥料施用很讲究。袁洪林按照每亩枇杷施用家畜肥6—8吨的标准,在他的果园附近创办起年出栏达到1200多头规模的养猪场,将肥料全部用于施用果树,不足部分还以价值1200—1500元(包括运费在内)的价格,从路程较远的山外购运回鸡粪或鸭粪,进行弥补施用。这样,果树一律施用家畜肥,一点化肥也不用。由此每亩枇杷树肥料投入的成本比施用化肥高出了500至700元,但产出的枇杷含糖量达到17%,比常规枇杷含糖量11%高出6%,不仅吃起脆甜,而且化渣,外观好看。四是抓好疏果关键。袁洪林说,枇杷着果率过高,难免果子大小不均,果形偏小,品质不高,标准果较少。因此,待枇杷长到一定时候,就必须进行疏果,将树上果子至少疏掉3/4。这样,虽然每亩产果仅有1000斤左右,比不疏果至少减少产量600至800斤,但产出的果子大小均匀,规格一致,非常标准,品质也高,在果园出售每斤达到了15—20元,比常规枇杷高出了3—5元,每亩枇杷收入达到了7000元,比常规枇杷高出3000元,而且远销在北京广东、绵阳、广元等地供不应求,即便是主产地成都龙泉、仁寿文宫的客商近日也电话前来咨询,要求每天供货3000斤。袁洪林说,我去年总产早熟枇杷4.5万斤,实现收入30万元以上,除净投入成本,实际获利达16万多元。今年可产8万斤,预计收入60万元。目前,各地客商和消费者正纷至踏来,树上摘下多少,当场就销售多少。
  
  (陶广汉)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