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少华:做种植软籽石榴第一人
中国石榴频道8月7日消息 据宁国新闻网报道:走进汪溪街道的汪溪村,满目新开耕的荒山映入人们的眼帘,在这片新开耕的山地旁边是一栋栋的鸡场鸡舍,人们在惊叹这里的变化时,更会啧啧赞赏这里的主人——被乡亲称作“村里土专家”的郑少华、黄水香夫妇。
养鸡发家挖掘第一桶金
郑少华是汪溪人,这位80年代的高中毕业生当初仅几分之差失去了上大学深造的机会。回乡务农后,郑少华曾经失落过,望着父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他发誓一定要改变这种生活方式,用知识丰富自己的人生。
90年代郑少华结婚了,有着同样理想的妻子黄水香十分支持丈夫,俩口子总是在寻找新的致富项目。与此同时郑少华还报名参加了安徽农业大学的函授班,学习专业农业知识,添了两个女儿后,他们更是把精力放在了培育孩子身上,在丰富自己的同时,他们想着要把下一代培育成有知识的人。
2001年,郑少华看到了养殖业在宁国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位置,当时宁国的禽业还在起步阶段,郑少华敏感的意识到了这个行业的作用,于是在沙埠承包了一个鸡场。养鸡看似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不容易,郑少华养鸡比别人多了一个心眼——那就是多用些科学知识。他买来了科技养鸡的书籍,在饲料、温度、日照上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饲养方法。三年时间,他的鸡场由小到大,最大扩建到了4281平方,到了2005年他的鸡场为他创造了30多万元的财富。
“小富既安”,在郑少华看来无疑是目光短浅的。这时候,郑少华已经在安徽农业大学函授学习结业,聪明好学的他引起了教授的注意,老师们都愿意帮助这个勤奋的年轻人,于是鼓励郑少华一定要走科技致富的道路。
做种植软籽石榴第一人
郑少华养鸡成功后,开始了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重新定位,他考察了许多项目,有的项目是大家一起上,没有多少经济价值;有的项目科技含量不大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在他彷徨时,他的安徽农业大学的老师为他介绍了一个崭新的农业种植项目——软籽石榴种植。
郑少华在老师的陪同下来到了全国石榴之乡安徽怀远县考察。考察让他大开眼界。郑少华一行受到了怀远县科技局的热情接待,在那里他详细了解和学习了软籽石榴的种植方法。为了打好有准备之仗,郑少华还多次和妻子赴怀远将家乡汪溪的土壤及气候情况与当地的情况作比较,掌握第一手资料。2007年,在怀远县石榴研究所的指导下,郑少华的126亩已开耕的荒山全部种上了软籽石榴幼苗,成了宣城地区种植软籽石榴第一人。
以科技引领创业项目
郑少华是个不甘寂寞的人,爱琢磨是这个农民的最大特点。种下软籽石榴后,他又远赴南京,向农业专家请教科技养殖知识。在专家的指导下,郑少华决定在软籽石榴的种植地旁边建立养鸡场,用循环经济生态农业的方式,实现鸡粪——沼气——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同时还可将鸡放养在软籽石榴树林里产生有机肥,再用鸡粪产生的沼液灭树虫等,这些做法得到了专家的肯定,市科技局还派专人前去指导。目前,郑少华的百亩软籽石榴长势良好,三年后这种高档的水果将成为山城人们的最爱。
现在,在汪溪村,郑少华的行动带动了一批乡亲加入到了种植和养殖的创业中来,被大伙称为“村里的土专家”的他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学习的脚步,他在科技致富的道路上继续攀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