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油桃疯卖的背后竟然是这样?
电商解决农产品滞销成为可能
1.疑问:陕西果农把油桃倒掉,为什么我们这边的油桃还不便宜?
“陕西果农把油桃倒掉,为什么我们这边的油桃还不便宜?”每次农产品滞销都能引发这样的疑问。从一些媒体报道来看,今年陕西多地油桃的收购价同比下降了三成多,即便如此还是造成了严重滞销。
对于这场滞销,杨建斌认为主要是今年雨季太长,导致油桃上市时间推后,刚好和其他瓜果上市“撞车”,许多收购商干脆放弃了收购。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今年济南的西瓜也遭遇到严重滞销。有意思的是,当地有年轻人同样通过朋友圈,帮助瓜农卖出了6万斤西瓜。
2.解决问题:电商成功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在这次活动中,杭州赞先科技创始人敬亭一共发了7条朋友圈。如果放在以前,早就被人吐槽。但这次非但没人吐槽,还有很多人积极点赞和转发,敬亭将其归功于共鸣感,“首先大伙都知道滞销这事是真的,其次他们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所有行为出于利他心理。”
这也是令白鸦骄傲的地方,“在没有依靠流量入口,没有花广告费,没有幕后推手的情况下,就这样卖出去了。”他觉得,这场活动再次让许多人看到信任和互联网的力量,而这股力量能为农业做很多事。
“我们觉得这事能成为电商渠道快速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案例。”牧小木表示,当初齐峰之所以选择电商销售,就是因为意识到没有渠道农产品的销售会受制于人。
而如今,农产品电商的生态已经逐步完善,很多像齐峰果业这样的商家有能力借助在供应链上的积累帮助农民解决网上销售的难题。再通过像有赞、天猫这样的平台,聚集足够多消费者,短期内实现供需平衡。
传统农业正在邂逅“互联网+”
1.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的碰撞
事实上,拯救油桃行动只是这些年传统农业与互联网碰撞的缩影。从褚橙、柳桃的热销,到现在愈演愈烈的生鲜电商,营销是互联网对传统农业最直接的改变。
顺丰优选曾经做过测算,目前全国农产品的交易额有几万亿,真正通过电商平台流通的不到1%。电商有能力通过产地直购的形式,在降低售价的同时为消费者提供新鲜和健康的生鲜。
2.传统农业的“互联网+”之路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小团队正在通过互联网完成对农业更进一步的改变。诞生于互联网的茶叶品牌“乡土乡亲”把农民称为“农作艺术家”,他们在全国寻找适合有机种植的茶园,与茶农合作搭建整套有机种植体系和标准。
在他们的帮助下,一批默默无闻、世代为农的茶叶种植人有幸成为自己产品的代言人,并把茶叶卖到全国各地。
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蜂蜜品牌“等蜂来”身上。他们通过朋友圈和微博为一批在传统电商渠道卖不出好价钱的优质蜂蜜找到了“识货”的客户群,并帮助蜂农打造自己的品牌形象,引导他们把更多注意力放到蜂蜜的品质上。
3.传统农业“互联网+”的成果
上个月,上市公司新希望与农产品商务平台“一亩田”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传统农牧产业采购、加工等产业链和互联网O2O模式的深度融合。今年前5个月,一亩田在全国范围内解决或缓解农产品滞销事件50余起。
在即将于7日上线的“吃货节”上,有赞特别设置了农货专区,连同陕西油桃登场的还有等蜂来、三只松鼠这些优质的互联网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