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果品大市”难掩加工弱势
作者:冯金莲
一个小小的梨,从卖鲜品到加工成梨脯,价格提高了4倍;鲜苹果切片烤制成苹果脆片后,在国际市场上论克卖,价格是鲜苹果的3倍……据测算,如果对果品进行深加工,一般可成倍增值,高的甚至可达10倍以上。
河北石家庄市果品产量大、品种丰,果品加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这一颇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在该市却是薄弱环节。
果品加工潜力巨大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果品大市,石家庄市果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果品产量巨大,而且近几年来,果品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到2007年,全市果品生产面积已达300万亩,年产量超过20亿公斤,居全省首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东部沙地梨、太行山木本粮油、环省会杂果三大优势果品经济区域。
喜人的数字背后却暗藏隐忧。近几年,每到果品上市时节,“卖果难”现象就时有发生,增产不增收已成为一些果乡的通病。然而,果品市场的过剩危机,却给果品加工带来了机遇。
以梨果为例,该市梨果种植面积约为70多万亩,年产量近13亿公斤。在梨果主产区赵县,梨果除鲜食外,已开始被加工成罐头,制成果汁、梨脯、梨膏、梨茶、梨酒等各具风味的保健食品,同时,还开发了入药、制炭、制家具等多种用途。
石家庄市果树站站长剧惠存介绍说,该市的果品产量巨大、种类众多,基本涵盖了北方所有的落叶果品种。其中梨、苹果、枣、桃、核桃都非常适宜进行精深加工。同时,还拥有全国储量最大的冷库群,全市2940座冷库年储量达7亿公斤。这些都为果品加工实现常年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加工实现产品增值
虽然石家庄市果品加工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但全市果品的加工现状却和庞大的规模产量极其不成比例。据测算,目前该市每年有1亿公斤的果品用于加工,仅占全市总产量的5%。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多在40%以上,意大利更是高达70%。
在谈到果品加工现状时,剧惠存将之总结为:“加工转化率低、精深加工稀少、品牌效应不强、加工意识薄弱。”他说,目前石家庄市拥有果品加工企业21家,但规模都较小,到目前为止,全市还没有一家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果品业龙头加工企业。
石家庄市大枣产量丰富,可在2003年之前,各大中型超市中根本见不到本地枣的踪影。近年来,随着大枣烘干房的推广普及,行唐、赞皇等地的大枣也开始打上包装摆上了超市的柜台。据了解,目前该市的大枣除了鲜食外,基本只有烘干留红和做蜜枣两种途径。而外地一些大枣产区,大枣产品实现了系列化,开发出了原汁、枣干、枣粉、枣茶等多种产品,在加工转化中实现了产品增值。
剧惠存分析说,石家庄市的果品业目前已开始进入“小马拉大车”的状态,产量多、质量优,但后续加工却相对滞后。这种状态影响了该市由“果品大市”向“果品强市”的转化步伐。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全市只有在精深加工上做足文章,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评价一个项目优劣的指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占地大小,二是环境优劣,三是惠农多少。河北省果品协会秘书长韩福岭指出,果品深加工项目在这三个方面都占有很大优势。各地如果能抓住机遇,适当发展,果品业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体。
一个小小的梨,从卖鲜品到加工成梨脯,价格提高了4倍;鲜苹果切片烤制成苹果脆片后,在国际市场上论克卖,价格是鲜苹果的3倍……据测算,如果对果品进行深加工,一般可成倍增值,高的甚至可达10倍以上。
河北石家庄市果品产量大、品种丰,果品加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这一颇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在该市却是薄弱环节。
果品加工潜力巨大作为河北省乃至全国的果品大市,石家庄市果品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果品产量巨大,而且近几年来,果品质量也有了显著提高。
到2007年,全市果品生产面积已达300万亩,年产量超过20亿公斤,居全省首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东部沙地梨、太行山木本粮油、环省会杂果三大优势果品经济区域。
喜人的数字背后却暗藏隐忧。近几年,每到果品上市时节,“卖果难”现象就时有发生,增产不增收已成为一些果乡的通病。然而,果品市场的过剩危机,却给果品加工带来了机遇。
以梨果为例,该市梨果种植面积约为70多万亩,年产量近13亿公斤。在梨果主产区赵县,梨果除鲜食外,已开始被加工成罐头,制成果汁、梨脯、梨膏、梨茶、梨酒等各具风味的保健食品,同时,还开发了入药、制炭、制家具等多种用途。
石家庄市果树站站长剧惠存介绍说,该市的果品产量巨大、种类众多,基本涵盖了北方所有的落叶果品种。其中梨、苹果、枣、桃、核桃都非常适宜进行精深加工。同时,还拥有全国储量最大的冷库群,全市2940座冷库年储量达7亿公斤。这些都为果品加工实现常年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
通过加工实现产品增值
虽然石家庄市果品加工优势明显、潜力巨大,但全市果品的加工现状却和庞大的规模产量极其不成比例。据测算,目前该市每年有1亿公斤的果品用于加工,仅占全市总产量的5%。而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大多在40%以上,意大利更是高达70%。
在谈到果品加工现状时,剧惠存将之总结为:“加工转化率低、精深加工稀少、品牌效应不强、加工意识薄弱。”他说,目前石家庄市拥有果品加工企业21家,但规模都较小,到目前为止,全市还没有一家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果品业龙头加工企业。
石家庄市大枣产量丰富,可在2003年之前,各大中型超市中根本见不到本地枣的踪影。近年来,随着大枣烘干房的推广普及,行唐、赞皇等地的大枣也开始打上包装摆上了超市的柜台。据了解,目前该市的大枣除了鲜食外,基本只有烘干留红和做蜜枣两种途径。而外地一些大枣产区,大枣产品实现了系列化,开发出了原汁、枣干、枣粉、枣茶等多种产品,在加工转化中实现了产品增值。
剧惠存分析说,石家庄市的果品业目前已开始进入“小马拉大车”的状态,产量多、质量优,但后续加工却相对滞后。这种状态影响了该市由“果品大市”向“果品强市”的转化步伐。在下一步的发展中,全市只有在精深加工上做足文章,才能在今后的竞争中占据主动。
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评价一个项目优劣的指标主要有三个:一是占地大小,二是环境优劣,三是惠农多少。河北省果品协会秘书长韩福岭指出,果品深加工项目在这三个方面都占有很大优势。各地如果能抓住机遇,适当发展,果品业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带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