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除了种柑桔,还能种什么?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南方农村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285票  浏览468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1月15日 12:15
  谈“黄”色变不如谈定谋变,产区果农各有路数
  
  沙糖桔主产区转种品种扫描
  
  黄龙病,这种上世纪60-70年代曾经肆虐柑桔产业的病害,让无数桔农走过了从“浑然不知—知之不详—谈黄色变”的辛酸历程,也让诸如普宁、廉江等柑桔产区遭受了几番重创。
  
  面对被称为柑桔不治之症的黄龙病再度蔓延,许多主产区纷纷走上了或果农自发或政府组织的“救赎”之路。其中,在被扣上黄龙病发源地帽子的普宁,当地自2002年起针对已感染黄龙病的地区,以水旱轮作、套种短年生水稻、花生等作物的方式,待3-5年病源完全清除后再重新种上柑桔。如今,当地蕉柑耕作面积已超过4万亩(详见南方农村报12月20日第8版《普宁蕉柑摆开架势与黄龙病抗争》)。
  
  有地区不舍丢弃柑桔产业,轮作后复种,也有地区开始尝试新的作物,以摆脱黄龙病纠缠。各种改种、轮种从2009年后在部分地区普遍多了起来,青花梨、火龙果、大山楂……一些小品种水果成为果农致富的又一“心头好”。然而,要想从成千上万计的水果中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替代品也并非易事。种植成本、收益以及销路都是需要考量的要素。为此,南方农村报记者调查了解各地具一定规模的转种品种,供广大果农参考。
  
  青花梨
  
  转种地:佛冈
  
  种植适宜性:★★★★
  
  市场前景性:★★★
  
  佛冈县现有柑桔种植面积18万亩,大约有一半种植在低洼地或水田地,黄龙病蔓延严重,水田地超六成的桔树已发生严重黄化,近于绝收弃管;种植在山坡上柑桔树也有近三成发生黄化。
  
  在此背景下,转种成为果农与当地政府挽救柑桔产业的共识。于是,一个不曾为广东人熟悉的品种——青花梨——成为佛冈县接下来拟大力推广替代黄化柑桔树的品种。如今,从福建漳州市引进的第一批台湾青花梨苗已于近日陆续下种,面积达2000亩,主要分布在水头、石角、城迳镇。
  
  佛冈县科农局种植股科长余列牛说,最后敲定引种青花梨经过不少艰辛,两年前就已开始筹备遴选转种品种事宜,其后对比过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种植的三华李、火龙果、松子、芦笋多个品种,最终青花梨的多个特性让农户热情颇高。
  
  据了解,青花梨适应性和抗逆性强,病虫害少、管理粗放,管理成本约为柑桔的三分之一,旱地、山坡地、旧果园及水田均可种植。两年结果,第五年开始丰产,亩产超万斤。无大小年之分,6-7月成熟,比北方梨提前两月上市
  
  “现在有的农户并不是连片种植,而是将部分黄化的桔树**补种青花梨,”余列牛介绍,种植青花梨关键是把握好拉枝整形的时机,套袋较费人工,注意排水,其他方面与柑桔管理差不多。
  
  据悉,全省仅有佛冈、龙门、英德市少量种植青花梨。对于其他地区可能会跟着种植,导致扩种过快,余列牛的回答很谨慎:“全县计划引导农户种植3万亩,以免盲目扩种造成烂市。”
  
  佛冈苗长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炎贤介绍,目前第二批青花梨苗已运抵佛冈苗场,但只有1年树龄较矮小,果农可以4元/株价格去往当地镇政府农办报名购买种植。
  
  火龙果
  
  转种地:阳春
  
  种植适宜性:★★★★
  
  市场前景性:★★★★
  
  在因马水桔而闻名的阳春,如今黄化趋于严重,许多果农将柑桔转种提上了日程。
  
  当地果农回忆,早在2010年就开始有部分农户前往已有大量火龙果种植地——广州番禺引种。一年后,新种植的火龙果全部挂果,销售价格5元/斤的高价立刻点燃了大批果农转种的热情。
  
  据粗略统计,2012年阳春的火龙果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每户种植规模则从几十亩到几百亩规模不等。一亩地可种植火龙果160株,三年成熟期亩产为4000-5000斤。按照2012年火龙果市场收购最高5.8元/斤,最低3.8元/斤计算,每亩市场产值可达2万元。
  
  种植火龙果虽然利润大,但是成本也高,特别是在种植第一年。由于种植火龙果通常采用柱式栽培,因此先要在每亩地里竖立100多条水泥柱,以每条17-18元计算,则至少需要1.7-1.8万元/亩。种植火龙果也被许多果农戏称为“有钱人的生意”。
  
  除开高昂的前期投入,种植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溃疡病这样难以防治的病害。2012年,阳春市种植两年的火龙果局部发生溃疡病,不少农户全年无收,亏损严重。据悉,该病目前尚无特效药,一旦染病只能连根挖起,再进行补种。
  
  尽管火龙果一直是小众化水果,前几年始终在省内销售。但随着北方市场的开发,火龙果已作为高端水果被运往各地,特别是近两年兴起的“红皮红肉”火龙果,比起传统白肉火龙果不仅价格更高,销路也更好。
  
  葡萄
  
  转种地:肇庆
  
  种植适宜性:★★★
  
  市场前景性:★★★★
  
  葡萄,这种看似需要在较低温地区种植,大多生在北方的作物,其实早在1981年已在广东试种成功。由于早期引种试验获得初步成功,且经济效益稳定向好,1984年后全省也曾兴起过一阵种植“葡萄热”。据记载,1987年全省葡萄种植面积约有1.3万亩。
  
  高要金渡镇源葡萄庄园由黄化的柑桔园改造而成,大概40亩。庄园负责人覃志金介绍,种植葡萄收益可观,但前期投入很大,仅仅是水泥柱、塑料棚、喷灌管设施,每亩投入就达到8000元,此外整地起垄也是一大笔费用。
  
  始兴县种植户吴水清拥有十年葡萄栽培经验,他介绍每年6月底是其上市的时节,且近几年价格保持在4-5元/斤。而若以此价算,他估算亩产值为8000元左右,扣除成本利润为3000元/亩。
  
  的确,前期较高的成本投入、复杂的人工管理和不利气候及病害是影响广东引种葡萄的主要制约因素。“广东并不是种植葡萄的最适宜地区。”广东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柑桔室主任马培恰就坦言葡萄的某些虫害与柑桔是共通,病虫害管理难度也较大。在吴水清看来低温是葡萄冬季休眠的必需条件,只有经过充分休眠才能保证果大、产量高,在广东偏北地区气温更适宜引种葡萄。
  
  大山楂果
  
  转种地:德庆
  
  种植适宜性:★★★
  
  市场前景性:★★★
  
  作为全省贡柑与沙糖桔种植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几年德庆也不堪柑桔黄化和种植成本攀升的双重影响,积极寻求柑桔转种品种。
  
  2011年初,德庆县柑桔协会会长何雄球带领一批柑桔种植户在广西阳朔发现了一种售价高达10元/斤、亩产值万元以上的中田大山楂果品种,并在考究充分了解其最适宜在北纬22-29℃的区域内种植,无论平川、大垌还是山区、半山区都可以种植等地理条件、适宜性等因素后于当年引种4000多亩。据了解,中田山楂一般在2月份左右种植,亩种株数30棵左右。在正常管理条件下第二年试花挂果,第三年可投产,种后五年起高产果园亩产量可达8000斤左右。目前广东封开、怀集、郁南等山区县也在少量引种,整个肇庆柑桔区,预计种植面积为1万亩左右。
  
  尽管不少果农对中田山楂引种表现出了极高热情,而许多专家认为引种需谨慎。梧州市农业局总农艺师甘日文表示,目前有个别地方引种遇到了种植3-4年山楂树,结果很少,甚至没有结果的现象。
  
  梧州市政府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展翔则认为,一亩起码得投入5000元,“如果在未了解销路情况下盲目扩种,可能会造成重大损失”。也有人认为鲜食容量有限的山楂果市场“前景黯淡”。
  
  粉蕉
  
  转种地:龙门
  
  种植适宜性:★★★★
  
  市场前景性:★★★
  
  与许多柑桔原产地转种非热带作物不同,以年桔打响名声的龙门从2012年起拉开种植粉蕉的序幕。
  
  “2012年从广州市农科院购买粉蕉苗,提供给农户种植。”龙门县水果办主任黄荣生介绍,种植粉蕉是出于其热带作物,较适宜广东地区温湿度的原因,同时也是部分果农轮作年桔的“最佳选择”。
  
  黄荣生透露仅在2012年,全县粉蕉种植面积就达到了1万亩左右。且通常来说,粉蕉一般亩产3000斤,管理得当可收获5000斤。若按2012年2元/斤收购价算,亩产值为6000-10000元,除2000-3000元种植成本,收益较因黄化品质变差的年桔好许多。
  
  然而,类似柑桔黄龙病,有着蕉癌之称的巴拿马病也将成为龙门转种果农需要面对的最大问题。黄荣生认为,在龙门地区粉蕉种植时间较短,病害比较少,只要避免连作加上选择无毒病苗就不用担心病害会蔓延。许多果农选择粉蕉、柑桔轮作,在柑桔黄化严重时种植效益较高的粉蕉,以获得最大限度收益。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