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山"超级梨"基本摘完 400武汉市民买走4千斤
武汉市民袁女士在梨园内满心欢喜地摘“超级梨”。记者石一摄
本报讯(记者史强实习生屈直展通讯员邱文周)前天,本报关于云雾山景区“超级梨”滞销烂在地里,呼吁市民朋友前去采摘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当日先后有300多位市民涌入梨园,买走近3000斤梨(详见本报27日、28日报道)。昨天,又有400余名市民涌入梨园,共购梨4000余斤,加上当地政府积极应对,目前滞销问题已基本解决,大梨已基本卖完,市民再去梨园购梨须谨慎。
虽然昨天是号召采摘的第二天,但市民的参与热情丝毫不减。因为前往梨园的路并无路牌,不少人到了黄陂后不知道怎么走,遂打来电话问路,云雾山景区邱先生和记者逐一指路。从上午9:00记者一行奔赴梨园采访开始,一直到下午5点,咨询电话一直未停,总数有上百个,记者准备的3块电池都被打光。
沈艳珍家的果园里有一棵梨树,结的果子特别大,在当地有“果王”之称。
杨贵清说,该树是他在多年的培育中逐渐发现的,然后加以重点管理,并摘除多余小梨,保证大梨的营养。一般每棵树上除了大梨外,还有百余个小梨,而这棵树上每年大概只结40个左右的“梨王”,每个都在5斤以上,今年最大的一个达到了5斤6两。
前天,有市民闻讯来到梨园,先下手将这40个“梨王”摘走。杨贵清表示,明年的“梨王”,他不会卖了,摘下来给人参观。
400余市民买走4000余斤
昨天,驾车前来摘梨的市民络绎不绝,村民将市民们分散带到各家的梨园。市民们拿着袋子一头扎进梨园里,到处寻找大梨,忙得不亦乐乎。还有不少市民全家出动,带着孩子边摘梨边照相,玩得很开心,临走都要带上数十斤亲手摘下的梨。
沈阿姨家的梨卖得最好,卖了2000多斤,其他农户销量也不错,总计4000多斤。
孝昌县丰山镇农站村村委会主任杨金安欣慰地告诉记者,经过2天来的市民采摘,再加上政府组织的其他销售渠道,目前该村的梨子积压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
购梨热催生当地政府反思
昨天,一些市民现场向记者反映,从黄陂抵达该村的一段路难走,路上很多坑,容易刮车子;抵达该村后,无处休息吃饭,这也让大家的购买热情受到打击。
杨金安表示,该村往日从未遇到如此大规模的游人,缺乏应对接待经验。
孝昌县丰山镇镇政府宣传委员袁桂波说,两日来的购梨盛况给了他们很大的启发,也打开了他们的思路,他们正在考虑在当地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该镇盛产水果,目前主要以桃、枣等为龙头,产品远销国内,目前梨子的种植面积规模并不大,也无法形成产业。滞销的原因主要在于宣传不够,果农销售手段落后。
经晨报报道后,两天来的购梨大军几乎将滞销的梨一扫而空,这个事实也引起了镇政府的高度重视。袁桂波表示,他们将会把这件事详细上报,并拿出方案,准备在当地依托“超级梨”打造特色农家乐项目,让游客一年四季有花赏、有果摘、有农家饭吃,切实感受自然风景。
编后:“民生帮办”为读者解答问题,解决难题。这次“超级梨”报道就为果农解决了一个大难题。您有什么烦心事,请让我们知道,我们努力帮你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