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昆明东川三千吨梨寻买家 老品种销路差急待改良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中国广播网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116票  浏览6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1年8月29日 11:49
  今年8月,持续的干旱让昆明东川区20000多亩玉米绝收。而在该区北部(也是昆明市最北端)素有水果之乡的拖布卡镇,不但有3000多亩玉米绝收,还有3000多吨荡山梨和鸭梨找不到买主,快烂在果园里了。让深受旱灾之苦的村民雪上加霜,欲哭无泪。
  
  沿东格路与小卡路(新店房村)交叉处顺山而上,公路两旁的合欢郁郁葱葱,像一条绿色的带子把公路缠绕。但两旁的玉米地却让人心酸,一株株玉米垂头丧气,叶子已经枯萎,一片片刺眼的淡黄色。在新店房村子附近,看到记者不停地拍照,拖布卡镇镇长合光文跳下车来,爬到略有绿色的地边,撕开其中的一包玉米棒子说:“看里面虽然有一些籽粒,但都是‘气死’的,饱不起来了。”
  
  在小卡公路的尽头,路边摆着许多核桃石榴和梨等水果,却很少有人问津。摊主张小兰说:“昨天我摆了一天,一公斤梨也没有卖出去,家里大概还有2吨左右,没有销路,上市以来只卖过几百公斤梨。”
  
  同样,在松坪、布卡和小陷塘等村子里,每户果园里的果树都结满了密密麻麻的梨,一片丰收的景象。而在村子的公路边,记者看到村民们在路边都摆着一筐筐又大又好的梨。每过一张车,村民们几乎都不约而同地喊:“买梨吧,便宜卖了。”
  
  镇长合光文说,像这样摆在路边卖梨的,还有坡头、安乐箐和播卡等村,大概有2600多亩,3000吨左右。如果9月中旬再卖不出去,这些价值300万元的荡山梨和鸭梨将一一落到地上,渐渐腐烂在果园里。
  
  布卡村树桔坡三社的村民樊天珍说,她家有6亩左右的荡山梨,去年产量三吨左右,收入5000多元。今年8月持续干旱,3亩多的玉米全被晒弯腰,不行了,收成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但对于水果来说,今年却是个丰收年,产量近10吨,但却卖不出去,今天早上有老板来收,只给五角一公斤,如果这样的话,连采摘的工钱都收不回来,宁愿让它烂在地里更划算。目前,她们家的荡山梨只卖出几百公斤。如果能卖到一元一公斤,虽然产量增加了,但收入比去年还要少1000元左右。最后,她又补充说,目前镇政府正在全镇推广红利改良,在原来的老品种果树上,嫁接出新的红梨。形状好,水分多,一咬水就从口角流下来,价格比荡山梨高出一倍。她家准备把现有的10亩水果用一半来改良成红梨。
  
  据镇委副书记施国文介绍,目前,镇领导和相关部门正在多方为村民联系商家进行购买,并订制了专门的水果箱,以此来促进的销路;同时,镇政府在两年前就从安宁引进红梨品种,对退化的老品种进行改良,以打开新的销路。相对来说,改良后的红利肉嫩、汁多、皮薄,更受市民的喜爱,价格也相对高出一倍,即能为农民打开销路,更能提高他们的收入。目前,全镇嫁接成功180亩红梨已销售一空,价格4元左右。镇政府将从今年开始,逐步把这一技术向全镇推广,促进老品种的改良,让全镇2500亩老品种荡山梨和鸭梨焕发生机。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