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临漳30万个订单“瓶梨”让果农增收200万元
“皇冠梨带瓶卖,一个最少卖六块”
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临漳镇后赵坦寨村东的梨园里,梨果飘香,欢声笑语。一个个生长在晶莹剔透的玻璃瓶内金黄的皇冠梨,被赶来义务帮忙的40多名市、县道德模范、劳动模范、拔尖人才小心翼翼地从枝头摘下来。果农郭金书拿着一个瓶梨欣喜地说:“皇冠梨带瓶卖,一个最少卖六块。今年我家梨园订单生产了6000个瓶梨,我们冒零风险、得高利润。”
该县临漳镇后赵坦寨村果郭金书订单生产的6000个“瓶梨”喜获采摘。
近年来,该县依托中国农大临漳果树试验站,充分利用全国沼气生态示范县的沼气资源,积极推广沼渣沼液育果无公害生产技术,全县林果种植面积达到20余万亩。在推进林果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该县主动让传统梨产业与现代企业联姻,引导果农与企业签订生产加工合同,把无公害皇冠梨“长进”了邯郸市永不分梨酒业独有的“永不分梨”系列酒瓶中。该县县委书记李文海高兴介绍:“订单生产‘瓶梨’为梨果的深加工提供了新途经,延伸了农产品链条,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值,促进了现代企业和农业的有机结合、互惠双赢。”
每年5月初,在皇冠梨树刚刚挂果之时,梨农将梨果装入套袋的瓶内,让其在瓶内生长,既保湿,又遮阳,受光均匀,品样好。到了8月份,连梨带瓶一起摘下。每个“瓶梨”按质量高低以6-10元的价格收购,使一个售价4-5角钱的普通梨身价增长十多倍;种不成的按1元收购空瓶。企业与果农签订生产合同,从“梨瓶”的投放到收获,投入和风险由企业负担,果农冒零风险就能获得高利润,确保了果农种成了赚大钱,种不成不赔钱,从而有效增强了果农种植“瓶梨”的积极性。为助推特色文化强县建设,该县以颇具特色的“瓶梨”生产为依托,于今年5-9月隆重举办历时5个月的“中国·临漳·永不分梨文化节”。日前,40多名道德模范、拔尖人才代表到梨园义务采摘“瓶梨”。来自天津的客商朱劲挺、郑瑾夫妇采摘亲手挂的“双胞胎”瓶梨高兴不已:“我们期待这只蕴含美好意义的‘瓶梨’能灌装成为永不分梨酒,要永久珍藏,祝愿家庭永不分离。”
据了解,今年,该县种植“瓶梨”30万个,为果农带来收益200多万元。该县砖寨营乡李全庄村果农袁天义边装箱边笑着说:“这一箱24个瓶梨能卖近200块钱,顶得上400多个梨了!今年我挂了12000个瓶梨,成功率80%左右,明年邻居也说要多挂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