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农批市场水果“猫腻”多
新春佳节,不少市民选择去农批市场购买水果,图的是农批的水果新鲜和便宜。不过,近日深圳有不少市民反映在福田农批市场购买水果,出现缺斤少两、以次充好、混淆产地的情况。记者走访调查发现,这样的情况的确并不鲜见。
“猫腻”之1
“8两秤”不少见标重不明
“前几天,去福田农批买了一箱10公斤的苹果,回家发现不到8公斤,实在太黑了!”日前,市民刘小姐向本报投诉,经常在福田农批买水果,平时很少复秤,这次一称居然少了2公斤多。
1月30日,记者来到福田农批水果交易区,在顺泰水果批发行和佳宇果品批发各购买了一箱水晶富士苹果和橙子。苹果一箱80元,用店内的电子秤称重显示有11公斤,店员称去掉皮(纸箱)净重有10公斤;一箱橙子70元,称重为11.22公斤。该老板说,除开纸箱净重10公斤肯定不止,因为箱子没有1公斤重。记者回去后用秤一称,发现所谓净重有够10公斤的苹果和橙子毛重分别只有7.9公斤和9.3公斤,除去纸箱(按0.5公计算)实际净重为7.4公斤和8.8公斤。
根据《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称重误差超过下述范围就是缺斤短两:粮食、蔬菜、水果类的食品,每公斤价格在6元内的,称重在4公斤以上至25公斤的,允许100克的误差;每公斤价格在6元至30元内的,称重在2.5公斤以上至10公斤的,允许10克的误差。记者算了一下,买的苹果和橙子分别差2.6公斤和1.2公斤,大大超过10克的误差,缺斤短两严重,差价为20.8元和8.4元。
记者发现,苹果、橙子等一些水果的包装箱上都没有标明净重或毛重,取而代之的是标明“个”数,比如一箱苹果32个、一箱橙子30个,商贩也喜欢按整箱来卖,消费者没要求就不会主动过秤,如此一来,就更容易“短秤”了。
“8两秤”在农批市场绝不是一家两家,多位受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买了10公斤山竹,回家发现包括箱子才8公斤;称了6公斤的南果梨,回家发现才4.5公斤……不少市民因此直言不敢再去买了,除非自己带上秤。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交易区东侧一角的消费者权益服务分站门口的两台秤是好的,门口和交易区中心的两台秤都有问题,一台公秤无货时称重显示为0.25公斤,另一台则干脆显示屏都不亮。
“猫腻”之2
包装精美以次充好
新鲜、个儿大、品相好的水果自然招人喜欢,水果中果粒较小、有磕碰、压伤,品相不好甚至坏掉的,一些不法商贩通过精美包装一起打包卖——将个儿大、品相好的水果放在外面,里面则是小的、不好的,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记者买回的一箱橙子共30个,分为三层,摆放得错落有致、非常精美,最上面一层个头大、颜色好,看着就新鲜,个个贴有标签;第二层个头稍微小一点,颜色和上层的差不多,也贴有标签;但记者察看最下面的橙子时,发现橙子个头明显小了一圈,颜色有点发暗,有的还带“伤痕”,明显没有上面的新鲜,而且都没有贴标签。
另一箱苹果也是大致如此。包装非常精美,32个苹果分上下两层,每个用白色泡沫网兜包裹,两层之间也有泡沫垫,但除去网兜后,发现上层的苹果比下层的稍大一些,品相更好一些,下层的两三个苹果有几处“伤痕”和溃烂。在没有一个个除开包装检查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发现。
还有市民反映,买整箱的水果,经常是第一层是好的,下面一层不仅个头小,有的还是烂的,还在烂的水果上贴个标签,以此遮盖。
除了品相不好,有的甚至“李鬼冒充李逵”,用国产水果冒充进口的。“前不久,我去福田农批买了箱‘金奇异果’,很大的那种,见价格便宜,也没仔细看,刚开始还以为捡了便宜,结果回家一看,怎么有毛的,而且还不圆,原来是国产猕猴桃假冒‘Zespri’的金奇异果。盒子和标签很像,如果不仔细看就会蒙混过去了。”市民周小姐说。
“猫腻”之3
产地混淆高标高卖
市场上水果的种类日益丰富,对于进口水果,不少市民喜爱购买,但知之甚少,特别是进口水果的产地被一些商贩故意混淆,在以平价著称的农批市场高标高卖。
1月30日,记者在福田农批市场水果交易区佳宇果品批发询价时,该店老板告诉记者,车厘子有很多种,她店里的车厘子是“正宗美国的”、“特别新鲜”,5公斤盒装的卖350元。而记者1月29日在农批市场了解到,5公斤装的智利车厘子一般卖260元左右。
当记者走进顺泰水果批发行时,一店员小伙子迎上来招呼,记者问:“车厘子有美国的吗?”“都是智利的,说美国的是假的、人家骗你的,中秋节的时候才有美国的。”小伙一边说一边将记者引进店内,随即忙着招呼别的顾客。另一店员靠近继续招呼记者,当记者问有没美国的车厘子时,该店员却表示“有”,随后从冷藏库里拿出大小盒装的“美国车厘子”,介绍说店里的车厘子都是美国进口的,又甜又脆,并极力推荐记者买5公斤大盒350元的,“因为比较划算”……同一家店两个店员自相矛盾的说法让人哭笑不得。记者注意到,所谓“美国车厘子”的包装盒上印有蓝白红三色的智利国旗,并注明产地“Chile”(智利)。记者在深发水果批发行,也遇到老板指着同样盒装的车厘子说“是美国产的”。
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超市里一盒5公斤装车厘子标价大概是320元,标签上注明产地——智利。一位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车厘子卖得非常火,前两天刚卖断货,采购赶紧进货补上。过年前后,超市进的两批车厘子都是智利的,深圳市面上看不到美国的。
“美国车厘子一般七八月份在国内上市,过了十月基本上就没了,相比同类产品,美国的果粒大、颜色深、更脆更甜,而且价格在25-40元/公斤,比智利车厘子贵一倍。现在市面上的车厘子其实都是智利的,根本没有美国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原装盒上会标明产地,水果贴的标签上也有,消费者可以仔细辨别。(闻坤/文程海昆)
“猫腻”之1
“8两秤”不少见标重不明
“前几天,去福田农批买了一箱10公斤的苹果,回家发现不到8公斤,实在太黑了!”日前,市民刘小姐向本报投诉,经常在福田农批买水果,平时很少复秤,这次一称居然少了2公斤多。
1月30日,记者来到福田农批水果交易区,在顺泰水果批发行和佳宇果品批发各购买了一箱水晶富士苹果和橙子。苹果一箱80元,用店内的电子秤称重显示有11公斤,店员称去掉皮(纸箱)净重有10公斤;一箱橙子70元,称重为11.22公斤。该老板说,除开纸箱净重10公斤肯定不止,因为箱子没有1公斤重。记者回去后用秤一称,发现所谓净重有够10公斤的苹果和橙子毛重分别只有7.9公斤和9.3公斤,除去纸箱(按0.5公计算)实际净重为7.4公斤和8.8公斤。
根据《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称重误差超过下述范围就是缺斤短两:粮食、蔬菜、水果类的食品,每公斤价格在6元内的,称重在4公斤以上至25公斤的,允许100克的误差;每公斤价格在6元至30元内的,称重在2.5公斤以上至10公斤的,允许10克的误差。记者算了一下,买的苹果和橙子分别差2.6公斤和1.2公斤,大大超过10克的误差,缺斤短两严重,差价为20.8元和8.4元。
记者发现,苹果、橙子等一些水果的包装箱上都没有标明净重或毛重,取而代之的是标明“个”数,比如一箱苹果32个、一箱橙子30个,商贩也喜欢按整箱来卖,消费者没要求就不会主动过秤,如此一来,就更容易“短秤”了。
“8两秤”在农批市场绝不是一家两家,多位受访者表示曾经遇到过:买了10公斤山竹,回家发现包括箱子才8公斤;称了6公斤的南果梨,回家发现才4.5公斤……不少市民因此直言不敢再去买了,除非自己带上秤。
记者走访发现,除了交易区东侧一角的消费者权益服务分站门口的两台秤是好的,门口和交易区中心的两台秤都有问题,一台公秤无货时称重显示为0.25公斤,另一台则干脆显示屏都不亮。
“猫腻”之2
包装精美以次充好
新鲜、个儿大、品相好的水果自然招人喜欢,水果中果粒较小、有磕碰、压伤,品相不好甚至坏掉的,一些不法商贩通过精美包装一起打包卖——将个儿大、品相好的水果放在外面,里面则是小的、不好的,以次充好,欺骗消费者。
记者买回的一箱橙子共30个,分为三层,摆放得错落有致、非常精美,最上面一层个头大、颜色好,看着就新鲜,个个贴有标签;第二层个头稍微小一点,颜色和上层的差不多,也贴有标签;但记者察看最下面的橙子时,发现橙子个头明显小了一圈,颜色有点发暗,有的还带“伤痕”,明显没有上面的新鲜,而且都没有贴标签。
另一箱苹果也是大致如此。包装非常精美,32个苹果分上下两层,每个用白色泡沫网兜包裹,两层之间也有泡沫垫,但除去网兜后,发现上层的苹果比下层的稍大一些,品相更好一些,下层的两三个苹果有几处“伤痕”和溃烂。在没有一个个除开包装检查的情况下,自然很难发现。
还有市民反映,买整箱的水果,经常是第一层是好的,下面一层不仅个头小,有的还是烂的,还在烂的水果上贴个标签,以此遮盖。
除了品相不好,有的甚至“李鬼冒充李逵”,用国产水果冒充进口的。“前不久,我去福田农批买了箱‘金奇异果’,很大的那种,见价格便宜,也没仔细看,刚开始还以为捡了便宜,结果回家一看,怎么有毛的,而且还不圆,原来是国产猕猴桃假冒‘Zespri’的金奇异果。盒子和标签很像,如果不仔细看就会蒙混过去了。”市民周小姐说。
“猫腻”之3
产地混淆高标高卖
市场上水果的种类日益丰富,对于进口水果,不少市民喜爱购买,但知之甚少,特别是进口水果的产地被一些商贩故意混淆,在以平价著称的农批市场高标高卖。
1月30日,记者在福田农批市场水果交易区佳宇果品批发询价时,该店老板告诉记者,车厘子有很多种,她店里的车厘子是“正宗美国的”、“特别新鲜”,5公斤盒装的卖350元。而记者1月29日在农批市场了解到,5公斤装的智利车厘子一般卖260元左右。
当记者走进顺泰水果批发行时,一店员小伙子迎上来招呼,记者问:“车厘子有美国的吗?”“都是智利的,说美国的是假的、人家骗你的,中秋节的时候才有美国的。”小伙一边说一边将记者引进店内,随即忙着招呼别的顾客。另一店员靠近继续招呼记者,当记者问有没美国的车厘子时,该店员却表示“有”,随后从冷藏库里拿出大小盒装的“美国车厘子”,介绍说店里的车厘子都是美国进口的,又甜又脆,并极力推荐记者买5公斤大盒350元的,“因为比较划算”……同一家店两个店员自相矛盾的说法让人哭笑不得。记者注意到,所谓“美国车厘子”的包装盒上印有蓝白红三色的智利国旗,并注明产地“Chile”(智利)。记者在深发水果批发行,也遇到老板指着同样盒装的车厘子说“是美国产的”。
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山姆会员店、沃尔玛等大型超市,超市里一盒5公斤装车厘子标价大概是320元,标签上注明产地——智利。一位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最近车厘子卖得非常火,前两天刚卖断货,采购赶紧进货补上。过年前后,超市进的两批车厘子都是智利的,深圳市面上看不到美国的。
“美国车厘子一般七八月份在国内上市,过了十月基本上就没了,相比同类产品,美国的果粒大、颜色深、更脆更甜,而且价格在25-40元/公斤,比智利车厘子贵一倍。现在市面上的车厘子其实都是智利的,根本没有美国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原装盒上会标明产地,水果贴的标签上也有,消费者可以仔细辨别。(闻坤/文程海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