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延平区花卉果树试验场“春见”桔橙分外甜
阳光懒洋洋地洒在乡间小路,绿树掩映下,路边的青草叶尖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14日一早,记者来到位于延平区南山镇村尾村的富园花卉果树试验场,一伙人正在地里忙碌着。
见有客到访,一名男子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来,他就是果场的经营者陈兆奎。“前几天,延平区召开果树调研座谈会,听说果场有个柑橘品种参加省农业厅举办的全省优质果鉴评大会,获得综合类金奖,我们过来看看。”记者开门见山道明来意。“走,先到果场逛逛。”陈兆奎很干脆。
“这片果场100多亩,除了一些樱桃、苹果、梨,大部分种了柑橘,其中春见桔橙有50亩。”一边走,陈兆奎一边介绍。他所说的“春见”,就是获得金奖的果品。然而,一开始,“春见”并不显山露水。
2004年,富园果场创办之初,陈兆奎从四川等地引进了30多个柑橘品种,经过几年的观察、筛选,淘汰了大部分。“在大规模种植春见桔橙前,我种了50亩的巴西橙,这个品种的果子外观很漂亮,却好看不好吃,不够甜,渣也太多。2007年,我采摘了8万斤的巴西橙,结果一斤一元还卖不到2万斤,损失惨重。”陈兆奎说,后来,他发现“春见”的果实大,肉嫩、汁多、无核,于是采取高位嫁接换种的方式,以“春见”取代其他品种,种了50亩,去年产量达1.5万公斤。
从果场回到陈兆奎的办公室,他热情地拿出几个春见桔橙让我们品尝。掰一瓣入口,满口生津,甜香浓郁。“村尾的自然条件好,山泉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附近又没有工业企业、养殖场污染。我们使用发酵过的牲畜粪便作为农家肥,再配合用上EM益生菌液……”陈兆奎向我们解释了“春见”品质好的原因。春见桔橙12月采摘,经过4个月的保鲜降酸过程,清明过后,口感达到最佳。这几天,陈兆奎除了育苗,就忙着卖果了。
记者发现,办公室里堆放着不少礼盒。陈兆奎介绍,礼盒有两种,用来包装专门筛选出来的春见桔橙。直径8.5-9厘米的装12个一盒,直径9.5厘米的装9个一盒。“12个装的约5斤,9个装的4斤多,每盒都卖100元。”记者算了算,每公斤售价40元左右。这么高的价位,市场承受得起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陈兆奎显得胸有成竹:“前年,我采了2000多斤的春见,经区农业局推广,亲朋好友宣传,以每斤十几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了本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没进入市场就供不应求,所以,我一点都不愁销路。”当然,果子有大有小,并不是所有的春见桔橙都符合礼盒包装的要求。“不能装盒的,我们准备以每斤三四元的价格出售。毕竟,不能砸了好果子的招牌嘛。”陈兆奎的妻子蔡桂英笑着接过话茬。
待柑橘销售完后,陈兆奎打算多育些苗,发动周边村民种植“春见”,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同时,积极筹备申报绿色食品标志,将春见桔橙打入福州、厦门等地市场。(吴敏 薛少娟)
来源:闽北日报
见有客到访,一名男子放下手里的活迎了上来,他就是果场的经营者陈兆奎。“前几天,延平区召开果树调研座谈会,听说果场有个柑橘品种参加省农业厅举办的全省优质果鉴评大会,获得综合类金奖,我们过来看看。”记者开门见山道明来意。“走,先到果场逛逛。”陈兆奎很干脆。
“这片果场100多亩,除了一些樱桃、苹果、梨,大部分种了柑橘,其中春见桔橙有50亩。”一边走,陈兆奎一边介绍。他所说的“春见”,就是获得金奖的果品。然而,一开始,“春见”并不显山露水。
2004年,富园果场创办之初,陈兆奎从四川等地引进了30多个柑橘品种,经过几年的观察、筛选,淘汰了大部分。“在大规模种植春见桔橙前,我种了50亩的巴西橙,这个品种的果子外观很漂亮,却好看不好吃,不够甜,渣也太多。2007年,我采摘了8万斤的巴西橙,结果一斤一元还卖不到2万斤,损失惨重。”陈兆奎说,后来,他发现“春见”的果实大,肉嫩、汁多、无核,于是采取高位嫁接换种的方式,以“春见”取代其他品种,种了50亩,去年产量达1.5万公斤。
从果场回到陈兆奎的办公室,他热情地拿出几个春见桔橙让我们品尝。掰一瓣入口,满口生津,甜香浓郁。“村尾的自然条件好,山泉水达到饮用水的标准,附近又没有工业企业、养殖场污染。我们使用发酵过的牲畜粪便作为农家肥,再配合用上EM益生菌液……”陈兆奎向我们解释了“春见”品质好的原因。春见桔橙12月采摘,经过4个月的保鲜降酸过程,清明过后,口感达到最佳。这几天,陈兆奎除了育苗,就忙着卖果了。
记者发现,办公室里堆放着不少礼盒。陈兆奎介绍,礼盒有两种,用来包装专门筛选出来的春见桔橙。直径8.5-9厘米的装12个一盒,直径9.5厘米的装9个一盒。“12个装的约5斤,9个装的4斤多,每盒都卖100元。”记者算了算,每公斤售价40元左右。这么高的价位,市场承受得起吗?面对记者的疑问,陈兆奎显得胸有成竹:“前年,我采了2000多斤的春见,经区农业局推广,亲朋好友宣传,以每斤十几元的价格全部卖给了本市的机关、企事业单位,没进入市场就供不应求,所以,我一点都不愁销路。”当然,果子有大有小,并不是所有的春见桔橙都符合礼盒包装的要求。“不能装盒的,我们准备以每斤三四元的价格出售。毕竟,不能砸了好果子的招牌嘛。”陈兆奎的妻子蔡桂英笑着接过话茬。
待柑橘销售完后,陈兆奎打算多育些苗,发动周边村民种植“春见”,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同时,积极筹备申报绿色食品标志,将春见桔橙打入福州、厦门等地市场。(吴敏 薛少娟)
来源:闽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