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加人梨子卖的风生水起
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梨子协会,却将梨子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以诚信经营在市场与农户之间架起致富金桥,年收购梨子600余万公斤,这就是曹加乡梨子协会。
“来来来,别客气。随便吃,随便吃。”8月18日,在梨树村果园里,放眼一看,梨树上挂满了诱人的梨子,仁寿县政协委员、曹加乡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梨子协会会长余新民一面热情招呼客人,一面忙于为客商组织货源。在他的果农协会收购站,络绎不绝的果农们正在售梨,收购的、卖梨子的都是嘻嘻哈哈的。不少果农说:“余支书领导协会收梨子,8多年来从不欠我们一分钱。”
梨树村栽植梨树已有300余年历史,山上100年从上的老梨树目前就有2000余株。目前,全村有早、中、晚品种20余个,成为全县有名的果园村。在梨树村的带动下,曹加乡已经发展以梨子为主的果园近2万余亩,年产优质梨一千万公斤。
说起为全乡梨子牵线搭桥闯市场,还是8年前的事。当时梨树村和梨园村在余新民的指导下,两个村把栽植优质梨树做为增产增收的主干经济来抓,集中成片栽植了共3000余亩。经过两年的科技管理,梨树到了盛产期。可接下来“卖出难”成了困扰农民的大问题。由于交通不畅,造成运输不便,特别是碰到下雨天,大量的梨子堆积在家里,只好一挑挑地挑到街上去卖。于是,爱动脑筋的余新民打起了如何解决“卖出难”的主意。一是从2000冬起,这两个村经过统一规划,修筑了3.2米宽的主干碎石公路,而今又变成了水泥路,解决了行路难。二是成立了收购站专门收购水果,价格面议。三是统一规格,分季节、分等级收购。四是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对外销售。五是广泛发布信息,并且在互联网上设置专门网页,扩大在全国的知名度。正是这五点措施,引来了接二连三的外地客商,市场越做越大。现在,因品种分季成熟,曹加乡的优质梨从每年的6月开始,要卖到10月,远销省内外10多个地区。
干经纪这一行,余新民说是人心换人心。协会对客商如对待亲人一样,不论购买量多少,不论生人熟人,早来晚走从不怠慢,有时一天要办几次招待。余新民说,外地人挣钱也不容易,他们提前把钱给了我们,都是相信我们。既然人家都相信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人家。有一次,一位从乐山来的客商头一次来进货,货物装好后少给付300元钱,尽管是头一次打交道,余新民二话没说,先让他拉走下次来的时候再说。这个商贩也讲信用,几天之后又来时把钱如数付清。如今,他和乐山、五通、甘肃、眉山、成都等地的20多个老板成为亲密朋友。
诚信经营是余新民当经纪人的准则。协会为收梨特意准备了两台大秤,谁有疑问就当场对秤,缺一赔十。附近的果农宁愿多跑些路,也要把梨子送到他这里来卖。不少收购客商说:“余新民的梨子分量足,等级清,从不以次充好。”只要客商一个电话,佘新民就会为他们准备得巴巴实实。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发走3万余公斤梨子。
常年与客商打交道,让余新民从中悟出了不少销售经。前几年一成都客商建议实行小包装,佘新民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注册了“曹加梨”商标,统一印制了无公害食品标志纸箱,给精品梨穿上“保护衣”,优美的外包装,让曹加梨子走进了超市,价钱翻了番。
余新民和他的梨子协会用诚信为果农带出大市场。当地的梨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每年人平梨子收入在3500元以上。(郭成钓)
“来来来,别客气。随便吃,随便吃。”8月18日,在梨树村果园里,放眼一看,梨树上挂满了诱人的梨子,仁寿县政协委员、曹加乡梨树村党支部书记、梨子协会会长余新民一面热情招呼客人,一面忙于为客商组织货源。在他的果农协会收购站,络绎不绝的果农们正在售梨,收购的、卖梨子的都是嘻嘻哈哈的。不少果农说:“余支书领导协会收梨子,8多年来从不欠我们一分钱。”
梨树村栽植梨树已有300余年历史,山上100年从上的老梨树目前就有2000余株。目前,全村有早、中、晚品种20余个,成为全县有名的果园村。在梨树村的带动下,曹加乡已经发展以梨子为主的果园近2万余亩,年产优质梨一千万公斤。
说起为全乡梨子牵线搭桥闯市场,还是8年前的事。当时梨树村和梨园村在余新民的指导下,两个村把栽植优质梨树做为增产增收的主干经济来抓,集中成片栽植了共3000余亩。经过两年的科技管理,梨树到了盛产期。可接下来“卖出难”成了困扰农民的大问题。由于交通不畅,造成运输不便,特别是碰到下雨天,大量的梨子堆积在家里,只好一挑挑地挑到街上去卖。于是,爱动脑筋的余新民打起了如何解决“卖出难”的主意。一是从2000冬起,这两个村经过统一规划,修筑了3.2米宽的主干碎石公路,而今又变成了水泥路,解决了行路难。二是成立了收购站专门收购水果,价格面议。三是统一规格,分季节、分等级收购。四是统一商标、品牌,统一对外销售。五是广泛发布信息,并且在互联网上设置专门网页,扩大在全国的知名度。正是这五点措施,引来了接二连三的外地客商,市场越做越大。现在,因品种分季成熟,曹加乡的优质梨从每年的6月开始,要卖到10月,远销省内外10多个地区。
干经纪这一行,余新民说是人心换人心。协会对客商如对待亲人一样,不论购买量多少,不论生人熟人,早来晚走从不怠慢,有时一天要办几次招待。余新民说,外地人挣钱也不容易,他们提前把钱给了我们,都是相信我们。既然人家都相信我们,我们就要对得起人家。有一次,一位从乐山来的客商头一次来进货,货物装好后少给付300元钱,尽管是头一次打交道,余新民二话没说,先让他拉走下次来的时候再说。这个商贩也讲信用,几天之后又来时把钱如数付清。如今,他和乐山、五通、甘肃、眉山、成都等地的20多个老板成为亲密朋友。
诚信经营是余新民当经纪人的准则。协会为收梨特意准备了两台大秤,谁有疑问就当场对秤,缺一赔十。附近的果农宁愿多跑些路,也要把梨子送到他这里来卖。不少收购客商说:“余新民的梨子分量足,等级清,从不以次充好。”只要客商一个电话,佘新民就会为他们准备得巴巴实实。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要发走3万余公斤梨子。
常年与客商打交道,让余新民从中悟出了不少销售经。前几年一成都客商建议实行小包装,佘新民在乡政府的支持下注册了“曹加梨”商标,统一印制了无公害食品标志纸箱,给精品梨穿上“保护衣”,优美的外包装,让曹加梨子走进了超市,价钱翻了番。
余新民和他的梨子协会用诚信为果农带出大市场。当地的梨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支柱产业,每年人平梨子收入在3500元以上。(郭成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