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叫荒山变绿海——记珊娜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学
近日,笔者来到珊娜果业园,只见绿油油的果树无边无际,一串串果实在枝叶间摇曳,浓郁的果香沁人心脾,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珊娜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华学正向员工们传授挂果期间桔树的管理技术,他欣喜地对我们说:“今年的新余蜜桔还没有成熟,就有几批外商上门定货,今年的蜜桔出口有望再上新台阶!”曾几何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如今却已是全省数一数二、新余最大的果业基地之一。
选择荒山再创业
李华学出生于新余市水西镇姚家边村,今年43岁,1983年从部队退伍后,在新余开办江西省华安消防工程有限公司,走上了创业的道路。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路过马洪一字岭果业基地,看到正在采摘桔子的果农,便与他们交谈起来,当问起桔子的价钱时,果农满脸沮丧地说:“才3毛钱1斤,根本没有利润,丰收还是没钱赚。”他随手摘下一个桔子,剥一片送进嘴里,感觉酸味好浓,心想:有些地方的桔子又甜又脆,而我们这里的桔子怪酸怪酸的,要想让桔子卖出好价钱,惟一的出路就是改良品种,创出具有特色的品种来。
回到家里,李华学满脑子都是如何改良桔子品种,于是决定开办一个果业公司,当他把这个想法说出来时,遭到了亲朋好友的极力反对:“你的消防器材公司开得好好的,何必要去触及一个陌生的、具有极大风险性的领域呢?”面对亲友的劝阻,他没有动摇,毅然从自己经营的消防公司里拿出300余万元资金投入荒山的改造,在渝水区罗坊镇成立了江西珊娜果业有限公司,继而迈上了一条更加艰辛、更加有意义的创业之路。
1996年,他经过考察,引进栽种新余蜜桔,当年承包100亩荒山,第二年又在东边承包了1000亩,到1998年,正当桔树将要挂果时,一场突来的寒潮冻坏了大半的树苗,使他直接经济损失6万多元。李华学的心都碎了,那些天他整个人瘦去了20多斤,但顽强的他还是挺过来了,贷款、补苗、培植,第三年,果园又焕发了生机。
苦心经营珊娜品牌
经过9年的创业奋斗,今天的江西珊娜果业有限公司已经蜚声全省,2004年公司产值已突破200万元,利润102万元。公司现拥有果园总面积2100亩,其中新余蜜桔1200亩,翠冠梨300亩,建有培育优质新余蜜桔种苗80万株的苗木基地,并获得了“中国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江西十大水果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本地早种植大户”等响当当的荣誉。
珊娜果业在市场的崛起,靠的是李华学的苦心经营。他注册“珊娜果业”商标后?熏加大品牌宣传力度?熏使新余蜜桔在江西、江苏、广东等地有了较高的知名度。2004年9月份?熏全国各地客商以预付资金的形式连片订购?熏均价达到2.5元/公斤。特别是在2004年中国国际果品(深圳)贸易洽谈会上,加拿大、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客商看到新余蜜桔都要求订货。
产品除鲜销外,李华学还投资200万元建设气调保鲜库2座?熏购置普通选果打蜡机6台?熏自动成套选果打蜡包装机1台,让蜜桔始终保持“青春靓丽”,促使水果赢得好价。
为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李华学还走产品深加工的道路,与中国最大的柑桔罐头出口企业黄岩第一罐头食品厂多次接洽商谈了桔子深加工的问题。如今,他的公司已开发出桔子酒、原汁桔子晶、柑桔保健醋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做大产业引农致富
作为新余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熏李华学带领他的公司成员探索着走一条以工业带动农业、发展高效农业的新路子。公司把分散的果农组织起来,实现统一的生产技术指导?熏生产资料购置?熏市场信息发布?熏产品产销经营?熏产品质量监督等活动?熏提高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把新余的传统品种改良成现代珊娜果业的优质品种。公司现已发展到员工158人,其中农户48户,下岗工人50余人。员工年均收入高达7100余元。由于管理科学,效益连续增长,70余户下岗工人和农户都摆脱了贫困,员工们感激地说:“李董事长是带领我们奔小康的领路人。”
“公司采用边建设、边经营、边投资、边收益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循序渐进,计划在2008年前建成万亩新余蜜桔示范基地,还要在高新区办珊娜食品工业园,目前正着手征地工作……到那时,我们就可以更多地解决下岗工人的再就业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李华学充满自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