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县:满山尽挂黄金果
全县耕地面积120万亩,柑橘就占其中27万亩;全县农村人口80多万,从事柑橘产业的近1/3;柑橘产业年综合产值超10亿元,是全县支柱产业……
近年来,地处三峡库区的重庆忠县柑橘产业规模不断做大,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从一粒种子到一杯鲜橙汁”的深度产业链。“柑橘产业为忠县农业带来了根本性变化,成为果农增收的好项目、移民致富的好途径、库区生态的好帮手。”忠县县委书记刘贵忠表示。
高标准种植柑橘
出忠县县城,一路驶过平整的公路,我们来到涂井乡友谊村“三峡橘海”。远处是浩浩荡荡的长江,近处是漫山遍野的橘园。细观橘树,每棵下面都藏有黑色“毛细血管”,那是覆盖整个基地的先进滴灌系统。
“搁15年前,我们可不敢想象这样的场景”,忠县人说。忠县地处山区,人均耕地少,耕地条件差,种植传统作物效益不高,加上三峡工程淹没了许多良田,农业发展一度步履维艰。
忠县立足当地实际,将发展柑橘产业确立为推动增收致富、破解产业空虚的突破口。自1997年以来,先后投入6亿多元,建成水、路配套的标准化柑橘基地果园27万亩。
规模不断扩大,柑橘产业的标准化程度也逐步提高。如今在忠县,种柑橘的规矩“尽农皆知”:打坑必须是1米直径、0.8米深度;每亩种植数量限定在40株左右……从育种、育苗,到建园、管护、榨汁,忠县柑橘已形成一整套标准化体系,并得到国际采标确认,忠县柑橘园区还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构建六位一体产业链
走进重庆三峡建设集团派森百公司的全自动非浓缩鲜榨果汁生产线,只见柑橘经过清洗、分级、榨汁、高温消毒等程序后,分离成果汁、果蓉等产品和橘皮、橘渣。这里,便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鲜冷橙汁生产基地。
“我们的橙汁色泽、口感和品质国际领先,畅销东亚、中东、欧美,公司效益连年提高,销售网络正迅速铺开。”派森百负责人谭狄枫对橙汁市场前景很是乐观。
“柑橘浑身都是宝!”忠县坚持延伸产业链条,最大可能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已建成设计年加工能力达23万吨的橙类产品生产线、库容近2万吨的冻库,目前柑橘本地加工率已达70%。
在种植技术上,忠县有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果树类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国家柑橘工程技术中心,拥有年育苗能力达275万株的柑橘脱毒容器育苗基地。
这两年,忠县精心打造中国橘城、三峡橘海、金色杨柳等景点,举办“中国柑橘文化旅游节”,吸引游客品橘赏景。“产加销研学旅”的“六位一体”柑橘产业,已在去年形成超10亿元综合产值。
富裕百姓绿化生态
在友谊村,村民牟华成加入柑橘专业合作社后,通过订单方式与加工企业合作。他去年种了9亩晚熟柑橘,收获20多吨果实,每吨卖上1700元,减去约6000元成本,净收益近3万元,“比种玉米、小麦、油菜多赚三四倍,还能利用半年农闲打些零工。”
忠县通过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模式,以及签订订单、实行最低保护价等措施,让橘农从现代农业中分享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近年从未出现滞销的情况,每年价格还有小幅上涨,农民种植积极性很高”,果业局副局长牟其林说。
富裕百姓的同时,柑橘产业还让忠县构筑起一道沿江绿色屏障。目前27万亩柑橘,已提高全县森林覆盖率7.5个百分点,未来3年,布局于长江岸边的柑橘将从现在的10万亩增至20万亩,又可减少流入长江泥沙量320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