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教会我种植 藏族阿妈拍纪实
再拍下整个过程教村民
2011年,李卫红被卡瓦格博文化社在社区的协作者斯南尼玛推荐,参加文化社组织的由北京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支持的“乡村之眼”影像培训,学会使用摄像机。培训后,李卫红开始在村子里拍摄各种活动,包括婚礼、节庆、日常劳动过程等,并用家里的电视机放映给村民看。
生态种植葡萄成功后,李卫红用摄像机拍下了自己在葡萄地里实验种植生态葡萄的整个过程,并把经验分享给附近的村民们,她拍下的纪录片也成为了村民学习种植生态葡萄的教材而被广为流传,受她这种为所有众生着想的精神的影响,村里愿意学着她种植生态葡萄的人越来越多。她说,如果大家都不用农药化肥,都愿意为别人,为所有众生着想的话,我们的生活就会非常美好。虽然在村子里,她并不是什么领导,连一个小组长都没有当过,但她希望靠自己的努力改变现在这种金钱至上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三年的努力,她终于打动了大家的心,越来越多的村民正加入到了这个种植无公害葡萄的队伍中来。
目前,除了在家务农外,李卫红常去帮助附近的村庄传授种植生态葡萄知识,范围包括自己的村庄古水村,还有附近的瑞瓦村、说美村、溜同江村、江坡村等社区,“这些村在做生态农业,大家邀请我到实地去讲解,所以多了一份工作。2012年年底,为了鼓励村里的妇女们积极参与传统弦子歌舞活动,我给村里的妇女每人买了一双传统藏鞋,大家说有了传统藏鞋,就愿意积极参与歌舞活动。”

李卫红在压葡萄苗。

李卫红将自己拍的素材剪成纪录片《葡萄》。
《葡萄》纪录片感动了很多人
2013年3月,李卫红自己拍摄完成了纪录片《葡萄》,并在昆明放映。
纪录片的出品方是卡瓦格博文化社和山水自然保护中心,纪录片是“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计划”之卡瓦格博系列作品之一,是李卫红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参加“乡村之眼公益影像计划”活动开始拍摄作品。
纪录片《葡萄》拍摄地点是云南德钦,记录了李卫红一家种植葡萄的劳作过程。生活在澜沧江干热河谷地区(卡瓦格博)的藏族,大多数人聚居于少林的台地和河谷地带,他们利用雪山水源构建供水体系,构筑起干热河谷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传统农业。2000年以后,葡萄种植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在卡瓦格博地区逐渐展开。葡萄是引种来的,在藏族的信仰里不能杀生,而施化肥会把小虫子杀死。在昆明专家的指导下,李卫红试验生态种植葡萄,施农家肥,把油、鸡蛋、烟草水调和在一起喷洒在葡萄苗上,虫子就不会来吃了。
李卫红的汉语不太好,但她的作品《葡萄》感动了很多人,纪录片的最后是一个全景,记录了那个她生活了一辈子的县城,但很快电站建起来,村子要搬迁了,李卫红的表达很温和,很平静,就是给自己留下一个记忆。云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云之南”纪录影像展发起人郭净点评:“这部片子背后有个‘利他’的思想,纪录片到最后,第二层意思才出来。村子所在的地方要修水电站了,村子要被淹没,李卫红一个个拍了她的村子的每一家房子,我们看了可能很不耐烦,但是她很舍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