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产区动态 >> 柑桔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福建:一粒蕉柑富了一方百姓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福建日报   发布者:olaiya
热度120票  浏览201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13年3月11日 12:39
看着长势喜人的蕉柑,坪路村村支书陈永庆喜上眉梢。  
看着长势喜人的蕉柑,坪路村村支书陈永庆喜上眉梢。
  
  正值蕉柑收成时节,车行在通往坪路村的乡间道路上,放眼望去,漫山的柑橘果园里,鲜亮、橙红的蕉柑挂满枝头。满载着蕉柑的广东牌照大货车,不时迎面而来。
  
  “虽然还有很多蕉柑在山上,但是很多都是"名柑有主"了。”坪路村村书记陈永庆高兴地说,今年蕉柑行情不错,早在柑子成熟前,很多来自广东的客商就纷纷上门订购,每公斤的订购价格在5元左右。
  
  坪路村地处漳州诏安县建设乡,与广东省饶平县新圩镇交界,种植的蕉柑就是引种自新圩镇。经过20多年的种植、改良,如今蕉柑已经成为坪路村支柱产业,鼓起了闽粤边界村民的钱袋。
  
  外村引种尝甜头
  
  地处山区的坪路村,种植业一直是传统产业。在引种蕉柑前,坪路村还种植过荔枝、青梅、龙眼水果。“但是这些品种在坪路村都水土不服,出不了效益。”陈永庆说,经过几番折腾,全村人都倍感苦恼,对种果致富产生了疑问。
  
  1989年,正当坪路村村民在迷茫中,刚被选上代理村主任的陈永庆,在去相邻的广东新圩镇渔村走亲访友中了解到,当地村民种植蕉柑销路、效益都不错。坪路村与渔村地理环境、气候等都差不多,种植蕉柑应该也有不错的效益。回到村里,他高兴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民们。
  
  “大家遭遇了几次挫折,没多少信心了,对种蕉柑都很消极。”陈永庆回忆说,当时自己也差点打退堂鼓了,幸好有两位村民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和自己一起尝试种植了200多棵蕉柑。3年后,首批蕉柑出产,广东客商上门收购,市场反应良好。有了好的开头,村民们逐渐开始小规模跟进种植。
  
  蕉柑种植效益越来越好,尝到甜头的村民不断扩大种植规模,逐渐将蕉柑发展成为全村的支柱产业。村民们不仅把之前种的果树全都改种蕉柑,同时还开山种果,凡是能够利用起来的土地,全都种上了蕉柑。由于气候、土壤、水源等条件适宜,坪路村出产的蕉柑不仅水分足,甜度也高,广东、浙江的客商也逐渐被吸引过来,坪路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蕉柑种植明星村。
  
  出村租地上规模
  
  蕉柑的种植,让坪路村民走上了致富之路。来到坪路村,宽阔的街道,整齐的小洋楼,在街道边,一栋3层高的新房正在进行外墙装修,村民陈华生是这栋房子的主人。他告诉记者,房子总共500多平方米,装修大概要50万元。家里的收入,主要是靠种植的10亩蕉柑。
  
  在坪路村,陈华生种植的蕉柑算少的,种上几十亩、上百亩的村民大有人在。陈永庆说,近年来蕉柑的效益一直都不错,村民的种植积极性越来越高,种植规模也急速扩大。到2007年,坪路村已经没有土地可开发种植,村民们纷纷走出村子,到周边村庄、乡镇租赁土地种植。目前,全村蕉柑种植面积近5000亩,其中近3000亩在村外。
  
  “我家里总共30多亩蕉柑,在村里只种了10亩,但在白洋乡租地种了20多亩。”村民陈志聪告诉记者,今年他家的蕉柑预计产量会有2.5万公斤,按每公斤5元的订购价,也有7万元左右的收入。“我家的新房子也是靠种蕉柑盖起来的。”陈志聪美滋滋地说。
  
  “坪路村人均收入是全乡最高的,人均年收入2万元。”分管农业的副乡长陈卫忠说,一粒蕉柑成就了坪路村,也为建设乡的发展带来了活力。坪路村村民通过租地种植蕉柑,不仅产业规模扩大了,让3000亩闲置土地流转起来,产生了效益,也为土地所有人增加了收入,同时辐射带动周边村民种植蕉柑,壮大全乡的蕉柑产业。
  
  如今,坪路村蕉柑的种植规模、产量,已远超过了广东的渔村,坪路村的知名度日益扩大,每年到收获时节,收购商主动上门求购。“坪路村有今天的模样,都要归功于蕉柑。”陈永庆高兴地说。
  
  走出国门会有期
  
  随着蕉柑产业的做大,如何确保产业健康、安全地发展?这不仅是坪路村村民需要考虑的,而且也是摆在建设乡面前的问题。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坪路村蕉柑产业在规模上可以说已经走到了顶峰。陈永庆说,为提升蕉柑的品质,避免蕉柑产业走下坡路,近年来村民们从广东汕头市引进优良的柑橘品种,通过嫁接技术,对蕉柑进行品质改良。
  
  “相邻渔村的蕉柑因为种植时间长了,树种老化,品质下降,产业也逐渐衰退。”陈永庆说,坪路蕉柑通过改良品种,常种常新,品质不降反升,蕉柑产业才有多年来的持续发展,避免了走渔村的老路。
  
  2010年,在乡政府的牵头下,建设乡以坪路蕉柑种植专业村为中心,成立了建设乡农家兴蕉柑专业合作社。陈永庆介绍,合作社在经营管理上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统一种苗,确保品种优良;按照统一技术管理标准操作流程,从而保证果实的品质;统一用合作社的盒子包装,形成统一品牌;统一销售避免了恶性价格竞争,既保证了品牌,又能卖到好价钱。”
  
  随着蕉柑市场的成熟,品牌在销售中的作用举足轻重。2011年,坪路村注册了集体商标,打出了“坪路蕉柑”的品牌。“有了品牌,就相当于有了身份证,品质多了一份保证,收购商也多了一份信心,市场也更容易接受。”坪路村果农们清晰地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
  
  “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也给坪路蕉柑的销售带来了压力。”陈卫忠说,去年初,坪路蕉柑就因大增的产量,加上各种柑橘集中上市,导致滞销,果农收益受损。由此,不管是乡政府,还是坪路村果农,都意识到开拓新市场的紧迫性。除了继续稳固销售网络,抓牢广东、浙江、上海等国内市场,建设乡还引导柑农们把眼光投向国外。
  
  去年,建设乡邀请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水果检疫站专家,为坪路果农们举行了3期柑橘水果有害生物的防治、农药残留的控制等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带领部分柑农到有大量蜜柚出口的平和县取经,为将来坪路蕉柑走出国门做好精心准备。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