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限新闻稿件,种植技术请到论坛交流)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你的位置:水果邦 >> 新闻 >> 特别关注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锦州与苹果相关的光荣以及梦想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 辽宁日报   发布者:webmaster
热度96票  浏览206次 【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 时间:2008年2月15日 02:45

 “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辽西战役的时候,正是秋天,老百姓家里很多苹果,我们的战士一个都不去拿。我看了那个消息很感动……”半个多世纪前,毛泽东主席不经意间,为锦州及锦州苹果做了一个绝佳的 “广告”。从此,锦州这座城市和苹果这种水果深深地凝结在一起,“锦州苹果”品牌名扬天下。


  锦州城南有一座山,叫南山,那里是锦州苹果的发源地;沿南山东一条蜿蜒的山路进山,就到了“生生果园”遗址,那是孕育锦州苹果的摇篮;翻越南山,有一个小村落,叫前甸子村,村里有一处古朴的大院,那是创办生生果园的爱国实业家李善祥的故居。

  生生果园

  关于锦州种植苹果的历史,可以追溯至百年以前。据《北镇县志》记载:“宣统二年(1910年),始由基督教传教士提倡,用作果树试验场,栽种苹果。”但那时的种植只是小面积的、少量的,而大面积地、大量地栽种苹果,是从爱国实业家李善祥创办生生果园开始。

  李善祥是近现代著名家族宁波 “小李帮”的第三代传人,是现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1912年,李善祥来到锦州,先后创办“天一垦务公司”和“恒康农场”,并于1923年创办“生生果园”。果园拥有土地3000多亩(包括山林和荒坡),主要栽种苹果,其次还有梨、桃、葡萄等,其中栽种苹果树1.92万株。

  李善祥在锦州度过了近30年一生事业最充沛的时期,对锦州现代农业、现代工商业、现代教育具有开拓之功,曾创造过锦州数项第一。生生果园是我国开发最早、面积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果园,被誉为“亚洲第一园”,李善祥被尊称为“中国苹果之父”。

  来到“生生果园”遗址,依然能够追忆当年的宏大与繁华。尚存丘园(小姐楼);锦州第一所大学——— 耕余学院;保存完好、能存5万公斤苹果的果窖——— 李善祥果窖;欧式建筑——— 李善祥故居;李善祥亲植近百年的苹果树;锦州最大的市树——— 银杏树、珍贵树种——— 虎皮松;守卫果园的炮楼等。

  南山南麓的前甸子村依山而建,山坡上那处不太起眼的古朴的大院,正是李善祥的故居。这里现在的主人,是一位青年画家——— 赵晓佳。村民们告诉记者,这个大院常年大门紧闭,偶有来访者也多被谢绝。圈儿内的人向记者介绍,赵晓佳在故居大院里潜心创作,几年来屡获国内外奖项。

  几经周折,大院里的赵晓佳终于开门迎客。在高大宽敞如车间一般的创作室里,赵晓佳指着靠墙的一幅巨型油画作品告诉记者,这幅油画的尺寸是5米×18米,当时就是为了创作这幅画才买的李善祥故居。

  在修缮李善祥故居时,赵晓佳秉承了“修旧如旧”的风格,目前基本恢复了当年的原貌,在几处不知“如何下手”的细节处理上,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搁置性保护”处理。

  苹果精神

  据史料记载,毛主席一生3次提到“锦州那个地方出苹果”。那么,毛主席是什么时候说的这句话?其中提到的战士又是哪个部队的?2003年,辽沈战役纪念馆的工作人员李伟在编写讲解词时,对毛主席的这句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解开历史谜团,李伟一查就是两年多。其间,他走访了数十位老专家、老战士和知情人,查阅了当年“东总”有关辽沈战役的百余份解密电报,阅读了大量史书和回忆录,终于将这段历史基本还原。

  李伟告诉记者:“根据一些珍贵的历史资料,‘不吃苹果’的故事,就发生在三纵、四纵、七纵等攻锦作战的部队,苹果园的地点就在锦州的南山和北郊地带。至于是哪些战士不吃苹果已无法考证,其实,也没有必要考证到每一个人,因为‘不吃苹果’的是一个战斗的集体。”

  今年39岁的刘军是辽沈战役纪念馆一位有着20年讲解经验的资深讲解员。听过刘军讲解的参观者,有年逾古稀的老将军、老战士,更有学生、工人、农民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总人数超过百万人。她告诉记者,在参观者中,很多人对“锦州苹果”的故事十分感兴趣,经常在参观中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要有人提出关于锦州苹果的问题,刘军总会即兴自豪地讲起这些历史故事,向广大参观者宣传自己的家乡——— 英雄城市锦州。

  其实,毛主席的这句名言生动地描绘了我军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严守纪律、秋毫无犯的优良作风,体现了军民鱼水深情,军爱民、民拥军,使锦州苹果成为军民一致、军民团结的象征及一种高尚精神的代名词。

  亚洲第一大果园

  锦州市果树农场是锦州市国有大二型农垦企业,它是在生生果园的基础上演变、发展起来的。锦州解放后,具有强烈爱国心的李善祥决心要为国家做点事,萌生了将生生果园捐献给国家的念头。1949年2月3日,李善祥向当时的辽西省政府递交了《献交果园书》。不过,由于我党保护私营工商业的政策,李善祥的“献园”被婉言谢绝。后来,李善祥写信给女婿张爱萍将军,诉说自己献园为国的拳拳之心,几经周折,终于如愿以偿。

  1959年,生生果园经过10年的演变与发展,在其基础上成立了锦州市果树农场。据农场的一些老职工回忆,果树农场成立后,迅速掀起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场的热潮。到1975年时,果树栽种数量已经达到30万株。4年之后的1979年,这一数字被刷新为45万株,苹果产量由1975年的700万斤增加到1150万斤,年均增长100万斤,水果质量也有较大提高,锦州市果树农场被评为“大寨式农场”。

  1979年,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高扬到锦州视察,了解到锦州市果树农场的发展后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他说,一个果园有45万株苹果树,在全国是规模最大的,在亚洲也是最大的。从此,锦州市果树农场有了“亚洲第一大果园”的美誉,锦州苹果真正享誉全中国。

  今年72岁的李中山老人退休前曾任锦州一家国有企业的销售科长。他告诉记者,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在全国各地跑来跑去,也交往了很多各地的朋友。那时候,很多外地的朋友都很垂涎锦州苹果,就是那种老国光,又脆又甜。出差时给朋友捎上10斤、20斤的,那是最受欢迎的“特产和礼物”。

  张 群 记者 张继锋

上一篇 下一篇
查看全部回复【已有0位网友发表了看法】